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熊:曾经过年时不可或缺的打连厢——苏州甪直非遗文化

陈二虎:梅花,中国人的精神与品质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本来就是拿手好戏,现在已是非遗文化,甪直的打连厢过去一直是过年时一项不可或缺的习俗。温婉的江南水乡女子,穿上特有的“八件套”服饰,拿起五彩连厢,在古戏台上跟着节奏舞动,给平日宁静的水乡,增添了一份喜庆与热闹,年味浓郁,寓意美好祝愿,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康健。现在是把这“雷打不动”的悠久传统日常化,对于很多到甪直的游客来说,打连厢的表演活动几乎就是个标配的欢迎礼仪,气氛热烈。

甪直打连厢的特色在于表演时穿的水乡服饰——八件套,三角包头巾、拼接衫、拼裆裤、襡裙、襡腰、肚兜、百纳绣花鞋,这些原来都是老一辈妇女在田间劳动时穿的衣服,现在成了演出的服式。只是作为劳动服饰颜色比较素,像是各种零头布料的拼拼凑凑,演出服饰当然竭尽花俏之能事,红颜绿色。

甪直有意为之使之的常态表演,无意中让打连厢好像成为一个特产了。其实不能说是一个独特,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打连厢又称金钱棍,北方称霸王鞭或花棍。清代《百戏竹枝词》中描写说:“窄样春衫称细腰,蔚蓝首帕髻云飘;霸王鞭舞金钱落,恼乱徐州叠金桥。”并有诗注日:“徐州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其曲名《叠断桥》,甚动听,行每复蓝帕,作首妆。”意思是这种街头表演在徐州一带比较盛行。

1905年的时候,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烟画所绘画面也有这样的表演情景。一群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五颜六色花枝招展喜笑颜开的村妇,蹦蹦跳跳,快快慢慢的节奏,弯腰踢腿伸胳膊,手持霸王鞭,上上下下忽左忽右前后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个部位,清铃铃嚓郎朗,响声清脆悦耳的,边舞边唱,嗯嗯呀呀地哼唱着民间小调。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风格。

之所以称之为霸王鞭,是传说当年楚霸王项羽在戏马台前驯马时,用的是一种缀铃的竹鞭,样式与此相近,故而得名。所谓打霸王鞭,就是一根三尺来长的竹竿或木棒,两端各掏空两三对一寸多长的孔眼,每个孔眼内都镶有一对铜钱,安上红绸丝线制作的彩色鞭穗。艺人用此鞭有节奏地击节身体的不同部位,演唱歌曲故事,载歌载舞,娱己娱人,可听可赏,活泼有趣。

而说起来,打霸王鞭实际就是来自“打连厢”,因为“打连厢”来头更大,历史更悠久。据说是武王伐封时,黄飞虎化装为打连厢的艺人混出关去,最终起兵造反,推翻了殷纣。毛西河的《词话》一书,对连厢一词有比较详细的解说:“古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即舞曲中词,亦不必与舞者搬演照应······宋末,有安定郡王赵令畴者,始作‘商调鼓子词’,谱《西厢》传奇,则纯以事实谱词曲间,然犹无演白也。至金章宗时有董解元,不知何人,实作《西厢弹词》,则有白有曲,专以一人弹并念唱之。嗣后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则带唱带演······北人至今谓之连厢,曰‘打连厢’,‘唱连厢’,又曰‘连厢搬演’······至元人浩曲,则歌者舞者合作一人······仿连厢之法,不能速变。”

清玩花主人所著的戏剧汇编《缀白裘》中,有《连厢》一剧。另有《侧帽余谈》中也有记载:“连厢者,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即此。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所以打连厢是与霸王鞭基本如出一辙的同一表演形式,只是,明朝前期的打连厢复杂些,近代的霸王鞭表演要简单点儿。所以作为一种民俗歌舞文化,可以说是历史久远,流行于全国各地,各地叫法不同,实质大同小异,如“打连厢”、“九子鞭”、“打花钱”、“金钱棍”、“敲金杠”等等,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也被称为民间舞的瑰宝。

其实,甪直的打连厢历史并不悠久,起源是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带过来的,从此扎下了根。最早的主要是男子参与,作为庆祝丰收和新年庙会场合上的一种表演。解放后“男连厢”逐渐消失。改革开放以后古镇保护开发,打连厢又开始兴盛了起来,这一次是妇女翻身做主人,作为主要表演者。过去,老百姓在农闲时都会自发聚集起来打连厢,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如今,打连厢当然不再局限于农闲里的一种活动,农民也没有心思没有闲功夫,反而是镇上村里的中老年妇女积极参与,以打连厢来锻炼身体更成了一种时尚。当然,作为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打连厢一直是甪直新年里的传统表演,这一寓意始终未变过。

因为更多的赋予了表演的原因,新式打连厢加入了很多舞蹈元素,观赏性更强。一种是像过去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或者电影《芳华》里一样,一个个年轻女孩可以身轻如燕的腾跃,受过专业训练,会有高难度的动作;一种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增加了因地制宜了劳动场景,如摇船之类,根本就是谁会谁上的自然而然。因此表演队分两种,一种作为专业文艺团体由艺术学校毕业的年轻女孩子组成,谦虚地称自己是业余的,很多舞蹈编排都是阿姨婶婶们教的;一种是乡村妇女的自由组合,也是客气地说自己是业余的,那些优美身段大劈腿高抬腿腾跃空翻是做不连牵的。所以,现在甪直有多达60多支打连厢表演队,人数差不多有1000多人,不论普及与推广都是相当的基础和规模。2011年,先后被列为吴中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月,甪直连厢成功晋级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根溯源“打连厢”
霸王鞭酒(源自:奇应堂选方中的千元泡酒奇方
这,就是保定丨肆 · 闹元宵
芝罘咯鞭:传神的“传统舞蹈”
我们的非遗 | 徐州柳琴戏:九腔十八调,天天拉魂腔
【内蒙】倪子皓《何以解忧?唯有音乐》指导教师:宋玉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