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新生:“金玉相随”,谁解其味?|散文

晓萍:寒衣节,我为父母送去世上最暖和的寒衣|散文

文/新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世纪80年代前的北京四合院,是一首质朴的民歌——门楼、院房、花墙、影壁、信鸽、金鱼缸、葡萄架、石榴树……像一个个欢悦的音符,邻里间的互敬、家族中的亲情,则是作品的基调。看似粗简、实则讲究、日常多见的京味儿吃食,便是歌词中甜美鲜香的字义……
那年月,吃细粮有限制。市井人家,多以玉米面为主。为调节习以为常的口味,变换食品花样,日常在街道忙碌的母亲,总是很早起床,粗粮细作、力求新颖。普通玉米面经过加工,纷纷“别开生面”。
初春清晨,胡同传来鲜菜货车的吆喝声。母亲买来淡绿色、柔细水灵的韭菜,在菜板上切细。瞬间,韭香飘满四合院。
母亲把泛着新粮香气的玉米面用温水稀释,均匀摊在饼铛。定型之后,薄薄撒上一层韭菜末及少许虾皮,待下面定型硬化、形成微黄硬壳,便轻轻铲起,一面金黄色,一面玉翠色的煳饼由此装盘。
母亲看着我们一脸渴望表情,慈爱一笑,把煳饼切成菱形,先分送给东西屋邻居品尝。而后,再递给家中孩子。我问母亲,这叫什么?她又是一笑:“金镶玉”。
首次吃“金镶玉”那年,我初入校门。一次,疑惑不解问老师,为何煳饼有这样名称?老师也是一笑:“玉米面与虾皮,与金子颜色相同,韭菜与翠玉的颜色相似。
由此,每逢金色与翠色相随的吃食,我总是想一品为快。

我所住的胡同,紧邻今日北京美食一条街——护国寺街。清晨,走到街口,最诱人食欲的气味儿,是从护国寺小吃店飘散而来的油饼豆浆香气。最悠扬的吆喝,是小吃店厨师”豆汁开锅喽”的提示。
那日,隔着小吃店玻璃窗,突然发现豆汁配焦圈,也有“金玉相随”效果。于是暗自努力,积攒一角零钱,走入这家食店。
观察多日,也好模仿。我端着暗绿色豆汁上桌,把金黄色焦圈小心掰开,放入碗内,恍然看到金色小船漂浮在淡绿色湖泊。当时,我在想——这虽然称不上“金镶玉”,也勉强叫做“金玉相随”吧!
上世纪70年代末,我成为陆续发表作品的文学青年。每每在工厂传达室领取十几元或几十元稿费汇票,便及时到邮局领取,继而,骑上自行车,到东、西、南城的老字号饭馆品尝小吃。那时,每每想起“金玉相随”,便去前门煤市街恩元居品尝炒疙瘩。因为,这道小吃,也是“金玉相随”的代表作。

那年月,老字号餐饮店制作炒疙瘩,讲究手工制作。精选韧性面粉,以“和”、“揉”、“搓”、“揪”等手法成品。如相思豆大小的面疙瘩,讲求个头均匀、煮后不粘,筋道利口。在配料上也不能马虎,用牛羊肉鲜嫩部分切丁、加糖色煸炒,每份疙瘩出锅前,必用一两香油单勺淋洒。根据时令,或配芽豆、豌豆、或洒青蒜、菠菜、黄瓜丁、青豆等。装盘后,上浮亮晶晶明油。淡黄如金粒的一盘疙瘩,青翠时蔬点缀其间。层面覆盖一层青蒜末,如金粒上撒上玉屑。食后,讲究盘中留一层若有若无的底油,满口余香无腻感。我多次感叹——“金玉相随,余味无穷”。
叹如今,这类吃食,早已机械化生产,传统手艺也已失传,炒疙瘩价格飙升,加上诸多海鲜之类的高档佐料,而当年那诱人的品相与口感,业已不复存在。

进入而立之年,我每周三下午,到海淀区文化馆诗歌创作组参加诗歌交流活动。与诗友谈诗论文之后,黄昏临近,便去海淀黄庄一家饭馆,品尝地道焦炒饼。那炒饼,呈现“硬壳覆盖状”层面焦黄,酥脆诱人,下面白色,嫩滑爽口。金黄色硬壳加杂翠绿色圆白菜丝,焦香与菜鲜融为一体,尽得其妙。尽管深藏其中的肉丝不多,但我忆起“金玉相随”,便食欲大增。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当下,尽管各类吃食呈极大丰富,品类呈繁丽多样,但儿时那些物美价廉、做工讲究的美味已难寻觅!细思之,这不难理解。走向市场化、变为个体化的餐饮店,面对低价主辅料+精致技艺的美味,会想到人工成本、会顾虑卖价与利润,会计较是否得不偿失……
好在记忆无须花费,不受市场消费制约。昔年喜闻乐见的“金玉相随”,随着晨曦初现,随着键盘敲击,再次与我重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冯新生 | 记忆中的“金镶玉”
【心声履痕】心声:胡同、亲情、“金镶玉”……
酱油汆,水疙瘩,菜团子,老北京这些吃食简直太香了!
北京人解不开疙瘩的时候,就把它吃了!
北京小吃地点
京城旧事:北京的小吃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