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熊:那片片的稻田

刘娟:保定古莲花池,那个乱世英雄张柔,水畔醒着你的灵魂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去年夏天的时候,应邀写一个稻米的专栏,也一直在路上寻寻觅觅水稻和稻田,想拍一点用以配图。原以为我们这自古以来鱼米之乡,这事儿不是个难事儿,随便到哪去哪走过路过随便一拍手到擒来。没想到机无缘巧不合的,到合作项目结束也只是差强人意马马虎虎拍了一点敷衍了应付过去。

那天皖南回来,奔驰的车窗外倒是一片来之不易的稻田风景,让人弥足珍贵。想来也是,平原地带地势平缓,也不稀奇,拍不出什么惊悚;山里对比强烈,土地和水都珍稀了。

水稻可以说是粮食中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了,传说是神农氏教导的。大概七千年前的中国长江流域就开始种植水稻,现在说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水稻一般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长出秧苗后移植到稻田内,生长季节基本就一直浸泡在水中。

我们从小的教育源自千年以来妇孺皆知争相传诵的唐代李绅的古风二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父母亲虽然在工厂上班,农忙的时候也要支援农业,忙不忙的主要是那会儿莫名其妙的水稻要种两季甚至三季,一会插秧一会收割一会插秧一会收割,不亦乐乎。

我们小学生课堂上忙着批判孔老二“四肢不清五谷不分”,也时不时停课凑热闹,要不就到收割完的稻田里捡稻穗,捡得干干净净,把天经地义“鸭吃砻糠鸡吃谷”的生动画面生生弄成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奢侈幻影;要不就把蚕豆壳和煤球灰装一个小篮子,拎到工人文化宫围墙后面堆积成肥,我们家还是一小个一小个乒乓球大小的小煤球,装多了沉,装少了难看,不像很多其他同学邻居的蜂窝煤,有型有款四个一装装模作样满满一篮。一路歌声一路笑。

可那会儿不知怎么如此勤劳还是配给定量供应的大米,既难吃,还一天到晚饥肠辘辘。我寄宿搭伙的邻居家人多不够吃,大饼店工作的爷爷还时不时弄些豆渣回来搭着吃,小孩子不懂,吃得油嘴麻花的喷香,后来有人说这本来是给猪吃的。

暑假寒假去父母亲厂里,轮着周三的忆苦思甜吃糠饼菜汤,还真是就死活咽不下去,后来有人说那菜是菜帮子,和那糠饼一样,给鸡吃的。所以后来就干脆一放假就到乡下去了,乡下多多少少还能吃点什么。现在好多美食,动不动来一句赞美之词说是什么“童年的味道”,我一直觉得得看什么时候看什么人了。

反正我的印象中那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可吃的,啥都好吃,都能吃出个津津有味来。
时至今日,我看着大片的土地种着粮食庄稼瓜果菜蔬的就觉得踏实,虚头巴脑的绿地草坪公园里校园里还行,好像记得我们小学教室后面操场边上就是种蔬菜的,我们的劳动课就是种菜。

所以,当我望着车窗外山这边这一片片的稻田,哪怕上面还没有种上水稻甚至还没有插上秧苗,只是我相信这是一片一片的稻田,我已经心花怒放。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农村水稻田收割过后,泥里全都是野鱼,扒拉就是一箩筐
王建军:城南行
生态自然的稻田养鸭技术,农民养殖的保障,大家可了解一下
水稻的十八岁
稻田里这杂物,常以为是蝌蚪卵,殊不知价值连城,插秧时可留意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