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家营村的古往今来

作者:何强民 

何家营是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辖内区的一个行政村,现有村民480户,1800余人,何姓居多。该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驰名中外的鼓乐之乡。

何家营村地处古长安城(今西安市)至秦岭终南山南北中轴线(古称长安龙脉)的中点上,北去西安,南距秦岭各12公里。潏河从村北流过,西弥公路和何子公路在村南交会,从古到今,这里都是水陆码头,咽喉要道。何家营倚塬、傍水、面川,塬曰神禾塬,史载:五代时后晋天福六年(公园941年)这里塬上长出一株神奇的谷穗,蘖分九根,结穗十八,重达六斤,人称“九龙十八头”。神禾塬便由此而得名。

水曰潏水,是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据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县志】和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胜游、潏水】记载:潏水“深五六十尺,亦谓之沉河”。因经常泛滥成灾,秦时就有“北筑万里长城,南修五岭潏河”之说。据【新唐书】记载:杜正伦入朝为相后,曾治理潏河,引水灌田,兴利除弊。潏河上有桥,在何家营村头,最早的桥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明嘉靖至清末曾三次重修,最后建成的石拱桥长三十二丈,宽一丈四尺有拱洞16个,桥上两侧有石雕栏杆,两端各置石狮,雕刻工艺十分精美。是潏河有史志记载的最大桥梁。

川曰樊川,位于神禾塬和少陵塬之间,东南至西北走向,绵延二十余公里,东阔而西狭。潏河、皂河沿川而流。“其山水之清,松竹之秀,花芳草绿,云烟披靡,青楼巍巍,倚空而瞰山,洒然有江湖之趣焉,四时之间,春畦斗碧,夏云堆白,疏木爽秋,渔村雪晚,人之游者不知倦焉”。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樊川】。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汉代大将樊哙的封地,故称樊川。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成为皇室贵族聚集之地。所谓:“离天尺五”的“城南韦杜”就居住在此。这里庄园别墅、官室宅邸,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是贵族官僚与文人雅士休闲逸居、游览观光的圣地。

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廷派太子广平王李俶、汾阳王郭子仪率兵15万进军长安讨伐叛军,郭子仪的偏将何昌期就在现在潏河南岸的何家营村安营扎寨,人称“何将军营”后谐音“何家营”。当年九月,官军和叛军首领李归仁在何将军营以西两公里的香积寺展开激战,此战中,郭子仪巧布兵阵,前后夹击打败叛军,斩敌首6万,活捉2万,收复了失陷一年三个月的京师。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何昌期以其功勋卓著,官封“千牛卫上将军”,为京师长安的近卫军首领。

据【何氏家谱】记载和何昌期祖籍安徽庐江,后徙居广东阳山七拱,年轻骁勇,力大能制狂奔之牛,后随郭子仪南征北战,来到长安。将军晚年偃武修文,退居山林,在他驻军的何将军营附近斩塬辟地,栽种花木,修筑园林,建造宅第。且常与京都名士交游。诗人杜甫当年就住在离“何将军营”仅四华里的少陵原畔(今“杜公祠”遗址),与何将军多有往来,交谊甚笃。留下了【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游何氏山林五首】等著名诗篇。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当年“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的“何将军山林”已无迹可考,但唐之后的历代名家诗文中对“何将军山林”仍多有提及。北宋张礼在【游长安城南记】中说:“至韦曲,扣尧夫们,上逍遥公读书台,及所谓何将军山林而不见”。元代李好问在其【长安志图、樊川】中记述“在韦曲西,何将军山林也。”明代赵崡【游长安城南】载:“过申店,渡潏水, 何氏山林···   俱无所考。”可见,“何将军山林”虽早已“无所考”,但当年它的存在,而且在“何将军营”附近却是不容置疑的。唐贞元10年【公元n794年翰林院学士陆贽在【修庐江何氏家乘序】中说“昌期之子邕,以母赐长安以居。”可见何昌期的儿子当年也是居住在长安的。

何将军爱好广泛,谙熟音律。他退居山林后,召集因“安史之乱”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组织他们演奏宫廷宴乐,久而久之,唐代宫廷宴乐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何将军营”得以世代传承,直至今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何家营鼓乐”,也称“长安鼓乐”。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手书乐谱【公元717年】

1952年,何家营鼓乐社老艺人何永贞保存的一本大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的手抄乐谱被前来西安考察的我国著名音乐专家杨荫浏先生发现(现存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经专家考证,认为从其乐谱字符、曲式结构和曲目可以看到唐宋音乐的元素和痕迹,认为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乐谱。后来杨荫浏先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借助这本乐谱,破解了南宋白石道人词谱和敦煌曲子之谜。 何家营的鼓乐属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为吹奏乐与锣鼓乐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民间称“细乐”。其在演奏风格和特点上,即保留了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特点又具有民间音乐古朴浑厚的风格,

 

1953年演出

鼓乐的演奏形式上分为行乐和座乐两种。行乐是行进中或者站立着演奏的,是由唐代的立部伎演变而来的,乐器配置比较简单,曲调多为单牌子散曲;座乐是是作者演奏的的,是由唐代的坐部伎发展而来的,乐器配置齐全,演奏曲目为多牌子的套曲,分为“六、尺、上、五”四个宫调,总称“四调座乐”。

鼓乐的乐器分为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旋律乐器有笛、笙、管、方匣子、双云锣五种,笛为主奏乐器,“众笙群和、以和笛声”。节奏乐器有六种鼓(即座鼓、战鼓、乐鼓、独鼓、单面鼓、高把鼓):六种铙钹(即大铙、小铙、川铰、小钹、苏铙、苏铰);七种锣(即大锣、钩锣、马锣、供锣、小吊锣、单云锣、三星锣);另外还有大小木梆、木鱼、摔子等二十余种。

鼓乐谱全系手抄本,谱式属俗字谱,【也称半字谱】。乐曲有1000多首。从曲目看,有见于唐宋大曲的【小梁州】、【曲破】、【游声】、【后庭花】等也有见于唐宋杂曲的【料峭】、【十八拍】等。更多的是宋元时期的宫调曲。另外还有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整理自己创作的【文王登殿】、【黄觉寺】、【普天乐】等。

何家营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份极其重要的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及音乐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有匈牙利、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前来学习和考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到何家营鼓乐社考察,中国音协后任主席李焕之曾为鼓乐社题词“隋唐遗音,历久不衰,长安鼓乐,青春常在。”我国著名学者夏承焘先生在他的著作【唐宋词论从】中称赞“长安鼓乐是解放以来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上最大的业绩。”匈牙利音协主席沙波尔奇、班欣赏了何家营鼓乐社的演奏后说:“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英国著名学者鈡思第说:“英国人过去只知从日本的雅乐中研究中国音乐,现在已经把目光转向中国了。我在伦敦,就知道西安有个何家营鼓乐社”。美国华裔学者梁铭越教授欣赏了何家营鼓乐后说:“唐代音乐未亡,还保存在今日的长安。”

 

1979年演出

何家营鼓乐社曾经多次代表陕西省出国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81年和日本奈良雅乐乐团同台演出,以一曲【群英宴】倾倒东瀛。1987年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老艺人们的精湛演技再现了唐宋宫廷音乐高贵典雅、委婉清逸的神韵,使京师为之震动。2005年,何家营鼓乐社应邀赴约旦王国的安曼参加世界文化论坛联盟大会,向来自八十多个国家的来宾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音乐的无穷魅力。2011年2月代表陕西省赴澳大利亚参加“中国年”活动,先后在中国大使馆、悉尼大学音乐厅演出六场,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来贺信说:“如此古老美妙的音乐理应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进京归来

 

在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演出

1985年,在陕西省文化厅的支持下,何家营村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鼓乐陈列馆”。前馆为陈列室,陈列着何家营鼓乐社丰富的社藏资料。有开元五年手书乐谱的影印本以及各个时期乐社流传下来的乐谱;有老艺人们当年用过的各种乐器,其中不少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乐社演出和活动的照片、音频和录像等。另外还有各界领导、文化艺术界名流的题词、书画作品。后一座为演奏室和资料室,取名“南塘轩”,出自诗圣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开馆之日,名家云集,盛况空前。多年来先后接待过四十多个国家的友好团体和专家,为中外学者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现在仍然存活着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称赞说:“你们几十年以前就有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很难得。”

 

陈列馆合影

1978年,何家营鼓乐社原社长老艺人何生哲被接纳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专门研究何家营鼓乐的何家营村人何均先生担任陕西省鼓乐研究室主任。老艺人何生乾、何生贵、何生建、何生俊、何应秀、何永顺等以其高超的技艺被誉为“长安鼓乐七杰”。现任社长何忠信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为何家营鼓乐拍摄专题片,对外影响不断扩大。2009年,何家营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列馆内老艺人演出

何家营人杰地灵,不但鼓乐驰名中外,人才辈出,而且在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内也是人才济济,群星灿烂。将军、教授、学者、健将名医、名师名伶不胜枚举。著名爱国将领何志斌就是其中的代表。

何志斌,别号震寰。1908年出生于长安县何家营村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只读过五年私塾。1926年,满怀报国之志的何志斌投奔冯玉祥的国民革民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被保送到张自忠任校长的洛阳军事学校学习深造,正规的军校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不但使其在军事技术上有了过硬的本领,而且系统的掌握了战术学、筑城学、典范令等军事要领,被张自忠视为“可塑之才”,并被提升为司务长。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集旧部和东北义勇军约8万余人,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华北竖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何志斌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被委任为冯玉祥警卫营营长,负责保护冯玉祥和总司令部的安全。冯玉祥被蒋介石威逼下野后,何志斌保卫其隐居山东泰安。

“七七事变”爆发后,何志斌决心赴国难,效命疆场。他拒绝蒋介石委任的官职,赴临沂抗日前线参加山东抗日挺进军,历任独立营营长、团长、支队长、第十二纵队少将司令。在山东前线坚持抗战八年,出生入死,喋血沙场,屡建奇功。击毙日酋松少佐其胜次,生俘日伍长樱井菊雄,歼敌无数,素有“何(活)老虎”美称。

抗战胜利后,何志斌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不愿与解放军作战而受到排斥。1946年1月31日,陈毅军长邀请何志斌在山东藤县木石村会面,并代表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山东民主建国军第一师师长。1948年9月19日,何志斌毅然率部在济南战场起义,为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陈毅司令员的专电祝贺,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师长。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和解放南京等重大战役。1949年4月23日夜,何志斌率105师最先攻入南京城,并占领“总统府”,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门楼。1949年6月奉命进驻杭州,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05师师长兼杭州警备副司令(司令员谭震林,后任江华)。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浙江省盐务管理局局长、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等职,为浙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粉碎“四人帮”后,何志斌走上了民主党派和政协的领导岗位,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浙江省主委、名誉主委。

钟灵毓秀的何家营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于长安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依托本村地理环境、人文荟萃、鼓乐之乡的优势,奏响了兴村富民的新乐章。2005年,何家营村迎来了西部大学成开发建设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放眼长远,以支持国家重点工程的高姿态,拆除了地处黄金地段的民居,建成了气派的柳青广场,成为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西部大学城的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建成了一座规划整齐、基础设施齐全的何家营新村。

 

后继有人

 

少年鼓乐队

如今的何家营村,倚塬、傍水、面川,风景秀丽,周围有西京学院、培华学院、陕西省教育学院、西安财经学院等高校。村东以著名作家柳青命名的“柳青广场”,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长廊碑林与与奇花异石、古树名木与何家营鼓乐陈列馆交相辉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营造着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和谐氛围。

 

陈忠实先生题词

村北的潏河已经成为现实的“城中河”。新修的潏河公园是现实的重点工程。区政府下一步计划在公园里建设占地一百亩,投资2000万的鼓乐展示厅和现代化的演奏厅,把何家营鼓乐打造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随着地铁二号线的通车及长宁新区的开发,何家营村即将迎来新的辉煌的未来。

 

南门城墙演出

投稿、闲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村落】——韦曲街道何家营村
潏河
非遗中国: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民俗
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长安鼓乐
西安鼓乐将军令曲
太和堂沟龙村有个:三口湾将军第,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