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脸识别要适可而止吗?
全文共 964 字,阅读大约需要 1 分钟

9月23日,中国政法大学和蓟门智库举办了一场专题研讨会,主题是“小区门禁能否人脸识别——人体生物信息采集的滥用及其法律规则”。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维权经历”。她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导致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的泄露,信息采集行为不透明,风险远远大于便利。目前,她所在小区的门禁改造暂时中止。

“人脸数据具有不可更换性,因为我们无法换脸。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即便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成功,也难以恢复原状。”劳东燕说。她强调,目前只要作为数据主体的个人表示同意,后续的数据收集、使用和处理都难以监督,个人需要承担之后所有的风险;而相比企业和政府部门,数据主体得到的便利根本微不足道。

9月19日,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号院开始采用人脸识别垃圾桶。

9月24日,牛津大学AI伦理研究所副教授卡里萨·韦利兹(Carissa Véliz)撰文称,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交易,而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是个人数据。它们包含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习性,却被交易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韦利兹认为,个人数据的危险在于它很敏感,且极易被滥用。从罪犯到保险公司和情报机构,我们的数据存储的时间越长,对它所做的分析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用于我们自身。当数据遭受攻击时,数据主体会陷入危险境地。要想取得改变,舆论压力和法律规制是最重要的武器。

除了社会对“被监控”的焦虑,人脸识别还有可能造成对不同种族的区别对待。今年6月,亚马逊和IBM因此宣布暂停向警方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

今年2月,美国加州众议院正式通过了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法案,明确规定了数据采集者和处理者的义务,如必须充分告知民众具体的收集、使用、存储规则,个人可以要求查看、删除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即便是公共采集,数据采集者也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法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更加严格,规定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处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

相比之下,本次国内研讨会上,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可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认为,市场竞争是比问责企业更有效的手段,因为“政府很难直接干涉企业内部经营”;除了加强法律监管,可以通过增强市场竞争和树立行业标准,促进企业自我净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数据采集使用莫忘“红绿灯”
这些店居然一直在偷偷采集人脸信息,被查前已储存8000多万条
“刷脸”才能进小区,真安全吗?
“突然变成刷脸才能进小区”:物业有权强制采集人脸信息吗?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风险
代表委员:不刷脸寸步难行,人脸隐私泄露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