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日历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谁家的玉笛暗暗发出悠扬的笛声,跟着春风吹遍洛阳每一个角落。

今夜曲子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谁人不会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呢?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思乡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共情”——春夜思乡的“共情”;异地思乡的“共情”;闻笛思乡的“共情”。所谓“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戎昱《闻笛》)

如果只有李白一个人思念故园,那么这首诗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关键问题在于,李白将个人的思乡之情通过笛声,融入到广阔无边的天地间去,夹杂在每一阵春风里,散入至每一片洛城角落里,引发人们对于思乡的“共情”。

我们说,历史的意义是还原“真相”,文学的意义是引发“共情”。

为什么是“春夜”更思家,更容易引发“共情”?因为夜深人静的孤独,因为明月皎皎的美好。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是“异地”(洛城)更思家,更容易引发“共情”?因为异地的寂寞,“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异地的亲朋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因为异地的相思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异地再美,也没有家乡美。所谓,“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罢了。

为什么是“闻笛”更思家,更容易引发“共情”?因为笛声中有唤归之意,“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春夜闻笛》);因为笛声中离别之意,“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因为笛声中有思归之意,“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何人不起故园情”,正是对于“共情”最好的表达。面对“春夜”“异地”(洛城)“闻笛”,谁人不会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呢?

杜甫《吹笛》句,“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想必正是脱胎于此,两者意境何其相似。但对比看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因共情更深,更胜一筹。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每日一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28《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