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必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
昨天与亲戚聊天,说起了一件搞笑的事。我有个亲戚是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因为疫情没有生意。老板于是带领员工一起学习了佛学。上班之后先抄一段《心经》,然后再大概半个小时读一遍,据说《心经》已经抄了三本,接下来要抄《金刚经》。老板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教你们怎么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佛教的因果轮回;道教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它们是华夏文明的经典,是需要去学习的。但真的不必沉迷于此,津津乐道。
 
讲两个被很多文章引用的孔子故事。

有个穿着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因为一年有几季而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 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他们于是问孔子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 ,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孔子确实很智慧,故事也很经典。可是没有读过这个故事的所有人难道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显然不是,生活中很倔犟,非得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得你死我活,面红耳赤的人其实很少。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有这样的智慧。

孔子将要出门时,天下起了雨,门人说:“子夏有伞,请向他借一下.”孔子曰:“子夏为人吝啬其财物,我听说与人交往时应赞赏他的长处,而避讳他的短处,才能保持关系长久;我并非不知子夏有伞,只是不想他为难。”不使他人为难这是一种善良,也很好的避免了自己的尴尬。

其实每个人向他人借钱借物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番考虑,我们并不比孔子笨,哈哈。

所谓的经典就是把生活中的小智慧,提炼,总结,概括,它本来就是符合人性思想和本能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学习孔子,只要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成长为一个正常人,那么学不学孔子都会成为一个善良正的人,顺带的完成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社会给我们的要求。就如我这个亲戚说的,不读《心经》,我们也在好好做人,也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子女,学生,父母,员工等社会人。

学习经典当然是必要的,国家引导也没有错。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走火入魔,顶礼膜拜,真的觉得没有必要,这是一种洗脑的传销思想。

同理,我的这篇文章,或者其它以前写过的文章,你如果认同了我的观点,不是因为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你和我有同样的智慧,不同的是我把它写出来了。好的文章不是创造了一种思想,而是提炼了常人的思想。

因为不同智慧点的人是不会同意我的观点,比如亲戚的老板,不是说他们没有智慧,而是说他们的智慧和我不是在同一个层面。

所谓的文章,认同的人多了便成为经典,而符合基本伦理人性的文章认同的人便多了。所以做人吧,只要有正常的伦理道德,学不学经典的传统文化,真的不重要。


上篇:做人吧,姿态要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争便是慈悲,不辩便是智慧
“一年只有三季”,发人深省!
古语说,夏虫不可语冰。
一个人最高的修养: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辩
用书籍增长见识
李零:学老子“低调”,给孔子“去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