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这3个沟通意识,你一开口就赢了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雅虎学院内部大学的校长伊藤羊一所写。作者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功考取了以培养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接班人为目标的“软银学院”,得到了孙正义本人的高度赞赏。在这本书里,他将教你用最短的时间,把话讲得清晰明了、有说服力。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表达前需要掌握的三个意识,分别是:对象意识、推动意识和打动意识。

对象意识

“我吃过早饭了。”
“我早饭吃的是豆浆油条。”
“今天的早点,我换了一家馆子。”
 
对于吃早点这个确定主题,我们面对不同的人,下意识地会给出不同的回复,这就是作者想要强调的:不管是表达观点、会议发言还是给领导做汇报,你首先要有对象意识。
 
在这个意识下,有个问题一定要在说话前确定好:你的对象是谁。
 
比如聊到吃早点这件事,对于一般朋友,“吃过了”就是合适的问候;对于父母,解释吃了什么,是为了让父母不担心自己健康形成的默契;对好朋友,聊到不同的饭馆,绝对是增进友谊的好办法。
 
运用语言,让对话结果达成你所期望的目标,才是沟通的重点。虽然这貌似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很多人从没意识到这一点。生活上还好说,有起码的隐私意识,可到了工作上,复杂的沟通形式、快速切换的沟通对象,很容易让我们乱了阵脚。
 
对象意识蕴含的逻辑是:我们“想让谁,在哪里,做什么事”。对普通朋友,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对父母,我们会表现出浓浓爱意;对好朋友,交换信息增进友谊都是潜意识中的目的。

推动意识

不管是聊天、汇报还是演讲,“让对方理解”不是沟通高手的目的。比如,
 
A:“我想和销售部联系一下,研究出这批产品的销售方案。”
B:“我想和销售部联系一下,研究出这批产品的销售方案。所以,经理您能和销售部协调下吗?”
 
这两种话术,哪种更能推动项目呢?显然是给出具体建议的后者。
 
不少人在各种形式的沟通前,总会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但却忽视了沟通的目的是影响对方。因此,一定要事先想清楚“你想让对方按照你的建议,走到哪一步”。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有两个妙招可以帮你。

一个是目标倒推法。所有的报告、会议发言都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存在的。你要明确把听众带入什么样的状态,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怎么做、怎么表达,这样倒推着来考虑,对方的思路,往往会按照你的想法去走。
 
另一个是多和公司销售员交流。受工作影响,销售员在潜意识中往往会用话术推动顾客成交。多和他们交流,你的思维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你的语言使用习惯。

打动意识

和对象意识及推动意识注重逻辑、技巧不同,打动意识更注重你的主观意愿。比如在报告会上,不管你准备的PPT有多漂亮,不管你的发言有多流利,也不管你的目的多明确,如果同事和领导没被你打动,你的报告就完全没有意义。
 
报告之所以有做的必要,就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你的要求行事”。从商务报告角度讲,你为之做了多少准备,都会在结果中体现。比如座位安排、茶歇设计、参加人画像、会议物料准备以及结束后的反馈跟进等,这些工作的细致程度,才是考验你能否打动对方的关键。总之,想要打动对方,就要为报告做整体设计。
 
比如,作者在各个公司做报告的时候,经常会在开始前和听众进行交流、寒暄,拉近和听众的距离。甚至他还会故意在报告过程中出丑、讲段子,让大家放下手机,专注听讲。或者他还会增加有奖问答,把有指向性的题目抛给听众,便于自己达到报告目的。“为打动对方而竭尽全力”,这就是作者推荐给你的黄金沟通原则。
 
总结一下,“表达”应该考虑的事是:比起顺畅表达,更重要的是“调动对方”。如果不能给对方留下这种积极的印象,他们很快会忘了和你沟通的内容。对象意识能让我们更专注,推动意识能让目标更易达成,打动意识能让你被记得更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分钟沟通法,开口就能说重点
有效沟通培训课
[管理学堂]耶鲁领袖训练讲义--如何做到最有效的沟通
4大沟通技巧,7个习惯,高段位沟通者必备
教你五招,让你轻松成为职场沟通高手!
销售部工作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