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被称为考试达人,这是他分享的私密独家记忆法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3月3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场景记忆法》。
 
这本书是由日本考试达人碓井孝介所写。与传统记忆法不同的是,作者本身作为一名非天才的记忆高手,表现出了超强的记忆能力,为读者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解密:大部分不擅长记忆的人是如何做到无意识地记住知识的。这是一本送给不擅长学习之人的记忆之书。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记住别人写的内容?” 

习的陷 

 
很多人一定有这种体会,就是读书、读文章,或者读材料的时候,很难记住别人讲了什么。
 
关键是,他们也是逐字逐句读的,他们的记忆力也并不差,他们选的书或者文章也并不难,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答案是:学习的陷阱。
 
从小,我们都会被要求背诵全篇文章。这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一个学习的假象,那就是:背诵等于背诵全文。
 
但问题是,随着我们长大,即便作者再厉害,你也没有必要把文章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容的核心部分,或者说作者的主张和看法。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差异点,认为记忆力强就是把一篇文章,或者一堆数字从头到尾记下来,那么你就还没有理解记忆的概念。
 
强记一篇文章或者一堆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你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或者主张,并把它记住,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才叫真的记住了。
 
否则,你不过是收获了一堆没用的字符而已。 

两种秩序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错误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案是:两种秩序。
 
不管是小说、论文还是各种文章,由于内容的题材、种类不同,它们的写法也各有差异。换句话说,从主张及结论开始写的文章几乎没有。大多数文章是从核心部分的说明开始切入,慢慢地接近其核心,直至引出主张及结论。绝大多数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布局文章,原因是作者想要得到读者的理解。
 
但这只是:作者的“叙述秩序”,它不符合读者的“记忆秩序”。
 
研究发现,我们在记忆时,是按照“观点—论证—案例”的逻辑来的。
 
因此,书籍、文章或者材料,它们在我们和记忆之间,天然形成了一条鸿沟。
 
看不到这条鸿沟,不理解两种秩序差别的人,花再多时间,再费劲,也很难长时间记住任何东西。
 
因为信息在他们脑中,不是被加工出来的有价值信息;信息不能被他们联系到生活场景中,这些信息很快就被后来的其它信息流冲淡了,直至遗忘。
 
 
记忆的关键
 
不管你想记忆任何内容,最关键的是:你要找到它的观点、立场或者结论。
 
这件事并不简单,因为作者不会把观点在文章中直接告诉你,说:“这是观点,请重点记忆。”
 
它需要你仔细寻找。
 
具体你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作者的观点。一种是关键词搜索法。大多数作者,会在“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总而言之”“重要的是”这些关键词之后引出观点;另一种是段落搜寻法。观点和总结,一般都会出现在段落的句首和句尾。或者,即便它们没有出现,句首和句尾的内容也都跟观点直接相关。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你会始终联系结论,一边思考一边阅读。不仅文章的易读性大大增加,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有了质的提升。
 
比如,结论如果是“睡前尽量不要吃宵夜”,那么在文章中一定会写出理由。有了这个观点打底,你的大脑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想要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你按照作者的论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你就会很难忘记这个观点。因为大脑喜欢确定的内容,而确定的内容都是有逻辑的内容。
 
总结一下,我们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内容,可是如果你不掌握记忆的诀窍,你是很难记住任何东西的。你不妨从现在开始,按照分享中的方法,试试记住下一个你要读的内容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3.31日原创微头条
书海遨游:《记忆的技术》
毕业论文结论写作注意事项
读思结合读书法-读书方法
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这个读书心法,教你轻松有效阅读一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