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山石敢当”考?-?
“泰山石敢当”考

在霍州城乡的古民宅墙角处或巷道口,常常见到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条石竖立。此物尺许宽、三四尺长,问及乡老,多说是“镇物”,为了驱邪镇宅而专设。但仍似有疑窦,数十年谜底不解。近年来经建筑专家指教,多方考究,方得结果如后。“泰山石敢当”考 <wbr>- <wbr>王见喜、邵金杰
查《辞源》无“镇物”有“镇宅”。“迷信的人用某种法术,化凶压邪,使家宅安吉”。道家的经典巨著《道藏》一书中《太上秘法镇宅符》,《荆楚岁时记》篇载:“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大石以镇宅”。又明万历年间,温州人姜淮著《岐海琐谈》卷十载:“今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石刻将军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为之压禳”。这说明在明代前就早有此镇物了,并告诉我们是为“压禳”而为之。“辞源”称“压禳”是“去邪除恶之意”。“石敢当”是“唐宋以来,人家门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以为可以禁压不祥”。《急就篇》——:“石敢当”注,首字为姓,下二字为虚构之名,言所向无敌。宋仁宗庆历四年,於福建莆田发现唐代宗大历五年“石敢当”石碑,可见此俗由来已久。(见宋王象之《兴地纪滕》135《福建路》)这又把树“石敢当”石碑的习俗时间推到了唐代。
为何叫“石敢当”?起源究在何时?明陶宗义著《辍耕录》卷十七,“按西汉史游《急就篇》云:石敢当,颜师古注曰:“已有石蜡,郑有石制,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皆为石氏;敢当,所向无敌也。”这段文字说明“石敢当”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托姓名而取义所向无敌。1991年10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报导,日本琇球大街人行道旁,也树着“石敢当”三个很大的石刻汉字,据说是汉朝时从中国传过去的。做什么用呢?导游小姐说是:“避邪”。东南亚华侨多的城市,亦有类似情况。又据清代俞樾《茶香室续钞》载:“张纬宰莆田,再兴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化,礼乐张”。这显然总结了此物的六大作用。唐大历五年郑押字记,在1200多年前,福建莆田县孙令指出“石敢当”有六大作用,说明当时官府亦倡导此物。
为何后来的“石敢当”之上又冠以“泰山”二字呢?古代帝王的封禅大典多在泰山,特别是秦始皇更热衷封禅,多次率领千乘万骑登泰山,举行隆重大典。历代帝王到泰山的有七十多位,泰山被神化了。有许多地方建立泰山宫,祀奉泰山神。迷信者在“石敢当”之上再加“泰山”二字,以藉泰山之威力,乞求神灵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尽一致,出现了“泰山石敢当”,取意不一般。北方人相沿驱邪安宅、维护居家平安设立此物;南方水乡城镇,“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而立此。
注:封禅大典——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自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封禅作为国家大典。

                         (王见喜、邵金杰)

相关链结:来自国际周易研究的文章<泰山石敢当>

  

  经我院多年观察,此石确有镇宅之用,多有不平安之宅,放一块于合适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吉祥平安、财源滚滚,此石连山都镇的住,更何况人家住宅了。我院的《泰山石敢当》经风水师精心考察取于山东泰山龙脉之灵石,经寺庙开光供奉而成。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敢当,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石敢当”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

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民俗》41-42期合刊)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广东徐闻县民间传说谓:

  康熙年间,数任知县皆到县不几日,即卒于任上。某黄知县知其事,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先生察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遂于县衙前立石碑,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此后遂无事。这两则民间故事虽然讲述的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一是故事均发生在清康熙年间,二是皆以泰山石敢当镇邪。又清初人王世祯(1634年-1711年)谈齐鲁之俗时也涉及到“泰山石敢当”。据此可知, “泰山石敢当”流行于清初,其出现时间可能早至明代。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为“太”,也就是“大”,广意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压妖镇邪,在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屡见不鲜。如《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孙悟空),就曾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狭义的太山(大山)是指今泰安市境内之泰山。泰山巍峨高大,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是一座神圣的山。汉武帝刘彻赞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泰山有无量的神威不言而喻,因而在避邪厌殃的石敢当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难理解。

  明清以后,直至今天,关于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我们手上掌握的这类民间故事传说,除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一则外,见诸于文字的还有十余则,分别载于近几年出版的《泰山传说故事》(简称《传说故事》)、《泰山民间故事大观》简称《大观》)、《泰山民间故事》简称《民间故事》)、《泰山传说》简称《传说》)、《泰安风物》(简称《风物》)等书。

  石敢当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之遗俗,与“人”无涉。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其意一也。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在深层内涵上,有与石敢当的有正含义一致,有的部分相关,有的则完全不同。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有其这样那样的原因。

  “泰山石敢当”的美丽传说

  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吹开姑娘的房门,钻进她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

  姑娘的父母就备好车马,到泰山去找石敢当。石敢当一请就来了。他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面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石敢当喝了酒,吃了饭,就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

  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来了一股妖风。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对童男童女一齐敲响了锣鼓。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

  这股妖风到了福建,所以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

  以后,妖怪怕泰山石敢当的事越传越远,所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不信,你在中国各处走走,或许会在一些老房子的门口发现这样的大石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山石敢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仁贵珍藏版)
“泰山石敢当”有何寓意?
镇妖邪,压灾殃,谁识“泰山石敢当”?
中岳泰山之一
【“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百度作业帮
(389)祈福保平安,泰山石敢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