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一问之24:心理学学久了是什么样的状态?

问:我很好奇,你们在心理学这条路上走了很久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答:最近好些人问我:你在心理学这条路已经走了这么久了,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啊?当然我会对他们问问题的动机更感兴趣,为什么他们会好奇我的状态呢?

我从2004年开始读应用心理学本科,一毕业到了怀众,09年遇到王敬伟老师,这些年一直在组织各类工作坊,特别是王敬伟老师的疗愈工作坊,看了很多生命故事,见证了很多伙伴的蜕变,自己也不断在接受治疗,每天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状态。我想,如此密集地浸泡在心理学领域,我的确可以来说看看,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而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现在已经不那么主动邀请别人进入心理学了。有些人想要来上课,我都会问他们出于什么动机,真的准备好了吗?一是心理学并不是让我们改变的唯一途径;二是这特么真的是一条不归路,真正踏上了以后,双眼开始变得清晰,就真的很难再闭上了。而说实话,很多时候真相都是不那么美好的。

当然,我还是要再花点笔墨说说,这里所说的心理学是什么。我记得王敬伟老师在一次讲座上有说到:“如果你学的是正确的心理学,那么,当你觉得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请及时去向其他心理咨询师求助。”我当时对“正确”这个词很敏感,为什么王老师会强调这两个字呢?确实,这几年心理学的发展非常蓬勃,各种课程和大师层出不穷,其实大部分的课都是与真正的心理治疗背道而驰的。他们更多的是去粉饰我们的症状,再加一层外在光明来掩盖这些创伤和心理阴影。暂时的好转却带给我们更多的恐惧,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敢去触碰那些内心深处的黑暗层了。

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学,就是去直面我们的痛苦,深入痛苦去看到我们的创伤和阴影,然后再用专业的治疗方法穿越和化解。而我现在所要说的学了这么多年心理学后自己的状态,都是基于这个方向的心理学。

因为一直浸泡在心理学这个领域,所以很多改变其实是不知不觉的,到最后都忘了自己原来是什么样的了。这几天静静地想了一下,我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对待情绪:你来了?让我看看怎么了

情绪啊情绪,真是一说到心理学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大多数人又比较害怕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所以情绪才会变成一个问题。

情绪大致来分就是喜,怒,哀,惧。我想我们必须要对那万能的造物主有点必要的臣服,人家让我们出现这些情绪肯定是有原因的,所谓存在即是合理的。

当然慢慢地我们开始对情绪有了评判,喜就是好的,其他都是不好的。然后为了不让其他的出来,可谓是费尽心机,各种手段耍的熟练得很。比如一不开心,就去睡觉,谓之嗜睡者;一感到害怕或者悲伤就去填饱肚子,谓之美食家。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但现在的自己,已经能做到让情绪自然地表达了。一有情绪,就会意识到,然后先让它们流动。只要我们愿意允许它们,总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一般是一个人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哭一阵或者骂一阵或者叫一阵,等情绪都释放得差不多了以后再来看看怎么了。

对,关键在这里。很多学了心理学的人,一有情绪就开始觉察自己,开始想找出原因。这个是需要的,但不是马上要做的。情绪既然已经生成,就一定要让它们先释放。只有释放了,才有空间真正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太早想要找出原因,其实也是不允许自己的情绪。

当然,等到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有相当的敏感度以后,这些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因为只有一有情绪,我们就马上觉察到了,这时候的情绪是很细微的,只要觉察就够了。因为我们对自己诚实,所以也很容易就马上能看到原因。这么说吧,其实原因我们都知道,只是我们经常不想承认,所以原因的寻找总是绕了好大好大的圈。

允许自己的情绪,不是让大家想怎样就怎样。让情绪流动,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安全的时间,安全的地点,同时不要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可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和专业老师的陪伴下进行,也可以自己到一个地方,有一个完整的时间释放情绪。

最重要的一点,大家不要以为学了心理学就没有什么情绪了。有可能情绪会更丰富,因为我们整个人都活起来了,也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人开始生气了,开始伤心了都会说恭喜,因为堵住的河流终于通畅了。我们开始活过来了以后,会对每件事情有适当的情绪,这是很自然的。就像王敬伟老师在说到小时候和弟弟情深相拥时动容地流泪了,学员问他:“老师,我在想你这是有多么高的境界才会对这样的事流泪呢?”王老师说:“这不是高境界,这只是恢复到最基本的人性后每个人都会有的。再正常不过。”

我们现在探讨一下过度的情绪。如果我因为一件事情特别生气或者伤心,我的警铃就响了:这里面有东西要去看看了。为什么他说这样的话我会这么生气?为什么他做出这样的行为我会这么伤心?其实过度情绪背后,一般是有一个未被填满的坑洞。借着情绪的出现,我找到一个入口可以去看看是什么坑洞,并在适当的时候想办法补上。我现在都很珍惜自己的强烈情绪,因为它们越来越少了。每出现一次,深入它,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新的疗愈,新的开始其实当我们对情绪接纳的时候,它们就像是我们的呼吸,真的是必不可少。但它们也像呼吸一样不占据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我们已经不把它们当回事了。

对待身体:感冒和癌症是同一回事

当时在***读书会上,读到这一句话“感冒和癌症是同一回事”时,我真是惊呆了!哦,其他的小伙伴也一并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感冒和癌症怎么会是同一回事?癌症是会死的好吧?!

但《***》的理念是,感冒和癌症,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心灵出问题了,进而引发了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它们虽然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我们看看自己怎么了?为什么心灵和身体的平安不见了?《***》还说,身体不会生病,只有心灵会生病。身体出现问题就是一个征兆,一个让我们反观心灵的入口。

从完全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说法,但慢慢尝试着去觉察,我开始建立起了对身体不一样的态度。身体就是一个中性的载体,它有自己的需要,比如性需要,吃饱的需要,睡够的需要……我们去满足它,它自然就会正常的运行。当然,在现在社会,能吃饱睡足又有健康性生活的身体太少了,于是它也不断会有问题。出现问题也无需大惊小怪,或者夸张地想各种办法对付。养生,运动都挺好的,但如果不运动不养生就觉得会很严重,那我们就被身体困住了。身体出现状况了,只要直接面对就好了。感冒了,可能休息不够,或者心灵要借助身体来一次释放,那就满足它们,好好地休息好好地咳嗽流鼻涕。而之所以会得癌症,也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在意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像我们总不去关注我们的情绪,最后来个大爆发一样。这些都是同一回事。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身体呢?就是要关注,但不需要过于关注。出现问题了正面解决,同时要看看最近因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对身体必要的关注可以让它更好地运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很多事都要借助它来完成。我自己在今年做了几次大个案以后,身体的状况比较多。比较明显的就是脸上冒出了很多痘痘。嘴上虽然觉得这实在太毁容了,但心里也深知,你们是时候要出来了吧。我还真是没什么办法,就让这些痘痘冒一段时间吧。当然,我也接受,如果痘痘永不消除,那也就这么着吧。

对待想法:不争对错,要幸福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09年第一次上***理论基础班,王敬伟老师让我们在场内移动,问迎面碰到的每一个学员:你要幸福还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说实话,我当时对这句话无感,不知道什么意思。我还想说,我肯定要幸福啊,但我也要证明我是对的。

之后的几年,这句话不断在我耳边萦绕:要幸福还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才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惜将自己搞的非常惨。我为了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对的,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去努力,而且怎么努力也都焦虑不堪。从小到大,幸福离我都是很有遥远的事情;有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怨恨父母是对的,不惜将自己的生活搞的苦不堪言,以此不断讨伐父母,让所有人都远离了幸福。包括我们每一次和别人的争吵,口角,和爱人孩子扭着一口气,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推开了幸福。

我还很难去让自己每时每刻都不争对错。但我的进步在于,每次都能很快意识到自己好像陷入和别人的争辩中了,于是每次我也能很快脱离争辩,不囿于对错,而去关注对错之外的广阔原野。

对自己:真实,温柔并及时满足

上周末去徒步,在最困难的极点,我不断给自己打气:你是最棒的!你真的有能力跨过去!我相信你!不管我怎么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丝毫没有作用。后来,我泄下气来,跟自己说:“好吧!你就是没事找事,病得不轻,才跑出来如此虐待自己。我看你现在怎么办!”说来奇怪,说完这番话,也不知道是身体也是自然过了极点还是怎的,反正后面的行程是越来越轻松了。

结束时回想起这一段,颇有感触。原来,对待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真实。其实我内心深处确实有一股声音在质疑自己,但我如果不看到这一点,还打压它,激励自己,就会开始出现交锋。真实,让我们卸下防卫,更加身心一致,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冲突。

那么,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及时满足自己。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需求,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变成一个个未完成事件。大的需求没满足,这个大的未完成事件就会一直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牵扯我们的精力和意识。因此,有意识地在每个当下及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很重要。如果当下没办法满足,也尽量在随后有机会时尽量满足。比如我在某个时候觉得很困乏,如果有机会我会马上眯眼休息几分钟;如果那个时候的条件不允许,我就在随后一有机会马上满足自己。

这些看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做出来。

对关系:尊重、有界限,是信任不是冷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变得和别人有比较清晰的界限了。不帮别人做决定,不提供别人没有请求的帮助,也不会把别人的情绪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兀自纠结半天。好像变得冷漠了。对,好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很冷漠,也问别人我是不是很冷漠。特别是我们做这类的心理支持服务,怎么可以如此界限分明?但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状态,似乎已经没有办法热情如火大包大揽。包括招生,我也是不断发布信息,让有需要并且准备好的人自取。而对于别人不由分说地侵犯我的界限我也会直接地拒绝。一堆急着要给自己的家人孩子安排咨询的来电,我都让他们回去好好问问当事人自己是否愿意。就像王敬伟老师在工作坊里面都会强调:“如果你是被别人逼来上课的,那你现在就有权利退出这个课堂。我们成长的目的就是可以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被逼着来就已经和我们的目的相背了。”

而开始建立起清晰的界限以后,我变得轻松了起来。不再觉得要为别人负责,不再老是想当拯救者,在我的眼里,大家也都不是受害者了。哦,对,好像从我慢慢觉得自己不是受害者开始,我比较不依赖别人了,不再渴望那个拯救者的出现。我信任自己有能力去做决定,去为自己负责;依此,我也相信别人有能力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界限的背后其实是尊重,而看起来的冷漠,其实是对双对方的信任。

对行为:关注内涵,而非形式

这个世界的变化节奏太快了,我们早已跟不上。来做心理咨询的人症状也太多了,我们也没办法一一给出对策。而在心理学中浸泡一长段时间以后,我们会自然越过表面的行为(形式)去看到背后的目的(内涵)。小孩子不断讨好,或者不断吵闹,或者让大人头疼的偷窃,各式行为的背后,原来要的都是同样的目的: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当我们知道孩子的目的,我们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向。否则解决了一个表面行为,他们又会衍生出另外的行为,永远让我们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因此,浸泡在心理学中久了,我们自然会培养这样的敏感度,问自己:“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问别人:“你真正要说的是什么?”直接看到了目的,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的行为迷惑。而知道了目的,我们就可以主动有弹性地选择更好的行为来满足。这个真的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清晰,简单,却有效得多。就像开篇我会问:他们想要问我目前处于什么状态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或者说心理动机才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对人生:疗愈创伤,清爽前行,玩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那么对于这漫漫人生,我是怎样的态度呢?

在过去的许多年,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身后好似有一群恶狗追着我,让我不得不前行。是的,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不得不努力,但不管取得何种成绩都很焦虑。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主要处理的就是自己的这个部分,包括和父母的关系,觉得自己不值得、没有安全感等议题。

慢慢地,越来越轻松,在今年做了几次个案以后,好像和这些部分慢慢地告别了。开始和父母,家庭建立比较健康的关系,开始回到自己身上,开始真正有空间考虑:摆脱了过往创伤的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

很多人会觉得学了心理学,做了心理治疗后会过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没有那么上进啦,变得懒散啦,我觉得其实不一定。对于我而言,疗愈创伤后的自己,表面上的行为其实没有太多的变化,我还是认真努力地工作。但内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变的很确信,这些事情是我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不是因为害怕没有存在感和价值,不是不得不做。这个非常重要,我可进可退,主动权完全在自己身上了。而且,内在变得干净清爽了以后,前行起来更加轻松,精力也更充沛。

对于人生,也不似原来那么执着。不断体验无常,学着不断抽离自己演的角色,问自己一定要照着这个剧本演一辈子吗?还是那句话,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上。我这段时间就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玩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以上是我整理的自己这些年浸泡在心理学里面的变化。其实大概只描述出了我所有改变的十分之一。因为,成长是要靠我们去体验的,体验到的部分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也许其他浸泡在心理学领域的同学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最后都会呈现出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但这一切,都需要大家亲身来经历一番才知晓个中滋味。

回答者:刘芳芳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怀众宽恕疗愈个人成长中心负责人

> 王敬伟首届宽恕疗愈导师班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孩子说“不要对我有任何期待”时 ||渡过
最好的疗愈是自愈
普通人不可或缺的心理学
李军原创 | 浅谈镜像归因疗法技能学习中,那些你知道却难以做到的事
用我们的身体治疗心灵的创伤
心理学:我们曾经受的创伤,会在潜意识里支配你的行为(非常非常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