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关系中体会对方,探索自己(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五十七)

谢谢小助手。

想聊这个题目是因为有一天收到一位来访者的“好评”,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已婚妇女咨询师,不错,在关系里的人……是不一样呵。” 我心想,也是,饱受婚姻和育儿的摧残还依然顽强的活着。好玩的是在收到这个好评之前,才被她控诉一番。

她毫不客气地批评说,你在咨询中那一刻的表现像个不知所措的新手,根本就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了,然后反应性的照本宣科,并没有跟我在一起。

当她就直接这样表达时我并不真的觉得很挫败,我体验到的是她真的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及需要未被满足的懊恼,那一刻她应该是期待某种更贴合的共情 ,让她感到更加被理解的回应,但是很遗憾,那一刻我就是表现的不够聪明,没有符合她的期待,所以她觉得失望、恼怒,这很正常。我自己就在咨询中切身的感受到过。那些时刻我也在心里冲我的咨询师暗暗骂一句”蠢货”,也是一阵烦躁。

看起来我在描述一些现实事件,但其实那个背后有很大的情绪张力在,我是非常渴望那些情绪即便我不说也能被看到,被抱持,就像我藏在“情绪”的门后边,我希望有人能来找我并且找到我,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去要求,需要我独自说出来,那会让我觉得很孤独,就像没有得到回应一样,这让人很沮丧,但有的时候就是没有。

当我们无法抱持自己, 理解自己时,我们就是需要被照料,这就像婴儿无法自己理解自己因为饥饿而感到恐惧进而崩溃大哭时的情绪需要被抚养者容纳、理解和镜映一样的正当。

只是这个“被养育”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挫折,而且我们也已经不再只是个“婴儿”。这也正是我们去工作坊去学习成长去咨询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学习协调关系的适配性,学着真实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感受自我完全的舒展进而获得更好的自我控制感。

总之,这个有趣又聪明的来访者的一句话,推动了我再往前探了探,去看看我自己正嵌入在哪些关系里?我不记得是哪位老师说,你有多少段关系,就有多少个自我。我想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去看看我正投入的关系,以及关系当中的温情和挣扎。

有一个周末,我女儿中午跑来跑去不睡觉,拿着她爸爸的手机听故事,几乎是预料之中的,她手一滑,手机正面着地,听那个声音就是基本报废了,拿起来一看果然屏幕摔得稀碎。我看到她的脸马上变了,估计那一刻她内心的压力就像雷阵雨要来了之前天边滚滚而来的浓云。她立刻说我去告诉爸爸,放下手机跑去了卧室,但我先生当时睡着了,我不确定他听到了没有,我也不确定他会怎样回应。随后我也跟着回到了卧室。

我们一起躺在床上,我女儿鼓起勇气跟我说,双眼含着泪水,说 妈妈我害怕爸爸生气了会打我或者骂我。我好奇地问,爸爸之前因为你做了什么事情而打过你么?她想了想说,没有。我说,嗯。然后她还是很害怕,我想进一步给她点支持,我说,你是不是这会儿又害怕又内疚,因为你把屏幕给摔碎了,你很怕被训斥。她说是的,同时依然待在她的情绪里。

显然,在情绪上的共情已经无法帮到她了。可能她内心有个非常大的不确定在那里。接着她做了一些奇怪的行为。她从床上跳到地上去弄出一些响声,扔玩具,拨风扇……

这时我脑子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老太太的楼上住着一位总是很晚回家并且喝醉的年轻人,要命的是,他每次都是躺在床上把他沉重的靴子踢掉,咣当咣当发出两声巨响,掉在地上,就在深更半夜老太太睡着的时候。因此她备受困扰,上门强列表达过好几次,请他不要这样做。有一天晚上,老太太又听见了那一声熟悉的咣当把她从梦中惊醒,她失望又恼怒的等待着另外一声咣当巨响之后才能继续睡去。

也许故事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我女儿此刻行为代表着什么?我想她怕被斥责的恐惧已经占满了她,与其这样在未知中的等待着那个形状不明的怒斥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劈头盖脸的砸向她,不如,就让“那只靴子”掉下来。

这个行为其实是很微妙的,因为假如她真的因此激怒了她爸爸而被责骂的时候,在她的体验中发生的就是:这是我允许的,是由我来控制这个节奏让它这么发生的,所以这会给她带来一定程度的掌控感,能够平衡或者部分的抵消当她被训斥时的无助和恐惧感。

对于她此刻的行为我没有任何评判,也不打算制止,我平静地看着她。很快,她把目光看向我,我说,那你现在就可以去跟爸爸讲,你告诉他,爸爸你可能会生气因为我摔坏了你的手机,屏幕碎了,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对不起。波波听进去了,这时候她再一次鼓起勇气,叫爸爸……

美中不足的是,娃他爹太捉急了,马上一副很戏精的样子夸张地说,哦,宝宝,碎了是么?没关系,爸爸爱的是你。。。

然后,那只靴子,被安静的放在了一旁。

当然,不只是共情,有时候一些适度的“面质”也能让关系更有趣。

比如,我女儿跟儿子在垫子上玩骑马游戏,两人玩着玩着不知怎么就玩成一团了。姐姐趴在垫子上,弟弟躺着,双脚用力砸下去刚好砸到姐姐脊背上,我当时正坐在书桌前看书,斜眼看到这一幕。我正犹豫要不要制止,姐姐看见我斜眼在看,马上从很愉悦的游戏互动状态变成一幅很委屈的样子说,妈妈你看他用脚砸我……

我说我看到了,可是你刚才明明也很享受啊!

然后我女儿就不好意思的笑了,就好像她在玩的魔术,被发现了其中的小奥秘,她会不好意思,但因为我所说的正是她所体验的,她同时也会有被关注,被看见的小惊喜。接着他俩就又愉快得玩成一团了。所以只要对准了吹,轻轻一口气,战争的小火苗就灭了。

所以有的时候,面质也是支持。但面质,不是面质内容,而是面质她没有意识到的行为背后的态度或感受。比如,我最好别去跟我女儿说,可是你刚才明明也打了弟弟啊,你俩是在互相伤害啊,你别这么受害好不好啊。这样更像是抬扛,而面质本身的本质,是用你的看见和理解,让她对自己的体验和潜意识,更有觉知。

以前听老师讲说,这种幼儿之间“拳脚相加”的肢体冲突,在他们的体验中,感受到的是亲密。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试探自己和对方的边界,来学习怎么和别人一起玩。爸爸妈妈如果马上冲到这个冲突中去可能是因为害怕自己被排挤在这个浓烈的关系之外,有被抛弃感。所以那一刻我还有点庆幸,我的分离焦虑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疗,我可以安然看着他俩亲密,而不是马上冲进去阻隔开他俩,或者三个人纠缠在一起。

我回忆了一下,有时候我看见我的两小只特别萌特别可爱的时候,我就觉得,哎呀,我光说小宝贝儿啊我爱你啊已经不足够了,我一定得动手去搓一错捏一把甚至咬一口才也能尽兴。我看见我儿子双手捏住我的脸使劲掐还咬着牙一幅恨丢丢的样子,我就像看到我自己。我在这一刻,对通过彼此冲突 而产生的亲密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我觉得这很好玩,就是:我们之间以及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用体验的,而不只是语言。

再举个例子,有次我带两小只去超市逛,在买奶的时候,旁边有一位妈妈和孩子:孩子要喝维维豆奶,妈妈给买了一只椰子,孩子坚持要维维豆奶,这时他妈跟孩子讲说那个是勾兑的有添加剂的有香精的,椰子是天然的。结果就是:然并卵。他妈很有攻击性的来了一句:傻瓜。

很多时候,我们说话的内容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你说话时的态度和话语后面的情感对方是有感知的,即便没有宣之于口,但不代表他没有感觉。孩子他妈这句傻瓜,蛮有攻击性的,语气里有厌恶、嫌弃的感觉。我在想她发生了什么?

我想,她并不是因为孩子不知道那里面有添加剂所以傻,更可能是孩子没有认同并顺从她的正确。再往深一步,这位妈妈似乎对于孩子拥有自主性有一些不耐受。她似乎认为孩子应该顺从她的,认同她,她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孩子。所以可能在这位妈妈的体验中,那一刻孩子不是拒绝了那只椰子,而是否定了她对自我的确定感,并且孩子拒绝了依附于自己。这种恐惧和否定让她感受到了威胁,才激起了她的攻击。

在孩子出生后的6个月左右是没有“我”这个主体存在的,用温尼科特的话说:不存在婴儿,只存在母婴。所以有一段时间里面妈妈和婴儿是共生状态。可是,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跟妈妈(或主要养育者)的分离开始。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所以我觉得妈妈真的很难做,你需要耐受在长达6个月12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大部分丧失掉自我,让渡出自己的空间,被另外一个生命所侵占、所使用,你的整个生活节奏被搅动了。

然后当你感到抽筋扒皮去了半条命似的耐受着融合焦虑,好不易把那个生命容纳进来了,她又要慢慢离开你了,孩子的成长带给妈妈的丧失感,很难耐受,也极其需要被支持。

中午群里几位伙伴在讨论,看到呆呆说“生了小孩子以后,自己一点点空间都没有了”我想当她这么说的时候应该是有些无助和委屈。看到她说孩子才六个月,我想起我女儿五六个月的时候,我终于憋不住了,跟一个姐妹儿去KTV唱了会歌,从抬脚出门到回来一共三个小时多点。

我女儿自然是哭了,因为妈妈那时候是她的世界啊,世界不见了她自然害怕。可怕的是,我爸也哭了,一边哭一边指控我说我残忍。我说我也要有一点我的生活啊!我爸说,你要你的生活?那孩子呢?那一刻我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感到“有一点自己的生活,也是种罪恶”。

所以我想在这跟她说,是有一段很艰难的时期,但是你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即便现在是妈妈了,有点点空间来容纳自我,这很必要,也很正当。如果现在,你只有15分钟,你想想,你打算用来为自己做点什么能取悦自己呢?

当然,刚才提到的情境,只是我的理解。之所以我对某个情境有特别的注意,我猜测这有我自己还未修通的情结。比如分离焦虑,我现在依然在忍受着。

在周末三天辛老师的工作坊结束时,我被想要依恋的渴望和不得不分离的痛苦 拉扯着。人的情绪脑是非常古老的,被情绪占据的时候理智脑基本无法工作。我整个人完全懵圈,本来反应就慢半拍,现在更迟钝了。

我想分离,真是一个重要功课。

今天的微课就先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倾听。周四我们聊聊亲密关系当中的点滴温存和剑拔弩张。周四见。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书小说馆| 我遇到了真正的熊孩子
林青贤—卓越父母课笔记(一)
父母坦然 孩子淡然
原来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出在“关系”上
爸爸是老师,“小情人”跟着爸爸去查课,宝宝的“小动作”太可爱
“女人的底线,注定了婚姻的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