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桃入园一个多月了,值得回顾一下|觉察日记33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核桃入园已经一月有余。目前已经到了不排斥入园,甚至挺期待入园的状态。每天回来也都会带来很多学习到的新歌,新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跟老师们打成了一片。

回想这一个月走来,目前的状况我觉得甚好。当然,如果他还是哭,我也要去接受这个现实,去陪着他度过马拉松似的与父母分离时刻、人生第一次社会化时刻。                 

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阶段,孩子必然也会适应。但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点,分享于大家,也许现在用得上,也许以后用得上。做一个参考。

1

首先,非常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尽量不要有期待,尽量不要有太多预设。

比如,差不多三天就好了吧?

差不多一周就好了吧?

什么,半个月了还在哭,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啊!

再哭,再哭,我都要崩溃了!必须想办法让他不要哭……

我们的期待和预设会体现在每个地方,孩子只要没有达到,我们就会着急,我们就会被自己的情绪带走,于是就会想要逼迫孩子,改造孩子,希望他按照我们的期待来。如此,必然就没有空间看到孩子真正怎么了。

在送核桃入园的时候,我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也准备了一些后路。比如,如果核桃真的很困难,那就不去了,就先呆在家里;如果他真的要哭一段时间,那我就一直陪在他身边去经历这个过程,绝不否定和制止他。

所以,我除了刚开始自己也有分离焦虑,哭了一天以外,后面我就比较稳定地观察他的状态,陪着他。他刚开始半夜都哭着说不去幼儿园,我就在夜里抱着他,跟他说:妈妈答应你,明天不去了。他才安静下来,安心地又睡过去。

后来他慢慢地越来越适应,但是每一天还是希望我陪着他晨练完再走,我也听他的。一般来说,听他,他也会听我。听他,他心里也有数,到了该告别的时候,大哭着和我分别。那场面,就是他一边悲伤,一边接受着现实。

孩子的第一次分离,其实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尽量带着一颗空白的心陪他经历入园期。

可以经常跟自己说:嗯,他现在就是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要怎么做会更好呢?

实际上,当父母不带预设地稳定地陪着孩子去度过入园阶段时,孩子也会慢慢稳定下来,更快地适应。而父母的焦虑和逼迫,反而会让孩子更不安心,更不愿意离开父母。

2

一定要留有弹性!

这个部分我真的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第一部分我也有说到,我在送核桃入园时,其实我心里是有弹性的。如果他就是没办法适应,我可以接受他先不去上幼儿园,三个月半年都可以,我们大人虽然有点困难,但也还是可以调整的。

在入园了以后,他有过两次真的很不想去幼幼园的情况,我就说:“好,那就不去了,在家呆着。”

真的要看到孩子每一次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了,他也就能看到希望,也就觉得其实自己是有后路的。他会想:也许可以继续去幼儿园试试看,实在不行还可以呆在家里,妈妈是允许的。

一般这一天不去,第二天再去幼儿园,他就不会很排斥。当然,也有可能,他第二天还是不去,父母也要看他的状态,尽量给他空间。比如可以商量:好的,那我们今天还是不去。那明天就去,好不好?

刚开始送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一般都会难舍难分,也会叮嘱我要在外面等他。其实幼儿园的老师会说,你们不要在外面等,这样孩子反而更不好适应。

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刚开始还是要更关注一下孩子的状态。

比如,核桃刚入园前几天,他进去以后,过一会儿会忍不住哭着跑出来找我。当我在的时候,他真的会觉得好很多。虽然还是哭,我就蹲下来抱着他,让他好好哭,安抚他。

老师会叫他进去。这时候我会跟他说:妈妈等下就会去上班了。你再出来就会见不到妈妈。你跟妈妈再见一下好吗?

他虽然哭得很厉害,但还是会跟我挥手。至少,他心里有个底,妈妈有给他一个交代。

尽量不要孩子一进去,父母一下子就没影了。其实,如果你是孩子,你感受下,你也会觉得很恐怖。好像爸爸妈妈就是不要我了似的。其实很多父母是很害怕去经历孩子的情绪,觉得走了就可以不要去面对了。

所以这里还是要谈到父母的疗愈。只有父母真的不怕情绪了,孩子有任何情绪,我们才都能接得住。而父母不怕情绪,就是从自己身上开始,就是要自己先穿越各种情绪。

总之,我们心里要有弹性,给孩子一些空间。不要逼得太紧,太死。也要信任孩子,不要觉得孩子肯定不懂事,我给他空间了,他就得寸进尺了。其实孩子是可以商量的。你相信他,尊重他,允许他,他自然就会发展到与年龄适应的阶段。比如三岁多,就是会开始他的社会化过程。

只要孩子心里有个安全后方,爸爸妈妈稳稳在那里支持着,自己怕了可以回去,爸妈会接住我,他就会安心,就会敢于跨出去,去前方冒险。

3

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在意和牵挂,增加心理安全感。

这个真的也非常重要。孩子只有确认了这个部分,才会有安全感好好呆在幼儿园,而不是老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忘记了,被抛弃了。

我在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去接他时都会告诉他,我这一天怎么想他。刚开始真的想得都哭了。我也告诉他,还说:妈妈的同事还问我你怎么哭了,妈妈就说太想你了。

核桃听得很认真,不断问我: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哭了,然后阿姨们(他知道公司里的每一个阿姨)问你为什么哭吗?

越小的孩子,跟他说话时多注意细节越重要。这样他就会真的听进去。

我看他这么认真听,并且不断问我,就知道他其实是很在意我有没有真的牵挂他的。

因为核桃所在的幼幼园有实时监控,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情况。所以我也会经常看看,然后他放学后,跟他说他在学校做的事情,并且告诉他,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其实都在看着你。核桃就会很开心,觉得爸爸妈妈果然一直都在,就算不在身边,我也是他们最在意的宝宝。

还有,尽量放学的时候第一个去接孩子。当他是被第一个接走的,就会特别开心和满足。因为,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是被牵挂和放在心上的,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我们从开始到现在,每天都是准时到幼儿园门口接核桃的。他已经非常相信我们就算不在一起,也是互相想念,牵挂的了。

这里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投射。孩子其实慢慢进入幼儿园的过程,会发现,真的蛮有意思的。每天都有很多活动,很多吃的,老师们也很不错,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因此,当孩子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忘记爸爸妈妈。于是,他们也会很担心,哎呀,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见我了,忙自己的了,就也会忘记我啊?

所以,这时候的他们反而也会更粘着父母。但其实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确实有这个担心。

所以,他们会挺两难的。又想去幼儿园,又不敢离开父母。

所以,父母还是要不断地跟孩子表达,确认,对他的牵挂和想念。不要吝惜,这对小小的孩子很重要。

4

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连接,尽量让孩子觉得两个地方都很不错。

不要割裂两者,父母要多参与学校的活动,也要跟孩子不断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很多信息,照片,我们晚上都会讨论这些照片,让核桃说说当时他在做什么。

老师们发的视频,核桃也都要看,他慢慢地,对老师和学校都有了认同感,归属感,每天都要再重温一次当天的内容。

核桃生日那天,他的老师们给他录了一个视频,每个老师都说了一段生日寄语。这段视频核桃估计看了几十遍了,每次看脸上都荡漾着笑容。看起来是真心喜欢的。

总之,就是要让这两个地方比较无缝地衔接上,让孩子不会觉得好像去学校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哪里都值得期待,我相信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5

实际上,孩子入园,是检验父母过去教养的第一次考试。我是勇敢地去看我的考试成绩的,哪里没做好,补哪里,至少给了我很多重要的反馈。

比如,亲子间的信任。如果你跟孩子说:妈妈下午会来接你。孩子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你?是否因为过去你们建立了让他信任的亲子关系,所以他其实是相信你的,只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所以很害怕。

还是,他压根就不相信你,好像妈妈一离开,自己就完全被抛弃了。巨大的恐惧袭击他,让他根本没办法招架?

当然,这个还不仅仅发生在第一天。也发生在后面的每一天。如果过去关系是充满信任的,也许第一天,第二天他不确定你会来,但是你都准时到达了,慢慢地,他就相信了。

但如果你们过去没有建立信任的关系,也许他就总是不放心,总是不信任。每一天都很忐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如果你感觉孩子并不相信你(当然,你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过去你如何回应他。作为父母,心里应该也是很有数的),这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矫正机会。动用全家的力量,保证每一天都准时去接他,慢慢地,让他重新建立和父母间的信任关系。

总而言之,育儿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每一次孩子的第一次你都参与的多一些,花的心力多一些,那么,你就会为孩子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些基础在孩子的未来都会一一显示出来的。

由芳芳带领的父母支持和成长团体正在招募中,欢迎扫码了解。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希望孩子社交能力好,父母要“会说话”!
父母错误教育导致孩子胆小
饶雪莉:美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丨一刻影像
[华师妙笔-亲子教育]什么是对孩子放养教育?你忽略了关键因素
5个“共情”技巧,教你巧妙解决带娃烦恼,密切亲子关系
5岁孩子被遗弃幼儿园一周后,事件再反转:婚姻中,无论谁放手,受伤的都是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