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卡压产生的不只有疼痛,还有情绪和精神的改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精神心理疾病往往伴随着躯体症状和各种器质性改变,及时诊断和鉴别其中的精神心理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会产生积极的改变。了解心理情绪的变化对治疗和缓解神经卡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神经卡压是怎么回事

神经压卡是当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

产生神经卡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解剖因素:骨纤维管,腕管,肘管,骨性突起,肌肉附着点

(2)全身因素:妊娠,更年期,老年人,慢性病(糖尿病,类风湿);消瘦,活动少。

(3)姿势和职业: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长期伏案工作(电脑手机)易导致颈肩软组织劳损,神经卡压

(4)应力集中:骨应力集中易导致骨刺,骨质增生;软组组织应力集中易导致,肌肉肥大,筋膜肥厚。因此需要锻炼人体力量平衡。

(5)局部压力增高:肌肉痉挛,筋膜挛缩使得局部压力增大,易导致神经卡压。

神经是怎么传递痛觉的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可分为 4 个阶段。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丘脑束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痛觉传感

皮肤、躯体 ( 肌肉、肌腱、关节、骨膜和骨骼 ) 、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旁结缔组织和内脏神经末梢是痛觉的外周伤害感受器。

体表刺激通过皮肤的温度、机械感受器传递疼痛。内脏伤害感受器感受空腔脏器的收缩、膨胀或局部缺血刺激,运动系统的疼痛通过躯体伤害感受器感知。

痛觉上行传递

伤害刺激信号通过位于脊髓背根神经节的一级传入神经传导。随后信号由一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经过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另一方面则继续向上传递。

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身体不同部位疼痛信号在脊髓传导的上行通路分为:躯干和四肢的痛觉通路,头面部的痛觉通路和内脏痛觉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痛觉通路包括:


1.新脊-丘束

该束传递的信息可经丘脑的特异性感觉核群投射到大脑灰质中央后回( 3.1.2 区)的上 2/3 处,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能力;


2.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

在上行途中多数纤维中止在脑干的内侧网状结构等处,再经中间神经元的多级转换传递达到丘脑的髓板内侧核群等结构,与疼痛伴随的强烈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 头面部的痛觉通路:头面部痛觉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其轴突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由此换元发出纤维越过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 VPM )。自 VPM 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枕部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 1/3 处。

  • 内脏痛觉通路: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髓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可含几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准确。

参与疼痛信号传导的受体

在传导通路中有许多受体参与疼痛信号的传导。其中阿片受体(μ - 阿片受体、δ - 阿片受体和κ - 阿片受体)是疼痛信号传递及镇痛过程中最重要的受体。最近研究发现,三种阿片受体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及中间神经元。

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

脊髓丘脑束进入丘脑后形成二级神经元,

发出纤维:

1.至白质的躯体感觉部位;

2.与网状结构和丘脑核相连,因此在感到疼痛时呼吸和循环会受到影响;

3.延伸至边缘系统和扣带回,导致疼痛的情绪变化;

4.与垂体相连,引起内分泌改变;

5.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相连,影响注意力和警觉力。

丘脑既是各种躯体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皮质之前最重要的传递中枢,也是重要的整合中枢。

在边缘系统的某些结构可能和疼痛的情绪成分有关。大脑皮质这是多种感觉信号进入意识领域形成感觉的重要部位。大脑皮质在痛觉的整合过程中通过体感认知让人类辨识有无接受到刺激,情感认知赋予刺激意义,以及决定反应程度。

下行痛觉调控

在神经系统中不仅存在痛觉信号传递系统,而且存在痛觉信号调控系统。痛觉信号调控系统即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感受和分辨疼痛信号,而且还可能产生较强的自身镇痛作用。

疼痛是什么

疼痛常与受伤、组织损伤和器官疾病相关,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快的感觉和情情感体验或经历。

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和情绪,更是一种警报和防御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专家提出了恐惧 - 逃避模型(它将认知、情绪、动机和疼痛相关表现结合) 和活动回避模型(指当人在正常恢复之后仍持续回避活动,最终将会导致残疾)。

人类可以依靠注意力的移转或强大的情绪,(暂时)减少疼痛的程度,相反地,低潮的时候人们会容易察觉,甚至放大了身体的不适,而且越想越无法解脱,疼痛、情绪、认知三者不断地互相影响。

神经卡压与心理情绪的关系

当神经卡压产生的疼痛发生时,疼痛又可以分为四个面向,四个面向之间互相影响。

当神经卡压产生机体失衡导致的身体功能减退、外观变化、社交障碍和睡眠障碍等变化,会导致患者产生精神心理障碍。

疼痛分为三类: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精神源类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是一个整体,因为硬脑膜和神经外膜是连续的,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使用的也是同一套神经递质。

当外周神经卡压造成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外周神经疼痛会造成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继而引发机体情绪和精神的改变。

焦虑症

焦虑包含精神性焦虑,像烦躁、易怒、恐惧、紧张等。

抑郁症

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为核心。常伴有自责自罪、悲观厌世、自杀等行为。

躯体形式障碍

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换上了不治之症或主诉以头晕、发热、消化系统症状等其他形式的躯体障碍

心理情绪层面的预防与控制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有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慢性疼痛的发展是疼痛行为(如哭泣、无力、呻吟和用药等)强化相倚的结果,也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些人对于疼痛反应在语言上和大脑皮质的反馈上消退更慢,使得疼痛问题持续,治愈则渐行渐远。

早发现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干预措施,这时仔细的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慢性疼痛和有活动障碍的患者更需要结合包括疼痛时长、情绪压力、恐惧 - 逃避观念、自查能力,以及希望恢复到的程度等角度更仔细的评估。

恐惧作为一种条件性心理生理学机制,要改变逃避行为,就要让患者认识到,疼痛是一种可以自我管理的、而不是一个需要细心照料和迁就的严重健康问题。逃避其实是人们遇到异常情况的一种防御行为,但长期逃避会适得其反,反而让人失去了适应能力,所以指导患者认识到这一异常是什么,而后去面对和管理,能够起到正确的干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疼痛
痛觉的传递和调制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禅一谈疼痛原理
多么痛的领悟之1 —— 疼痛概述
参与针刺镇痛的相关神经神经递质
第六章 疼痛机理与治痛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