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随风远逝的土家礼信(上)
 

在我的记忆中,土家族的“礼信”是无处不在的。

大概是因为自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我甚至一直固执地认为,在礼仪之邦泱泱华夏五十六个民族中,我的民族,土家族,似乎应该是最讲“礼信”的民族。

“礼信”可能是土家语,也可能不是,过去没有历史可以考据,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文字表述,有人写文章,就把它写作“礼行”。但我觉得,“礼信”二字似乎更确切一些。古文化不是讲“仁义礼智信”吗?核心价值观不是要求“明礼诚信”吗?这其中,都有“礼信”的影子,也似乎都是对土家族讲“礼信”的注脚。

在土家人的语境中,“礼信”的涵义其实非常丰富。比如,土家儿女谈婚论嫁时、女儿在夫家生枝发叶时,男方给女方家族上上下下送的礼物,俗称“传茶”或“茶什”,就叫“礼信”,在这里,“礼信”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礼物。又比如,土家举办婚嫁大典时要“交盒”、“交亲”,修房建屋时要“贺匾”、“上梁树”等等,在这些重大场合重大时刻,土家族都有一套很讲究的程式规矩,这就属于标标准准的大“礼信”了。日常生活中,土家人也会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礼仪、礼节、礼貌、礼数等,这也属于“礼信”范畴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变迁,不知不觉之间,土家族的许多“礼信”,似乎已经随风远逝,难觅其踪了。


“幺婶好呀!您儿急急忙忙哪去呀?

“哦,是他伯伯呀!我上街买盐去,盐罐子见底哒!

“我想麻烦哈您儿,顺便帮我带瓶酱油回来,要得啵?

“您家放心,保证带回来。屋里三婆婆她您儿还好吧?

“劳慰您儿关心,我妈她您儿身体好得很呢!

……

这是一段土家人的日常对话,男女主角分别是堂哥和堂弟媳。其中的“您”,包括“您儿”、“您家”、“她您儿”等等,则是土家人称呼人时常用的一些敬词。在土家人那里,这些敬词是张嘴即来,随时随地存在的,因为人前尊称他人一声“您”,本是土家族做人的基本礼仪。

当然,在说话的时候,你还可以在“您”后面加上甜甜的儿化音,说成“您儿”,尊敬意味就更浓一些;也可以笑嘻嘻地称对方为“您家”,给人的感觉就更加亲切和热情。

如果交谈的对方是长辈,晚辈是必须称对方为“您”的,否则会被视为没教养,严重的更是大逆不道了。比如,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姨等等,必须恭恭敬敬,主动称“您”,绝对不能含糊。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礼仪。又如,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也须毕恭毕敬称“您”。土家人尊师重教,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使老师是族中人,辈分还比自己低,也要客客气气,没有二话可讲。还如,对明显比自己年长的人,特别是老人,也必须称“您”,因为“长者为尊”。甚至聊天时说到第三方,如果是长辈,也不能简单地直呼其名,也须在称呼后加上“他您儿”几个音节,比如说成“伯伯他您儿”等等,以示客气和尊敬。

如果对方是平辈或晚辈,自然不用称“您”。不过兄弟姐妹成家立业后,彼此的称呼会因为孩子的诞生而发生改变,简单点说,就是要跟着自己的孩子叫对方,让人听起来特别亲热、亲切和亲近。比如,你可以跟着孩子,叫自己的哥哥为“伯伯”,姐姐为“姑妈”,哥哥则会跟着他孩子叫你“叔叔”,姐姐也会跟着她孩子叫你“舅舅”。称呼之前,还可加个“他”字,变成“他伯伯”“他叔叔”“他姑妈”“他舅舅”等,别人一听就知道你们是兄弟姐妹,称呼是跟着孩子们叫的;当然,也可以不加,没人会产生误会。

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孩子带来的称呼改变,是会伴随土家人的一生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但体现了一母同胞之间的血肉亲情和互相尊重,也是给孩子们的很好的人生启蒙和礼仪示范,说起来还是一种重要的责任。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有时候很复杂,这个长辈该喊什么,那个长辈该喊什么,很多时候小孩子是搞不清,也记不住的。有父母亲身示范,带头叫“伯伯”,叫“舅舅”、叫“姨儿”等等,小孩子就会清楚怎么叫,然后跟着父母叫,也就容易记得住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肯叫人,或者不讲礼貌,胡乱叫人,作为孩子的父母,确实是有一定责任的。在这方面,记得我的父母就特别注意。母亲就常常教育我们说:“叫人不蚀本,只要舌头打个滚。”哪个人该叫什么,父母都会交代得清清楚楚。学不会,叫错了,或者该叫不叫没礼貌,甚至直呼其名,肯定是会受到处罚的。情节轻的,父母会责我们一句“只晓得大名小事的”。这也是一句土家语,琢磨了半天,不知怎么写更准确。转头一想,也许就是“大名小事”这几个字吧,这其中不正包含着“直呼别人大名,岂是区区小事”的严重批评吗?土家人说话其实挺讲究,有意蕴,不太喜欢直来直去。情节严重的,父母说不一定还会屈起手指,在我们头上敲几下,赏几个“刮栗包”,我们的记性也就自然见长,把“您”牢记心中了。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今有不少年轻人见人打照呼时,已经不太会客客气气地称呼一声“您”了,那个亲切的音节和带有敬意的称呼似乎被吞掉了一般,无论开口闭口,都只会直统统地来一声“你”。对父母如此,对老师如此,对年长者自然更如此;不少大人如此,孩子跟样学样,自然也是如此。村上的老人们见了听了,有时候便被梗得一愣一愣的,私下便忍不住摇头叹气。

土家今人不会说“您”的个中原因,有人说是受了洋人影响,比如英文就没有“你”“您”之分,只有一个笼统的“you”;有人说是受了汉家影响,不信你看电视上的汉家对白,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你”来“你”去,很少有说“您”的;还有人说是受了大城市的影响,城里面天南地北都是打工的,说话不兴这些“礼信”,山里人受此影响,也就变得不会说“您”了。

这些分析自然不无道理,但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比如,我就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性: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太富足,每天的油水太重,久而久之,舌头变粗变厚了,才转不过弯儿,说不出敬词来了。也许过几年苦日子,或者狠心减减肥,心头有了想法,舌头就会重新变薄变灵光,也就可以重新发出“您”的音节来了!

您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家族的赶年
说到恩施十大怪,本地人都见怪不怪!
湖北恩施特产:土家社饭
土家撒叶儿嗬,原生态歌舞就这么任性!
土家人的姓名
怪哉,恩施土家人这样举办婚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