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随风远逝的土家礼信(中)
快乐的节日

美食与盛宴那些事儿 
这几年,土家的美食比较火。“金包银”的夹米饭,十里香的腊猪蹄,加肉沫的合渣汤,带锅巴的炕洋芋,薄又圆的炸油香,红扑扑的醡辣椒,酸唧唧的腌包菜,点得燃的“包谷烧”……林林总总的食物,不知惊艳了多少山外人的目光,似乎每道食物都是土家大餐,都让人叹为观止。因为游客的欣喜和电商的加持,土家美食便逐渐走向五湖四海,甚至登上大雅之堂,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丢不下了。

俗称“金包银”的夹米饭

山外人也许不知道,这些食物都是土家人的日常,天天都在享用,户户都会加工,半点也不稀奇。唯一与众不同的,也许是土家人的食物天然富硒,因此宝贵而鲜美,差不多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选择;加之土家人又太聪明,几个普通的洋芋果果,也可以随便做出十几道风味不同的美味佳肴来,更让人难以置信,继之难以忘怀了。

宁可不吃肉,三餐离不开的合渣

当然,土家大餐肯定是有的,比如常见的“土家十大碗”、“土家十二碗”等等,家底殷实的,还可以奉上更高端的“土家十六碗”、“土家二十碗”。开宴时节,十几二十样菜均衡整齐地摆上桌子,怎么看都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居中摆放的,定是一片片用蜂蜜炼得金黄、身子像橘瓣紧紧挨着、半肥半瘦、入口消溶的土家扣肉,这是土家盛宴必不可少的主菜。另一道婚宴必备,是一块块外方内凹、一咬就冒浓汁的炸角子(角读guo,阳平),用豆腐油炸而成,蓬松绵和,风味十足。它的重要性在于,主厨奉请提前加工角子之时,首先会丢进两块豆腐起炸,以卜新人运程。传说如果油花热烈欢腾,豆腐紧紧相依,便说明新人欢爱有加,前程似锦。这等卜算自然毫无道理更不准确,不过却牢牢抓住了在场众人期待的目光。

扣肉是传统土家宴的第一主菜

在扣肉和角子的四周,便是那一碗碗堆得山高、冒着浓香的炖猪脚,一坨坨麻里透亮、弹性十足的粉粑粑,一溜溜镶着猪肝、拼成美图的八宝饭,一簇簇长得胖头胖脑、衬着红椒绿蒜的炒豆芽,一口口温柔细腻、酸爽开胃的玉米糊糊……色香味形俱全的荤荤素素一道道端上来,便不断刺激着你的味蕾,勾引着你的食欲,让你一下子就陶醉其中,恨不得立马开启美妙的舌尖之旅,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也许,这就是土家人和土家美食的力量吧!

总令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的土家炖猪脚

山外人也许更不知道的是,在饮食文化方面,土家人不但注重食物本身的雅俗共品,更讲究坐席进餐时的礼行周全。在土家人看来,因为家境不同,食物档次可高可低,菜品数量可多可少,但规矩礼行却是必须讲的,否则就对不起美食,也是对他人不敬。既然准备了满盘盛席待客,礼行就要到堂,不能为吃而吃,没有一点名堂。
几十年前,圆桌似乎还没在老家出现,土家人吃饭,用的都是周周正正、厚重结实的方桌,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南京台”,也许是从大南京引进的样式吧!这样的方桌,一般每家都有两张,一大一小。小的平时家用,大的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才用,用时摆在堂屋正中,四周围上高脚板凳,一边两人,一桌八人,宽宽松松,所以又叫“八仙桌”。如果估计来客众多,主人会先去邻家借来桌椅板凳,并排摆上两座、四桌甚至更多,然后一发一发地往下开。
因为是方桌,还可以同时摆上若干席,在东家操办宴席、支客司(即活动总指挥,也有写成知客、咨客的,丧事一般叫都管)安排客人入席时,席位便有了上下席、大小首(左为大)、旁席等分别。土家人的礼行,主要体现在上下席、大小首主宾的仔细斟酌和周到安排上。

又名“南京台”的土家八仙桌,临时改成“陪十姐妹”的香案了

在上下席安排就坐的,自然是每场喜事盛会的最珍贵主宾。比如一名土家阿哥要娶新娘子了,新娘方会有护送陪伴的亲友团,一般是可代表女方家族的婶婶、嫂嫂等人,由两个或四个组成,俗称“高亲”或“上亲”,肯定是新郎家天字第一号主宾,个个都应坐第一发的上席;且因为是女宾,新郎家还须安排对等的女性作陪。 
新郎方面,贵宾首先是舅父为代表的母亲娘家人,包括外祖父母、姨父母等。在土家人眼中,“母舅泰山王”,地位至高无上,也许只有外甥婚宴上才略次于上亲。然后才是父系的“姑爷客”系列,包括姑祖父母、姑父母、姐姐姐夫等。平常时候,土家的“姑爷客”,不管老少,都是备受尊崇的上宾。土家虽有“整姑爷客”的旧俗,其实也就是“强迫”姑爷多喝点酒吃点肉,取取乐而已,并非真“整”。但妻子后家若有兄弟子侄婚嫁,“姑爷客”便属于半主半客身份,席口允许可坐上席,席口紧张,下席、旁席也无大碍。

八方来客

但在老少几代“姑爷客”中,有一人是必须坐上席、当主宾的,那就是作为男方全权代表,带队前去接亲的“押礼先生”,他可能是新郎的姑父,也可能是其姐夫。担任“押礼先生”,似乎是土家“姑爷客”的法定责任,没地可推,也没人可代,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完成好,不然就太丢人,也对不起妻家的百般尊崇和日常侍奉了。
土家讲究“低头接媳妇,抬头嫁姑娘”,迎娶之日,女方可以高高在上,有意无意给男方设置一些半真半假、可大可小的难关,进行最后“考试”。考试过关,皆大欢喜;成绩不佳,脸红脖子粗也说不一定。礼行能否讲究到位,难关能否机智消除,矛盾能否成功化解,甚至新娘子能否顺利接回,全看“押礼先生”的本事。如果新娘家比较会“来事”,比如爱开玩笑“捉弄人”等,“押礼先生”也真要三板斧才行。某种意义上说,“押礼”即压力也。
对担任“押礼先生”的“姑爷客”,新郎家会给予最高礼遇,在他驾到之时,礼炮手会用三眼铳鸣炮三声,云台先生也会扬起唢呐,高奏迎宾曲,那份荣耀,可不是一点点大,当主宾、坐上席,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迎亲唢呐

与“押礼先生”同等殊荣,同着来去,却全无责任和压力,简直“美差”一般的,是两位新人的媒人,土家叫“红爷”。“红爷”的写法是我的发明,并非约定俗成。汉族媒人不是叫“红娘”吗?也许土家刚好相反,就叫“红爷”呢!写成“红叶”似乎也可,土家青年两情相悦,便可以“叶”为媒,缔结百年之约,把媒人称为“红叶”,也算恰到好处;再加琢磨,写成“红业”好像也行,为青年男女搭起爱桥,岂非“红色的事业”?两位新人既已修成正果,说明媒人早就功德圆满,婚嫁当日自可悠哉游哉了。
如今时兴自由恋爱,婚礼上的“红爷”很多时候已非真媒,而是为了礼节需要,双方合请的爱情见证人,自然更无任何负担,只需开怀畅饮了。

满坪盛席

对方方面面的重要来宾,支客司自然会重点照顾,越重要的客人,越要靠前安排入席。
一般规矩,是长辈居上席,晚辈居下席,同辈中人则年长者或更亲者居大首,反之居小首,再据主宾情况,请来身份地位适当的人在旁席作陪。
但具体到就坐的环节,还是有不少特别的讲究的,比如爷孙随便坐、叔侄不同凳、舅甥不当面等等,如果客人身份有冲突,就需支客司出面调节。基本的办法,是把辈分低的调到下一发席;如果非坐同一发,则调到小首席位;还不行,则把桌子转动九十度,避开与上首主宾的冲突。
倒是一般性的亲朋戚友和左邻右舍,被称为“百客”的,坐席时禁忌较少,可旁席陪客人,也可上下席当主宾。至于新郎的伯叔等家族中人,自然不是客人,只能坐旁席,尽东道主陪客之责了。

婚礼进行时

因为礼行多多,土家的喜宴,常常充溢着喜剧一般的色彩。比如某客有事在身,急需坐席,但因与主宾不太匹配,支客司便要低声相求:“请您家还要往后腾一哈哈儿!”或者:“还要把您家饿一哈哈儿!”如果客人本该坐上席,却因故无法安排,支客司也要低声道歉:“请您家千万不要见责。”与此同时,也有支客司请客上坐,客人一见别的主宾,立马退避的,问他便说:“有他您儿家在上席呢,我可千万坐不得。”
其实,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客人“会事”“就事”,赶快服从支客司的安排,再打上几个“哈哈”消除尴尬,问题就算解决了,千万不能太认真。

“土家十大碗”的现代版

当然,也有个别不“会事”、爱顶真的客人,比如非要坐上席不可,或者觉得陪客身份不对,对自己不够尊重等等,并因此郁闷不平,骂骂咧咧,甚至大打出手,掀翻桌子的也有。碰到这样太讲礼行、却不太顾场合的客人,东家无可奈何,支客司避而远之,大伙也会笑着摇头,视他为胡搅蛮缠的“猪尿筋”。
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觉得传统礼行中的繁文缛节确实多了点,并给它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锅巴礼行”,意味着讲究过头,罗里吧嗦,让人又爱又怕,不时怵头,只想改改才好。

一醉方休

许是因为传统的规矩礼行太多,在新的历史大潮冲击下,年轻的土家人在外四处打工,老家的好多礼行便更加弄不清,记不住,也实行不了,记忆中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家乡开始改革甚至抛弃老礼行,模仿并建设新文明了。
改革的基本标志,是方桌改成了大圆桌,菜碗改成了大小深浅不等的碟子;菜品也摆成了圆圈,还架上了火锅,齐齐整整的“土家十六碗”等等,自然是难得一见了;宴席也基本变成了先到先得的“抢席”,不再特别区分“上亲”和“百客”,也不再讲究男女老幼的适宜搭配了。
至于支客司,也只需见机吆喝几声“没吃饭的客人桌上请啊”,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客人能否吃上饭,全看你自己是否脚急眼快,抢先一步,占得宝座了。

圆桌.火锅.大小碟子.家常菜

前不久,我回家乡吃喜酒,就亲身感受了一次抢席的风采。
那天的客人并不算太多,我也原本以为不用开抢席,特别是意外碰见了几十年前的老师和同学后,更期待到时与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一桌,给他们敬上一杯酒。
谁知开餐时一看,依然是抢席,桌上的客人还在吃喝,身后已有客人“跃跃欲试”,准备抢位了。我不好意思也守在客人身后,便只好假装在附近溜达闲话,过一阵子再来观察一下形势。谁知我运气不太好,似乎每次都是一眨眼,空出的位子就被别的客人占了先。
等我终于坐上桌子,发现一桌都是陌生人,男女老幼都有。我赶紧扒拉完几口饭菜,便匆匆下桌了。至于老师和同学们吃了还是没吃,真是不知道。 

节庆中开心快乐的姑娘们

事后我问:为什么会这样?
客人告诉我:这样公平呀!我们都是来吃酒的,他上的人情钱不得大些,我上的人情钱也不得小些,为什么要他先吃我后吃?
主人告诉我:省得麻烦呀!坐圆桌,四方都为大,个个是主宾。坐方桌,就要讲礼行,分上下,得罪人哒不晓得!
原来如此。
听了他们的回答,我既无法说对,也无法说错,只好摇摇头,暗自叹息。我总觉得,还是什么地方出了一点问题。即使再讲公平,再改革繁文缛节,每场喜宴的主宾还是有的嘛,尊老敬贤厚亲的基本礼仪也还是要的呀!

圆桌摆上十大碗,总不如方桌上协调好看

家乡也似乎越来越感到抢席制度太不讲礼行了,这些年里,有些地方开始结合传统和山外经验,对坐席礼行进行了或大或小的调整,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规矩。
比如,在一般宴席上,不再简单坚持圆桌四方都为大,而是把正对门口的席位作为主人位,右首为主宾,左首为次主宾,一路排下去;有时也会固执地把该主人位改作主宾位,非要主宾坐上去,自己在两侧作陪,说这是另一种特别的尊重。
在婚宴、寿宴等来客众多的重大场合,实行抢席的也越来越少,新娘上亲、母舅一族等主宾肯定会首先安排好,其他客人也基本按照“先来后到、先远后近”的尺度来调控顺序。支客司也有了众多“副手”,其中就有一位“路管事”,专门登记客人到达时间,并据此协调入席时序。
也许再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光阴的沉淀,土家人会再次约定俗成,推出一套符合时宜的坐席新礼行吧。
我有时这样想。

新的礼行尚需时间积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常识)潍坊万豪大酒店坐席礼仪常识
土家族坐席规矩与风俗
土家族的赶年
土家人饭桌上的“孝文化”
【旅游天地】土家腊肉香飘十里,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主菜
游学| 妈妈去哪儿之湘西非遗研学行(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