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ework进驻中国!传统写字楼到了变革的年代



人性化从住宅开始蔓延到办公


文 | 星子

1st  传统写字楼已经OUT了

再说写字楼之前,先说说电动车特斯拉。

毫不夸张地说,近几年特斯拉的出现,带给人们的震撼就如同当年苹果手机问世时刷新人们世界观的感觉有些相似。但是,大多数媒体都把特斯拉的传播重点放在了“新能源”上。尽管特斯拉是一款靠电力驱动的车,但其实它真正的卖点在“智能”上。(特斯拉电力驱动里程远逊于汽油车,同时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桩数量少)


△X教授试驾特斯拉

这款售价数万美元的高端电动跑车,搭载了不少“智能”的元素,一个很具象的表现形式是:通常我们汽车里看到的各种按钮不见了,看到的是一个大触屏。利用触屏,驾驶者可以完成包括导航、调整温度、调整座椅位置、上网看电影等等,甚至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等。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行车只是特斯拉的一项基本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随着特斯拉的进一步升级而产生。到那个时候,特斯拉就不再是“车”,而是重新定义了“车”。

反观传统写字楼,上班办公只是它的一项基本功能,甚至可以说,只是税务局为了方便定位所属区域的企业、方便收税而联合地产商推出的商业容器。这样的观念和功能设定,早已不适合互联共享的现代社会,也限制了写字楼真正的价值发展——如果把写字楼当商业容器看,写字楼就只是一堆由钢筋水泥堆砌的空盒子。可是,这个空盒子里装的企业往往是估值几亿、几百亿的“金蛋蛋”。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像特斯拉那样转变观念,以办公为基本功能,引申出其他功能,把盒子里的企业的价值发挥出来,重新定义“写字楼”呢?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并产生了WeWork这样的“独角兽”企业。

2nd  WeWork的办公变革

就算是商业容器,传统写字楼也有太多弊端。比如办公氛围沉闷、早晨电梯拥堵等。这也是继摩托罗拉、奔驰等企业之后,英特尔、三星等不少全球知名企业,纷纷从中关村、金融街等CBD“撤退”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毛大庆创立优客工场后曾说:“办公、创业正在逃离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传统写字楼。”

在星子的印象里,中国传统写字楼有着逼仄的格子间、狭窄的车库入口、早晨上班如同挤地铁一样的电梯、脏乱差的安全通道,还有周围配套差(特别是餐厅)、手机信号差等问题。这样的办公环境,直接呼吁着以WeWork为代表的联合办公模式进驻中国,以打造畅享轻奢、共享共赢、颠覆传统的办公室。

作为联合办公的鼻祖,今年1月,WeWork也正式对外公布了在中国扩张的战略,并且将在华落地的首个项目定在了上海——延平路135号。


△宽敞舒适的公共区域,供所有会员休闲、交流、举办各类活动等。


设计师特别在墙上增加涂鸦和文字,为会员带来独特的工作灵感。铁质结构中间的沟通区域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不失通透。

△明亮的落地窗,带来的是暖暖的阳光和美丽的心情。

这便是WeWork,将原来一个规规矩矩的高层写字楼里的办公室,打造成微型的广场和社区。在这里,创业者们为生活打拼,也可以拥抱生活。

3rd  一场双赢的结盟

WeWork在上海落地第一个项目时不仅得到了远洋集团的帮助,还在2016年11月16日与远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2016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远洋国际中心A座,远洋集团总部3377会议室,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与美国WeWork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纽曼(Adam Neumann)共同出席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远洋集团副总裁温海成、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Ole Ruch在协议上签字。

为什么WeWork还会与中国企业结盟呢?这是因为,传统写字楼被看做“商业容器”,不仅仅是装修上的问题,更是运营理念和对于租户企业价值发挥的问题。

作为联合办公鼻祖,WeWork的运营理念在美国运营顺风顺水,但由于国情不同,WeWork在中国不一定能顺利生存下去。同时,WeWork对于中国企业(租户)的了解,也很难比得过专门开发写字楼的中国地产商。

而远洋集团则刚好与WeWork形成优势互补。我们知道,远洋集团旗下有远洋大厦、远洋国际中心、远洋光华国际等高端写字楼物业,在市面上有着良好口碑,但说实话,远洋办公在联合办公的方面的经验,也还有不足之处,毕竟联合办公模式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模式。

远洋集团李明总裁认为,与别的已经介入联合办公的开发商相比,远洋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欠缺,反而成就了远洋与WeWork合作的基础。远洋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是朋友,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从而得到了初到中国的的信任。

就这样,WeWork结盟远洋共同开拓中国市场,既是一场优势互补的双赢,又是一次实践全新合作模式,打通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壁垒的实验。

4th  为什么是远洋

WeWork作为行业巨头,来华受到很多地产企业的追捧,可是,在这么多企业中,为何WeWork独独选中了远洋集团?

前面我们曾说过,远洋集团本身持有众多优质办公物业,且在运营经验上与WeWork形成互补优势关系。然而,即使这样,远洋集团也并非WeWork的唯一选择。

很显然,WeWork这样的选择是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远洋集团对本土政策的解读和纾解,在金融资本层面的运作,沉淀多年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研读,都远胜同类竞争者,也都是WeWork所急需的。

而且,远洋集团李明总裁及写字楼事业部对“共享办公”怀有极大信心,相信拥有自持物业的传统写字楼运营,能够通过双方的合作,使WeWork顺利软着陆“本土化”,不至于步其他外资企业“水土不服”的后尘。

△李明总裁在远洋国际中心接待WeWork一行人

就在今年8月,远洋地产正式更名为“远洋集团”,呈现出以房地产实业为基础围绕全地产视角的有限多元化业务结构,除住宅地产开发外,还涉及不动产开发与持有、客户服务业、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现在的远洋,已经由“地产”企业向“投融资集团”转型,以全地产视角,构建“四元业务”(住宅开发、不动产开发投资、客户服务、房地产金融)格局。将传统行业和新型“轻资产”互联网公司合作,是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李明总裁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预判。

据星子了解,此次远洋与WeWork签署战略合作,涵盖了三个项目,分别为北京光华国际中心、上海东海中心(预计2017年3月开业);北京远洋国际中心A座(预计2017年年中开业)。


北京光华国际中心、北京远洋国际中心两个项目,之所以受wework重视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以此占据华北区市场的制高点,与上海东海中心形成双城联动的战略效应;无论是临近外滩的东海中心,还是位于泛CBD区域的国贸光华和慈云寺远洋项目,作为远洋自持良性运营多年的核心商圈的物业资源,是吸引wework合作的硬件必备条件。

可以预见,远洋集团写字楼事业部通过与WeWork的合作,吸收WeWork成功营运的经验,将使传统写字楼的运营获得新的生机,从而加速自持物业的扩充速度及营运的质量。在不远的未来,远洋和WeWork都将形成规模优势。到时候,传统写字楼的时代,可能就真的过去了。

想勾搭本文作者吗?给我留言吧!



我虽无力改变楼市,但仍旧想温暖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日房地产简报 | 墨尔本西部增强基础设施投资 新屋建设全澳最多
软银欲购WeWork,桉树IBC发布在即,联合办公的苹果呼之欲出?
房企纷纷加码 出租率不足五成 联合办公不赚钱的算盘
【干货】联合办公行业内部沙龙分享实录(长篇慎入)
共享经济的黑马,氪空间香港拓展计划背后说明什么
联合办公,逃出“共享”魔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