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腹泻不用愁,三把钥匙定乾坤

【主持人说】
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小儿腹泻不用愁,三把钥匙定乾坤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在病因上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常年皆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秋冬两季发生的泄泻易酿成流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泄泻轻者预后良好,若起病急骤,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脱。

一、实证泄泻以祛邪为主

泻下来势急骤,量多腹胀或腹痛者多为实证。实证以祛邪为主,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为轻证,泻下急暴,次频量多,神萎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为重证。

病例

姜某之孙,4岁。主因嗜食街头杂食而致泄泻,3日不止,现腹泻如往,日行56次,便多而稀,时有腹痛、里急之感,伴呕吐酸腐,头晕乏力,小溲短少,口干舌燥,皮肤不润,曾于两家医院就诊,静脉点滴庆大霉素,口服氟哌酸,症状不但不减,反而愈加严重,而试看中医。观口唇樱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便常规:白细胞810/HP。该患儿为湿热壅滞,气机不畅,故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痢为法。取天水清肠饮加厚朴8g,秦皮8g,焦槟榔6g2剂。便次减少至日行34次。呕吐腹痛、里急后重已止,舌偏红苔白,脉略滑。改用滑石6g,黄连3g,葛根6g,马齿苋5g,生甘草3g,元参8g,扁豆花9g,炒山药8g,以养阴补气、扶正达邪,2剂而愈。

【按】全方以清热利湿止泻为法,方中滑石清热利湿,主治水泻热痢,《本草衍义补遗》曰: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烦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该药有保护皮肤和黏膜的作用。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着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除撒布于发炎的胃肠黏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黄连苦寒泻火燥湿,调胃厚肠,《本草正义》言其: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湿之火……”《本草纲目》言其为治泄痢要药。葛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泻之功,与黄连配伍确有止泻生津之效。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专治湿热泄泻,《开宝本草》言其利大小便,即为止泻止痢之意。甘草缓急止痛,补脾益气。《用药法象》曰:甘草阴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故全方合用有清热利湿止泻之功效。

二、虚证泄泻以扶正为主

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益气,健脾温肾。脾胃虚弱 是泄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又是产生危重变证的条件。脾胃虚弱有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脏气本亏,有因后天调护失宜。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会反复发作,甚则脾病及肾迁延不愈。脾胃虚弱则为脾虚泻,由脾及肾则为脾肾阳虚泻。大便稀薄或溏泄,色淡气味不臭多属脾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多属脾肾阳虚;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喜按者为虚证。

病例

陈某,男,5岁。泄泻4个月,四处求医屡投苦寒燥湿无效,某医院诊为慢性肠炎,住院月余,病情虽有改善,但腹泻仍日行23次,不成形。近日因嗜食生冷瓜果,而病情加重,便下6~8次,粪便稀薄,肠鸣矢气,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发热汗多,四肢不温,口渴喜热饮,小溲清白,面色不华,两颧泛红,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洪大无力。诊为脾虚中寒,虚阳外越。治以温中扶阳,收敛固涩;方以理中汤加味。处方:

党参9g,炒白术8g,干姜2g,附子2g,肉豆蔻6g,五味子6g,煅龙牡各8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分34次温服。2剂后热退汗止,四肢转温,大便转稠,舌淡苔白,脉和缓。继进5剂,诸症悉除。再用参苓白术散加附子、肉豆蔻3剂。调理脾胃一周,病愈康复。

【按】久泻多由脾虚所致,此证病程较长,泄泻常反复发作,时作时止,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多表现食后作泻、多食不化之便,饮食油腻则便次增多,常伴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睡卧露睛,舌淡苔白,脉细等。众医多用补脾止泻之法。马氏对脾虚致泻,从不单补,多运用运脾之法,以增强脾的健运功能而收止泻之功。

脾阳虚运化功能失常,临床症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肠鸣矢气,发热口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苔白微黄,脉洪大,易于误诊为肠胃有热,而投苦寒燥湿之剂。然细心观察,其证便次虽多,而肛门不红;粪质稀薄,而无黏液;虽发热而汗多,四肢不温;虽口渴而喜热饮;饮食后腹中作胀;苔白黄而不腻不燥,且舌质淡;脉虽洪大,按之却无力;小便清白,可资鉴别。每用温中扶阳之品,药如党参、白术、制附片、甘草、肉豆蔻、诃子等,既不妄投苦寒燥湿之剂,也不轻用甘温滋腻之品。如腹泻日久,脾气亏虚,运化失职,迁延不愈,积滞也随之而生,则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舌中有少许厚腻苔者,是辨证要点,不可只重补虚,不顾积滞,必须在益气健脾方中加山楂、炒稻芽以消化积滞,且腹泻日久,脾阳虚,脾阴亦见匮乏,山楂味酸与甘草合用,有酸甘化阴之功,能补敛脾阴,同时泄泻日久,肠道亦见滑利,山楂又能涩肠止泻,而炒稻芽甘平,功能宽中下气,消食积,治食滞泄泻,如此则可谓消中寓补,化中有敛,相辅相成,一药多能,切中病机,确有出奇制胜之妙。

三、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

若素体虚弱,利下过度,热甚津液大伤,出现气阴两伤,阴伤及阳可导致阴竭阳脱。若久泻不止,脾虚木旺,引动内风,成为慢惊重证,脾运失健,生化乏源,气血皆虚,久延可致疳证。迁延日久难愈,或急或缓,腹胀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补中有消或消中有补,消补兼施。有伤阴、伤阳证者,宜养阴温阳。

病例

陈某,男性,5岁。泄泻4个月,多方求医,屡投苦寒燥湿药无效,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住院月余,使用抗生素及收敛止泻药,病情虽有改善,但大便仍日行23次,不成形。近日又因嗜食生冷瓜果,便稀日行6~8次,且肠鸣矢气,腹胀纳呆,食少作恶,午后发热,汗多,四肢不温,口渴喜热饮,小溲清白,面色不华,两颧嫩红,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洪大无力。该患儿乃脾虚中寒,虚阳外越。治以温中扶阳,收敛固涩为法。拟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附子、甘草、肉豆蔻、五味子、煅龙牡,水煎服,日1剂,分34次温

服,2剂后热退汗止,四肢转温,大便转稠,舌淡苔白,脉和缓,继进3剂,诸症悉除,再用参苓白术散加附子、豆蔻3剂,调理脾胃一周病愈康复。

【按】脾阳虚损运化失常,临床症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肠鸣矢气,发热口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苔白微黄,脉洪大。易于误诊为肠胃湿热,而投苦寒燥湿之剂。然细心观察,其证便次虽多,而肛门不红,粪质稀薄,而无黏液,虽发热而汗多,四肢不温,虽口渴而喜热饮,饮食后腹中作胀,苔白黄而不腻不燥,且舌质淡,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小便清白,实为脾阳不运所致,故果断采用温中扶阳之品,药如党参、白术、制附片、甘草、肉豆蔻、诃子一类药,既不妄投苦寒燥湿之剂,也不宜轻用甘温滋腻之品,使之病愈。

医者认为脾虚一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气虚弱,故拟健脾益气,为治脾虚泄泻的主要法则。然而其不晓脾的运化,脾健则运,脾虚则滞,故脾虚泄泻的主要成因在于运化失司,众医多用补脾止泻之法,马老对脾虚致泻,从不单补,而是从运脾着手,通过增强脾的健运功能而达到止泻目的。尝谓:儿本脾胃虚弱,若先天不足,或病后失调,或寒凉之药攻伐太过伤及脾阳,脾阳虚弱,温化失职,运化失调乃产生泄泻的内在因素。正如古人曰: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泻。因此,健脾不在补脾,而在运脾;脾宜升宜运,应补而不滞。常用钱乙七味白术散或益黄散,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丁香、诃子

等药,重在调和脾胃之气,使脾气调和,健运正常而泄泻自止。临床注意:木香本为理气之药,少用理气消胀止痛,多用则有破气之弊,故小儿用之则慎。又说:诃子虽固涩止泻之良品,但便下味臭,肛门潮红有热者不宜用。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儿科专家:马新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焦平主编)一书。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医学苑微信号整理转载发表】


《我与中医的机缘—一个留法硕士自学中医的心路历程》

本书收集了作者学医六年来陆续写的一些文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跟师所得篇、取象比类篇、脉法感悟篇、中医杂感篇、防微杜渐篇、临床医案篇、医案分析篇,游学札记篇 ;每篇内容看似是由没有必然联系的文章组成的,但其中贯穿着作者初识中医,学习中医,入门行医的整个心路历程,以及学习心得与临证实践。



目录
霓裳墨舞 1
序 5
跟师所得篇 6
风药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 7
道德经之应象 29
从河图洛书到中医临床的应用思维 33
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35
大医精诚-南通之行 41
民间中医董草原大夫治癌思路分析 51
取象比类篇 54
中医的思维模式 55
炒菜与胃之“腐熟水谷” 57
从熬粥想到的“血瘀”的形成 59
肺为华盖 60
再谈药性之升降 62
湿热生虫-自然环境与人体 64
五脏别通六腑泄浊 66
人体的窗户—汗毛孔 69
脉法感悟篇 71
脉象与脉法核心五机 72
升降出入 84
久候沉取在摸脉中的重要性 86
又谈脉之沉浮迟数 89
论浊脉 91
弦主痛 93
我对小建中汤脉象之理解 95
阴阳之辨舍脉从证 97
中医杂感篇 99
小谈“人在心情不好时容易生病或病情恶化的原因” 100
灸疗 102
中医之“淫” 105
温升不等于升提 107
五行生克则生化 109
专补肾水不如清肃肺金以滋其源 112
分步骤治疗,治必求本 114
畏寒并非必为阳虚 117
釜底之薪 120
肾为胃之关 122
读《赵绍琴温病》有感 124
孙师和余师思路整合 127
寒热在重大“极”病与杂病中的不同探讨 129
防微杜渐篇 132
胎停与滑胎 133
经期血海空虚寒邪直中胞宫预防与保健 136
请注意不要汗出当风-养慎 138
小儿生病与喂养不当 140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142
论痿--从肺痿到热则痿软 144
为何中医不建议多吃水果? 146
久视伤血 148
重视月经异常 150
多囊卵巢与子宫内膜 153
临床医案篇 156
头皮疖子 157
小儿发烧 158
小医案几则 159
腰痛 161
烧心 164
发烧输液烧退转为咳嗽 166
手脚麻木 168
鼻炎与土茯苓 170
头晕 172
肺肠与湿疹 175
通因通用 177
肌腺症痛经 179
疱疹与麻豆 181
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治疗 184
医案分析篇 187
医案分析一 188
医案分析二 189
医案分析三 191
孙老师医案之腿疼案 192
孙老师医案之断乳后乳汁不止案 193
孙老师医案之心慌心悸案 196
孙老师医案之闭经五年案 197
咳嗽两则分析 198
腹泻一则分析 200
游学札记篇 202
蕲春普阳观 203
河南义诊一月(节选) 212
学医三年 230
后记:在中医路上,感谢身边每一位有缘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久泻“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大全
传世名方,参苓白术散
脾虚多痰、肺虚多汗、血虚多梦
名方新用之痛泻要方
程钟龄五味异功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方解
理中丸(汤)配方,理中丸(汤)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