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史可法凭什么跟文天祥并列?

两个人的选择

史可法是清朝树立的忠臣典型,在清官方宣传中,一度将史可法与文天祥并列看待。甚至在《明史》中,悍然记载了史可法的母亲梦到了文天祥入腹,才生下了史可法。

史可法他妈怎么认识文天祥?这真是个千古之谜。

史可法这个名字也很好,史,可法。历史可得效法。什么历史可得效法呢?当然是文天祥的历史可得效法,无意间,这个名字扯出来了亡国之兆。

在人生经历上,虽然史可法出身算不错,是世袭的锦衣卫户籍,不会被当成低端人口给赶出去。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成不了文天祥。道理很简单,文天祥生在宋朝,史可法生在明朝。

虽然他们都生在帝制王朝高度腐败的黑暗末期,但是由于这两个王朝的调性不同,因此两个人的成长也会截然不同。比如在上学这块,宋朝考策论,因此文天祥文不加点的一篇万字历史议论文,当场拿了状元。

史可法就完了,没这机会。明朝考的是八股文,这就是个文字游戏,看不出才华高低。比如文天祥的文章如果放在明朝,连格式都不能通过,更别提拿状元,必然零分出局。

一个学策论出身,一个学八股出身。那两人对世界的认识自然完全不同,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能写策论的,至少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考八股属于洗脑,满脑子都是主旋律。

但不管怎么讲,文天祥和史可法都是讲忠的,忠非常重要,但什么是忠?对谁忠?以什么身份忠?这二位完全不同。

文天祥的忠,首先是忠于职守。我是宰相,那我做事就要对得起宰相这个位置。

其次,文天祥是忠于道。什么是道?我读圣贤书长大,我得对得起先贤传我的微言大义。最重要就是我要做对得起自己价值观的事,这叫道。

第三,文天祥是忠于那些志同道合而素未谋面的人。这就好比你们放着点击量十万+的文章不看,来看我的拙作,那是因为和我价值观相同,我就不能写假话骗你们。文天祥就是这样,他不是不可以,也不是没机会降元,但是这么做对不起那些和文天祥一样的英雄,所以文天祥一定不能做坏榜样。

那史可法呢?从明朝洪武年间的思想大退步开始,到了史可法这一辈,忠的解释就很简单了,忠于皇帝。具体到史可法时代,就是忠于崇祯帝。崇祯帝放个屁,也是最高指示,香到了百官的心坎里。

那么好了,在这二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为官态度。文天祥是坚决地与贾似道、董宋臣这些奸臣作斗争,皇上要坚持用这些人,那他就不干了。三十七岁,文天祥退休。

史可法就是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让管账管账,让挖河挖河,让打仗打仗。问题是,史可法不会这些,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史可法的成绩不怎么样,但态度还是感动了崇祯皇帝。崇祯帝一道旨意,史可法成了兵部尚书。但很可惜,他是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的部级大官,只要前边加“南京”俩字,那就相当于老挝国海军司令。你不能完全说这是摆设,但职权也不大。当南京兵部尚书那一年,史可法也三十七岁。

文天祥和史可法都遇到了王朝覆灭的危机,而文天祥和史可法也都奔赴战场,去对阵他们那个时代最强的骑兵。

到这个阶段,懂不懂业务不重要了,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与文天祥来说,他搜罗了当时愿意抗元的万人队伍,里面甚至还有很多江南的蛮族。文天祥的队伍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些仅仅有精神的人,是打不过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大家都是为了殉国而来。如果大家战死能唤起更多人的来保卫中华的仁义之道,死也值得。当然这有个前提,牺牲是自愿,不是强制。

史可法开始没想带兵上前线,但对于他来说,皇上没了,忠该怎么处理?当别人打算拥立福王称帝的时候,史可法坚决反对。他忠于崇祯一尊,崇祯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这才是史可法要效忠的对象。因此呢,福王变成弘光帝之后,史可法就只能被排挤出去,上前线吧。

在抗敌的过程中,史可法终于追上了文天祥的脚步,俩人都打不赢仗。文天祥被敌人俘虏两次,第一次跑了,第二次彻底玩完。

文天祥不降,说起来很简单,但这里面的道理可不简单。元将张弘范前来探望,他希望和文天祥合作。

首先咱要说清楚,张弘范以前是金朝人,宋朝人不能说他是汉奸。

张弘范很搞笑,他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丞相很纳闷,我一个宁死不降的人,怎么劝别人投降?

不写是吧,张弘范很有传销精神,天天来恶心文天祥。文丞相急了,真给他写了一些文字,其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剖明了文天祥的心迹,这就是文天祥的态度,你们再豪横,最多杀了我,

张弘范不好意思再劝,收藏了文天祥的诗,全力灭宋。等张弘范灭宋之后,再来劝降文天祥,许以丞相大位。

文天祥一看这情况,那就绝食。一连八天,文天祥奄奄一息。那行了,文天祥无力反抗,被喂了食物,死不了了。

同为南宋丞相的留梦炎去劝降,被文天祥骂了出去。前同僚王积翁为了保全文天祥的性命,极力向忽必烈说文天祥的好话,又力劝文天祥别搞对抗。

文天祥列出了条件:1、决不当元朝官;2、出狱后就去当道士;3、有事请教我可以请我当顾问。

这就有点关云长“约土山关公降三事”的意思了。

忽必烈很欣赏文天祥,知道他这是耍滑头,于是开会提议释放文天祥,随他去吧。被文天祥骂过的留梦炎不同意,非说文天祥回去之后准得起兵反元。

这话我同意,文天祥很可能回到江南就组织造反。

忽必烈动摇了,文天祥被释放的事搁浅。三年后,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并像个选秀节目的导师一样问: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文天祥说:想死。

忽必烈打心眼里不舍得杀他,于是命令卫兵把文天祥押回去。一些大臣劝忽必烈全了文天祥的忠义,于是文天祥被杀,终年四十七岁。而文天祥留下最后的诗,就是他一生追求的写照: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就是一个标准儒生的人生信条,我能做的事尽力去做,我不想做的事,刀架脖子上也不做。文天祥一生的选择,无论是斗奸臣还是做忠臣,都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始终如一。

什么是仁?简单说就是儒家追求和提倡的一种社会关系。“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然后呢?进一步才是“推己及人。”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这叫仁。义,就是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要求。当“仁”无法达到时,也就是所谓世风日下或者礼崩乐坏的时候,至少自己不能随波逐流,坚持原则。这就是老子说的“失仁而后义”。

文天祥对仁始终追求,所以他在绝笔中坚持认为:义到极致,仁就来了。我们不能强制别人接受圣人的价值观,但可以从我做起,去影响更多的人。

仁、义,文天祥都做到了。

在这样的例子面前,被清军包围在扬州城的史可法,也做好了成为文天祥的准备。

文天祥要做自己,史可法要当英雄。

做自己很难,做英雄简单。至少,在史可法的价值观中,死了就是英雄,死得越热闹,那就越是大英雄。

什么叫死得热闹?举个例子说,楚霸王斩将、乂旗、溃围,然后乌江自刎,大英雄也。但这个难度大,楚霸王这种人万中无一。那就换一个,田横不降刘邦,伏剑自刎。之后,田横五百部下也都自杀殉主。田横和五百壮士,大英雄也。

这叫死得热闹。要不然自己再悲壮的自杀,也会被人笑为“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史可法不好办了,他不是楚霸王,没能力在清军中杀个来回。就自己这个人缘,够呛有人为他殉葬。要学文天祥的话,人家得到过贼首忽必烈亲自劝降,自己最多能得到豫亲王劝降,差着级别呢。

那不如整个扬州都跟丫拼了,大家都死,史书上还能不浓墨重彩的写一笔?

于是,史可法拒绝了豫亲王的高官利诱,拒绝了豫亲王屠城的威胁,来吧,杀得越多,本都师越英雄。

所以史可法驻守的扬州,基本就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这事放在叶名琛身上,大家笑他是愚蠢的六不总督。但放在史可法身上,那就是大英雄。

一切准备就绪,史可法赶紧给老婆写信:你得自杀,以全了我的英雄之名。

终于,城破了,该史可法上演英雄大戏了。史可法拔出刀,冲着脖子抹了下去。太疼了,没抹死。周围的将士赶紧劝,史大人不能死啊,朝廷和人民需要您啊!

然后,在众将的簇拥下,史可法杀了出去。有人说史可法自报大名,被豫亲王擒后宁死不降,被杀了。有人说史可法趁乱而走,跑了。

这个事在当时就是悬案,我们今天也无法准确判断史可法是跑了还是殉国了。洪承畴还曾追查过史可法是不是跑了?结果被人讽刺了一番,也就不问了。

我们姑且认为,史可法殉国了。

那么他真的是学会文天祥吗?非也,他皮毛也没学到。

文天祥自己不死,取的是仁、义。他叮嘱自己的老婆孩子:要做个好人。他叮嘱自己的弟弟:要尽孝。

他叮嘱自己:丞相就要宁死不降。

而史可法,就非常有待商榷了。扬州城你能保就保,保不住你赶紧拉倒,裹挟全城人全了他自己的英名,这很不义。自己想死,那就拿刀使劲抹自己脖子,非拿家人当垫背殉葬,这更不仁。

所以史可法这种人,根本无法和文天祥并列。

当年元兵攻打福州,王积翁也守不住。但他一没跑路,二没死扛。而是跟元将讲条件,不扰民,我可以降。

这就是仁义啊。

宋人的这种思维,大概在明朝八股取士的洗脑下,几乎不复存在了。“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成了士人的标配思想。

再过二百来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大清的臣子们也是忙着自杀,而且是忙着全家自杀。

为什么呢?清朝宣传了两百多年的学习史可法精神,可不就都这样了。

历史和政治最大的区别,就是政治有目的地带节奏。

以至于后人看待这二位,会觉得史可法是英雄。文天祥可惜了,他当初勒令全家自杀就好了。

比如善于带节奏的帝乾隆,他就给定了调子,说文天祥的弟弟死后有什么脸面见哥哥?对于史可法他就是大书特书,修纪念馆,号召学习史可法精神。

可问题是,文天祥的弟弟为了保全整个家族而投降,文天祥活着的时候是表示欣慰的。老文家有文天祥殉道尽忠,有弟弟为亲尽孝,这不很好吗?

相比之下,史可法是愚忠,只是对朱明皇室的忠,境界差远了。而文天祥是殉道,哪怕宋恭帝来劝降,文天祥也不为所动。为什么?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蒙古骑兵可以征服半个地球,却永远不能征服文天祥这样的大丈夫。

文天祥心中有道,史可法心中有戏。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史可法都不配和文天祥并列。

最后,我来说个文天祥的小故事。临安危机时,下属们问文天祥:咋办啊?

文天祥问:你们怎么打算?

下属说:殉国。您先自杀,我们也自杀。

文天祥说:过去刘玉川没中举之前,空虚寂寞冷的,就跟一个失足妇女相恋,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结果刘玉川中举了,那还能要一个失足妇女吗?愣分手又不好意。于是,刘玉川约失足妇女一起殉情。刘玉川倒了两杯毒酒,让人家先喝。人家喝完死了,结果这货不喝了。

下属们尴尬的笑了起来。

这就是史可法不懂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己无论想高尚还是想猥琐,自己去干就好,别拉别人垫背。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仁了。

正如元相脱脱对文天祥的总结,文天祥把仁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也因此,文天祥是民族英雄。而史可法把对一姓之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也只是崇祯皇帝的英雄。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

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笑谈历史的孔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后裔遣散在天涯海角
魂作梅花一缕香
说英雄,谁是英雄?
1280年,忽必烈打算释放文天祥,让他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南宋故
文天祥:多金、帅气、才华横溢的公子哥,是如何完成自我救赎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