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岁月-专栏】我的首长是“八路”/ 文:张福平

我的首长是八路

  作者:张福平    

小八路,像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嘎子吗?

心中充满神奇的那个谜团,整整萦绕了我四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才得以化解开来。乙未羊年七月的一天,我拨通了部队老首长的电话,与他闲聊,逐渐知道老首长当年为啥那般平易近人,为啥与士兵打成一片,一同排队打饭吃,与战士一同学习娱乐,为啥能与我这个十五、六岁的小兵那么亲热、随和,以至于在我们分离四十多年后再次通话时,老首长还能亲切地叫出我的名字,说:你还是当年留在我脑际里的那个孩子。

我的首长名叫高玉龙,今年八十八岁,1929年出生在察哈尔省延庆(建国后延庆划归北京市)农村。打小他就从村里读过几年私塾。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的家乡被日寇铁蹄占领,成为沦陷区,目睹日寇惨绝人寰的烧杀奸淫抢掠,1943年春,年仅十三、四岁的他,毅然告别父母,在家乡参加抗日(区小队)游击队,不当亡国奴,扛枪打鬼子。起初,他年纪小,领导分配叫他当司号员。司号员虽说活计轻巧,但他年岁过小,跟随游击队行军打仗显得很吃力。由于他识字,数月后,领导便把他调配到八路军10团卫生队,学习看护员,主要跟着医生跑腿,为伤病员拿药送药,送口服水。卫生队也要随军打仗,为八路军提供医疗保障,流动性大,居无定所,餐无准时,昼伏夜出,环境险恶。他在卫生队待了八、九个月,初学一些基础常用简单的医护常识,如抹二百二(红汞),涂紫药水,缠纱布条,简单止血包扎技术,上级又把他调到10团后方休养所(相当于部队后方医院)当看护员。

说是后方休养所,老首长强调说,就是在延庆县和昌平县交界处的三岔北沟深山中,搭几处土茅草房,当做病房,让前线负伤的八路军官兵转移下来后,有个较为安全隐蔽舒适的疗养环境,进行治疗康复。别看休养所地处大山深处,缺医少药,交通不便不说,也不安全,时常遭到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

老首长给我讲述了一个当八路时,发生在他身边最危险,最让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生死经历。1944年春夏之交,因为经常接触病人,或是休养所环境简陋,他染上了伤寒病。这种病属传染病。休养所领导就将他单独放在一处偏僻的病房里,隔离治疗。老首长回忆说:说是隔离治疗,其实重点是隔离,怕传染别的伤病员。那时国民政府早就不给八路军发军饷,日本鬼子反复扫荡封锁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极度缺医少药,得这种病,就等于是拿身体硬扛硬熬。这期间我父亲还来北沟休养所看过我。见我这个情况,父亲很感谢八路军、共产党,感谢休养所的同事和领导。

1944年89(确切时间因年代久远,已记不准了)月份的一天早上,他们休养所突然被进山扫荡的日伪军包围。原来日伪军夜间偷袭10团休养所,因不知确切地点,就抓了个老乡带路,寻找八路军山中的医院。根据地的老乡憎恨日本鬼子,思想有觉悟,心向八路军共产党,就骗敌人说,夜里不能钻山沟找,容易中八路军的埋伏,提议走山梁。敌人也是被我们八路军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打怕了,怕被打埋伏,果然中计。老乡领着日伪军沿山梁走,故意将敌人暴露给我们。天蒙蒙亮时,敌人长长的队伍被休养所夜间放出去的侦察员发现。情况万分紧急!侦察员很机灵,跑回休养所报信已经来不及了,他就先朝敌人进犯的方向扔了一颗手榴弹。

休养所仅有一个通讯班和侦察班,平时担负着休养所生活补给运输与保卫侦察工作。“轰”的一声!手榴弹炸响后,在清晨寂静的山林中传得很远很远,等于先给休养所的医务人员与伤病员报了个急信。面对数倍于我们的凶残日伪军,在敌人距休养所三里多地时,通讯班和侦察班不畏强敌,在一处山头凭险吸引阻击敌人,掩护伤病员转移疏散。当手榴弹炸响、枪声大作时,休养所医护人员按照事先制订的应对预案,紧急组织伤病员撤离。敌情突然,敌众我寡,情况紧急!休养所的东西物品大家也顾不上拿了,医护人员抬着重伤员,轻伤员相互搀扶着散开转移。年少的他拖着虚弱的身体也跑出病房,踉踉跄跄地向外奔跑。他转移的方向是一处几丈深的土悬崖,结果没跑多远便昏昏沉沉一头栽了下去。这处悬崖下方是休养所炊事班经常倒弃柴火灰的地方,他正好掉在松软的柴火堆里,捡了一条命。人虽没死,但还是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时,浑身是柴火灰的他被一个断臂的休养员背着撤离转移。

背他的人叫段勇,是休养所的病人,八路军班长,与日伪军作战时身负重伤,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做手术被截去一只胳膊,伤愈后转到北沟休养所休养。清晨手榴弹炸响时,段勇正在山里的小路上散步,撤离转移时发现了他,背着他在大山里左钻右藏,后又遇见从休养所转移出来的看护长和其他几位伤病员。看护长见到他很高兴。看护长说,他正准备回去找我呢,没想到你自个儿也撤了出来。于是大家一起结伴钻山头躲藏。摆脱敌人后,因为伤员多,再加上我不能走路,都是他们轮番搀扶和背着走,行动缓慢,不便于摆脱敌人追赶搜查。于是看护长对我说:小高,我们先把你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待鬼子退了,我们再来接你。我也怕自己拖累大家,就同意了。

他们走后,时间己过晌午,这时隐蔽藏在大石头后边草丛中的我又饿又渴。特别是渴,那真是难受。我便小声喊:班长,班长,我想喝水,给我弄点水喝。我喊了几声没人理我,我才知道就剩我一人了,其实是我迷糊了,他们走我都忘了。渴的感觉实在难受,比饿还难熬,心里想,豁出去了,死就死吧,于是我就使劲翻身滚动,顺着山势滚了下去,恰好滚到一个山涧小溪里,我就趴在那里用嘴喝水。喝足了水,我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山腰上还站着一个扛枪的鬼子,我才知道鬼子也还没撤,我静静地爬在树林草丛中的水里,这时我心里才明白,其实我距撤出来的休养所不远。这样一直藏到天黑,突然我听到看护长喊我:小高,小高你在哪里!原来是鬼子找到我们的休养所后,没抓到一个八路伤病员,恼羞成怒,放火烧了北沟休养所,烧了我们储备的粮食,烧了猪圈和几头猪,砸了休养所的药房,瓶瓶罐罐药片药粉撒了一地。一旦天黑,山里头就是我们八路军游击队的天下,他们怕遭袭击,无奈地撤退了。事后老首长感慨地说,根据地的老乡真好,如果他带敌人钻山沟,我们休养所就全完了。

看护长带人找到我后,我们一起又回到休养所,借着鬼子放火燃烧的火光,我们看到被日伪军破坏的休养所,见到烧死的几头猪,砸烂的药房,烧焦的粮食。看到他们的暴行,大家气愤至极。看护长来到药房,蹲下拣起还能用的药品,收拾起来准备再用。这时传来休养所领导的指示,让轻伤员翻山约八、九里路,向南沟方向的八路军休养所转移;像我这个情况不能自己走,就由两个侦察员护送,从沟底走平路出山,多走十多里路,绕到南沟。

说走就走,两个侦察员背着我连夜就从沟底出发了。

天渐渐亮了,我们在山里走走歇歇,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些溪水,半路又遇上了几个老乡,他们找来破麻袋片儿,用来兜住我的屁股,轮换着背我行走。一直走到天快黑了,才走出沟口。远远地我们看到了一个村庄,情况不明,不敢进村,便沿着山根小心绕行。突然这时侦察员发现五、六百米外有鬼子哨兵,鬼子哨兵也发现了我们,便嗷嗷叫着冲我们撵过来。这时一位侦察员举枪向鬼子射击,欺骗引开敌人。另一个侦察员和老乡又将我背着,边掩护便转移,快速退回山里。

因为扫荡的鬼子没走,再带着我转移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出事。天黑后,带我去南沟的侦察员临时决定把我再次藏进山里。他带着老乡在山林的灌木丛中找了个小山洞,小山洞靠近山顶,他们把我安顿进去,又让老乡连夜给我熬了一罐小米汤送来,侦察员临走时又给我留下一盒火柴,交待我说:小高,夜间常有野兽出没,野兽怕火,若有野兽上来,你就点把火驱赶它们。抗战期间八路军在敌后和日寇经常发生“拉锯战”,你进我退,你驻我扰,有时双方遭遇,死的人也多,来不及掩埋,夜里常被成群的野狼撕咬吞噬,很是危险,就给我留下一盒火柴。侦察员和老乡临走时又在洞口遮掩了枯枝败叶茅草,把洞口进行了伪装,我趴在洞口通过枝叶茅草间隙可以望到洞外,但外边不易发现山洞。就这样我在山洞里藏着,吃了睡,睡醒饿了就喝米汤,一连几天都这样度过。白天感到万分别样的寂寥,夜里猫头鹰叫着扑楞楞飞,野兽嘶叫,各种鸟鸣好似近在咫尺,心里有种格外的极度孤独感,离开集体太不是滋味儿了,就盼着同志们快来接我,盼着赶快归队。

有天迷迷糊糊的我听到外面有动静,以为是侦察员找我,爬到洞口通过茅草枝叶缝隙一看,见是鬼子伪军又进来搜山了。其中一个鬼子离洞口前下方不足百米,在附近转悠搜查,还胡乱放了几枪,见没有什么动静,也没发现可疑的处所,便悻悻地走了。当时我大气都不敢出,心想这下完了,鬼子若发现洞口搜到我,非用刺刀挑了我不成!鬼子走远了,我又躲过一劫。原来这是鬼子伪军用的敲山震虎的办法。就这样我在山洞里不知躲了几天,后来找我的侦察员说我在山洞藏了五夜六天。终于有天傍晚,我在洞内听到了找我的声音,小高,高玉龙,我们接你来了,鬼子被我们打跑了。

还有的说,这小高不会让前几天搜山的鬼子捆走了吧。

听到亲人营救找我的声音,心里异常兴奋,激动万分,泪水溢满了眼眶,恨不得立即冲出山洞,但因为身体虚弱,我只能躺在地上,用微弱的声音喊他们:我还活着,鬼子没有找到我,你们快来救我!他们把我接下山,送来南沟休养所继续治疗。

老首长说,进入1945年,根据地八路军开始了战略大反攻,抗战形势好转,日伪军被迫龟缩在据点和县城里。初春,也许是大地回春,阳气生发,也许是经过休养所的精心调治,我的病慢慢好了,尽管身体还很虚弱,但能下地走动了。这时休养所领导决定,送我去距二百多里远的平北军分区卫生处培训学习。因为途中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离开休养所那天,所里派了两名侦察员护送,并找来一头毛驴让我骑,让我深深感受到党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关爱和培养。出发那天,我们与去军分区卫生处办事的卫生队长陈世华同行。途中经过我家所在的村子,我再次回家见了父母。爹娘见我病好了,又去军分区学习,心里那个喜兴,都挂在了脸上,娘还做饭让我们吃。在军分区卫生处,我参加了看护员培训班,还当了班长。在这里较为系统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学习人体解剖,学习临床护理技术,如各种注射技术,无菌消毒技术,伤外捆绑包扎等。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7月上旬,老首长跟随平北12军分区部队(军分区詹大南司令,段苏权政委指挥的10团、40团、44团)一万多人,在龙门所城西门外的一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敌人经过时,枪声大作,打鬼子个冷不防。部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消灭日本鬼子、皇协军各一个大队一千多人,缴获鬼子轻、重机枪多挺。由于他勇敢不怕死,有文化,又是党员,加上战场救护技术好,收复失地打伏击战斗前,他被军分区卫生处编进“火线”手术组,上前线跟着医生抢救伤员,冒着枪林弹雨对负伤人员先行处置,夹板固定,包扎止血,往后方医院组织担架紧急转移。伏击战胜利后,部队休整多日,接着包围攻打日伪占领的赤城县。这时上级来电说“8.15日本鬼子投降了。

听到日本鬼子投降的哨消息,部队指战员很高兴,情绪激昂,打鬼子复仇,攻打赤城的决心更大了。正在这时,晋察冀军区下达指示,命令12军分区部队放弃攻打赤城,改打日寇占领的察哈尔省会城市张家口。小县城不打了,部队要吃“大肥肉”,指战员士气高涨,急行军一百多公里,疾驶奔袭张家口。张家口三面环山,部队从张家口东边的一处叫老虎沟的沟口出来,快速将张家口的日本鬼子团团围住,先火力猛攻,对敌进行震慑,然后大喇叭宣传攻心,宣传我军缴枪投降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几天后,走投无路的鬼子最后举白旗投降。我们部队缴获鬼子各种军需仓库十座,物资枪械无数。打下张家口后,部队进行换装,士气高昂,接连又收复新保安、宣化、怀来、延庆等城市,平北军分区这时又派一个团再次攻打赤城,很快收复县城。山里的休养所也搬到了新保安。

解放战争中老首长的部队整编为野战军主力第七旅,后改为独二师。他仍留在平北12军分区下属的昌平县大队,已由卫生员提升为护士长,后又提升医助。不久平北12军分区又将下属的众多县大队改编为独立26团。平津战役时,他跟随独立26团参加了喜峰山战斗。独立26团在西峰山铁瓦窑沟里组织火力,顽强阻击傅作义暂编第三军,不让其窜出铁瓦窑沟回京,战斗打得很激烈。19岁的他独自带领火线救护组上前线抢救转移伤员。独立26团打阻击,是场硬仗,指战员很勇敢,部队顶住敌人的轮番进攻后,与及时入关赶到的第四野战军48军,将之包围歼灭,生俘暂编第三军(伪装成士兵)军长。

时光荏苒,多年过后,抗战中北沟休养所段勇的患难救命之恩让老首长至今不忘。他对我说,建国后,他曾多方打听,四处寻找,都未找到段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我军筹建志愿军空军,老首长所在部队由陆军改编(集体转为)空军,成立空三师,他在丹东飞行场站立足本职,努力工作,担当空勤人员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已是军医的他随搜救小分队多次从丹东进入北朝鲜崇山峻岭,寻找抢救被美国飞机击落的志愿军跳伞飞行员,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老首长随部队凯旋回国,随空三师先后驻防上海、杭州、福建,后又被组织送到空军后勤学院学习,到某飞行航校工作。“文革”中老首长调到我们部队卫生科(医院)任科长,行政14级,与我们五湖四海的战士共同生活多年,结下了朴素深厚的上下级情谊。

电话聊天结束时,老首长操着浓厚的河北口音谦虚地叮嘱我:抗战当八路期间,我就是一个小孩,小八路,一个小兵,是党组织培养了我,我的好多战友都在战争中倒下了。

我说,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年正是有你们千千万万个八路军,老战士顽强不屈,忘我牺牲的浴血抗战壮举,才赶走了日本鬼子,打败蒋介石,才有了新中国,有了祖国今天的强盛。这也正是我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话多次采访老首长的起因。

老首长话题一转说,你复员应该去当医生,你当时医疗技术比我参军时强多了,是一个合格的“赤脚”医生,没想到你进铁路开上了火车。

我笑着回答道,我们那时在部队医院工作学习,您不是常教导我们,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吗。

老首长听后爽朗地笑了……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作者简介】

张福平,

    笔名:弓长,现居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飞天》、《中国铁路文学、文艺》、《工人日报》、《中国老年报》、《人民铁道报》、《甘肃日报》、《甘肃工人报》、《西凉文学》、《天水日报》、《天水文学》、《共产党员》、《兰州晚报》、《五月花》、辽宁《夕阳红》等路内、外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杂谈等。若干作品获省、部级文学评奖,并收入不同文集。

作者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烽火恋情丨烽火情怀——易耀彩与范景阳
冀东抗战的不朽丰碑!回顾1942年甲山战斗始末
冀东子弟兵抗战史之崔各庄战斗
【每天老照片】-1万-7527- 日军大扫荡,八路军干部被老乡带到一悬崖边:请你下去暂时躲躲
【犁城抗战】渤海二军分区缴获一挺“金鸡快”机枪
王先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