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杰平小说连载‖教书匠(49)二到基地

 


教书匠

梁杰平/著

第四十九章  二到基地
 
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和风习习。在这深山沟里,感觉是如此的清凉。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做各自的工作。
温炎像往常一样,带着两个工作人员,一一检查各个石蛙池里石蛙的生长情况。
看到石蛙一只只活泼精灵,温炎的心里很是惬意。
这时,保安带着一个美貌女郎,迎面而来。
她迈着轻盈的金莲小步,头发飘逸。穿着黑色的短裙,粉红色的衬衫上套着一对黑色的褂子,一只手提着红褐色的手袋。
温炎有点迷惑,来采访或参观的怎么就一个人呢?
保安走前对温炎说:“经理,这位女士指名要见你。”
温炎抬头正视,对方露出一排小米般的皓齿,朗朗地笑道:“现在来品尝你的风味了,怎么啦,温总,不认识吧?哈哈……哈哈哈。”
“噢,啊!你,真的是你。”温炎忙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连声说:“真的没有想到,真的。谢谢你。”站在眼前的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网上情人吗?
喜从天降。
他赶忙丢下手中的活,对两个工人说:“其余的石蛙池麻烦你俩去检查吧。我有事。”然后对文娟老师说:“走,我们到办公室喝茶。”
文娟老师笑道:“先别忙,看看你的生态养殖的样子。”
温炎说:“恭敬不如从命。我领你看看。”
文娟老师:“到这地方多么的不易呀,上次跟随导游,没有注意方向。我在车站下车后,分不出东西南北了,不断地打听。幸好有一个小伙子认识你,给我指了路,才进到这大山里。”
温炎:“怎么不早告诉我,我到车站接你。要是有个闪失,我会内疚一辈子。”
文娟老师:“嘻嘻,我说过,要给你个惊喜。”
温炎:“太冒险了,不赞成。”
上次由于紧张,只顾低头走路,无暇旁观。现在,她舒心地环顾四周,但见群山环抱,郁郁葱葱,远处有一条清溪潺潺地流向这里。真可谓山清水秀。但是文娟老师今天到这里来,不是旅游,也不是欣赏美景。她专程来见挑逗得她六神无主的他和他的事业,还有访问一位隐居在这里的他的至爱——石蛙。
温炎问:“上次你们参观了哪些地方?”
文娟老师沮丧地说:“哪里也没去,只在周围转了一圈,就回去了。什么也没有看到。”
温炎:“今天让你看个够。”
文娟老师:“还要吃个够。”
“么问题。”温炎边走边介绍,“石蛙味道鲜美,在南方地区广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一道上座率极高的名贵山珍。
文娟老师点点头,问道:“价钱稳定吗?”
温炎:“物以稀为贵,附近没有第二家养殖场,所以价钱很稳定。
文娟老师:“以前听张老板说了,养这么多的石蛙,又长得快,每天要吃很多。但却没有花一分钱。你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石蛙大户。”
温炎:“呵呵,这不是吹的,等下带你去参观整个基地吧。创业当初,背着家人,偷偷在山里养起了贵妃鸡,不到两年的时间,年出栏贵妃鸡就有上万只。一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逛了一大圈,所看到的都是贵妃鸡,一只石蛙没见到。
温炎交给文娟一只菜篮:“帮我拾鸡蛋。”
文娟老师:“莫非不让我参观你的石蛙基地吧?”
温炎笑道:“等下你就明白了。”
文娟老师:“最想看的是石蛙。”
“看你急成猴样——往这边走。”
为了揭开不花钱养石蛙的秘密,文娟老师耐着性子跟着温炎捡起了鸡蛋。
一会儿工夫,收获还真不小。
文娟老师笑嘻嘻道:“我爱干这捡蛋的活,不过与养石蛙有联系么?”
温炎悠悠地说:“像我们这鸡舍,一年产出的贵妃鸡种蛋有二十多万枚。但是,破损蛋和无精蛋一年也有三万枚。以前没有利用起来,都丢弃在外面,久了就发臭。鸡蛋臭了很难闻,还会引来许多苍蝇。而供鸡吃的黄粉虫的粪便,一天也堆成小山那么高。这些粪便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不利于养殖。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料,让我头疼。”
文娟老师迷茫地摇摇头:“好可怕。”
温炎:“我就琢磨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消耗这些废弃物的养殖品种”
“石蛙?”
“说起来也真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理念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也可以这么说。这种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就是根据各种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共生互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一种综合养殖技术。相对于单一的养殖模式,对技术、环境、投入都有更高的要求。”
 “投资小,效益高。”
 “后来我想,能不能把这几种东西结合起来,做一个自己内部的生态循环。把这种生态循环产生的粪便,拿来喂养另外一种动物。我的想法简单,就是要找到一种能消耗这些废弃物的养殖品种。这时候,我开始琢磨起山涧里的石蛙这种小动物。”
 “摸蛇挖蟹的干活。嘻嘻。”
 “石蛙在我们地区的山沟里有许多,小时候经常抓他。”
“走对路。”
“石蛙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吃活的饵料,如果把养鸡场的破损蛋和无精蛋用来繁殖蝇蛆,用蝇蛆喂石蛙,岂不是一举多得?”
“饲料钱能省下来。”
 “当时这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我父亲说:石蛙很难养,它在深山里面,要有水,而且要很好的水。而且还要很高的技术,风险非常的大。技术性很强,不容易学会。”
文娟老师看着温炎,笑着摇摇头。
“我的朋友也劝:当地很多人养石蛙,都失败,都血本无归。好好养你的贵妃鸡好了。为什么又去养石蛙,又要投资,又要花大的精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当时怎样想?”
 “我也知道,贵妃鸡养得好好的,再投资其他项目,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但我却打定了主意。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让我又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
文娟老师发现,石蛙养殖场的环境不错。还栽了植物,布局了小桥流水,挺浪漫的。想着,走着,脚正要向木板上踩去。
“哎,不要踩,这下面都是石蛙。”温炎急忙说。
 “我正想问这石蛙在哪里呢,就在这下面吗?”
 “对。”
 “可以看吗?”
 “可以。”
温炎轻轻地掀起木板:“掀起来给你看看。”
木板下面是清澈的流水,一堆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块。揭开石块,一只只石蛙向四处奔跑,蹦蹦跳跳。
“看到了,看到了,哇。为什么叫石蛙?因为藏在石头底下。”文娟老师兴奋地叫道。
 “是的。”
“好灵活,好难逮。能抓一只给我看看吗?”文娟老师童心未泯。
“么问题。”温炎边说边在寻找。
文娟老师掀开石头:“这里有,我不敢抓。”
“抓到了。”温炎掀开石头,擒住一只石蛙,石蛙在乱跳,“哎,这个好大,好肥。”
 “我摸一下,什么感觉,公的还是母的?”
温炎双手抓住,文娟老师用手去抚摸:“摸起来有质感,有轻微的凹凸感,对吧?”
温炎:“看这有凸起,就是棘胸。足上那硬的小一些,摸起来像磨砂一样的感觉,还有,爪上的凸起小些,这是公的。”
文娟老师:“光滑的为母?”
温炎:“聪明。石蛙的雌雄,很容易从外形上分辨出来。雄蛙个体较大,前肢粗壮,胸部有黑刺。雌蛙个体较小,前肢较细,胸部无黑刺。”
 “这块平地是它的餐桌吗?”
 “是。”
文娟老师用手指向前面:“那边又是什么?”
 “它们的运动场,也可以叫游乐场。”
他们来到了饲料室。
文娟老师看见黑沉沉会蠕动的动物:“什么东东?”
 “蝇蛆。无菌的。”
 “带了细菌会怎样?”
 “如果带细菌,石蛙吃了,容易得病,因为我们是高密度养殖。”
 “哪是黄粉虫?”文娟老师指向架上的木箱问。
温炎:“是。黄粉虫主要麦皮饲养,我们也用它来养石蛙。而黄粉虫的粪便,拿来喂鱼。这样,养鱼也不要成本。还有牛拉出的粪便繁殖蚯蚓。所有商品都不要成本。”
文娟老师:“每一样饲料,不用成本是一回事,环环相扣又是一回事。”
温炎:“对,上一种动物产生的废物,到这边就成了宝贝。最后产出的这些小动物,都成了石蛙的粮食。”
文娟老师恍然大悟:石蛙爱吃的食物,主要是无菌蝇蛆、蚯蚓、黄粉虫。在温炎的养殖基地,全都自给自足。
生财有道,这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
文娟老师深情地注视着温炎。
温炎继续说:“我们养的鱼叫光鱼,是比较高档的淡水鱼,养一年可以达到两斤,现在批发价是每斤卖十多元,算算八千尾,二十多万。又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文娟老师点点头,现在他的养殖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石蛙养殖上。在这个山地里,养殖了这么多石蛙,而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实现了零成本养殖。
温炎滔滔不绝:“我们卖一斤石蛙,不管多少钱,都是纯利润。因为我们不用成本。”
文娟老师竖起拇指夸奖道:“六万只石蛙的饲料,出自自己的基地里。不花一分钱,真有你的一套。”
温炎:“现在我的基地,有石蛙、有贵妃鸡、有牛、有竹鼠还有光鱼。这些动物相互依存,共生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石蛙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严格。水质不好,石蛙容易生病,为了保证良好的水质,必须定时清洗水池。
温炎:“开始时请有五个工人,夏天是石蛙的繁殖高峰期,养殖池里有许多蝌蚪。工人就嗷嗷大叫了,一天到晚不停地干,忙不完的活,很累。而且那个蝌蚪池,每天都清洗,第二天同样会有大量死亡的蝌蚪。
毫无疑问,水质不好。
我和工人认真地清洗水池,洗了又擦,擦了又洗,不敢有半点马虎。但奇怪的是,每次清洗完的第二天,蝌蚪还会莫名其妙地死去。我想不通。问题到底出在哪?”
文娟老师:“哪里?”
温炎:“后来找到了。”
“原因是?”
“你知道石蛙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因此,我就在这个时候蹲在那里,看它的生活习性。经过连续几个晚上的观察,我发现,造成水体最大的污染源就是石蛙排出的粪便和吃剩的饵料。请注意,石蛙的饵料是动物性的,死了容易变质腐臭。而要保证水质干净,就要快速让这些污染源排出池外。”
“有道理。”
温炎:“刚开始改造的时候,简单了些,只放一些木板、石头、种些水草。这样的方法,不是非常的理想,粪便之类的还会残留很多在池里。后来我开始琢磨,野外生存的石蛙都是在山涧的溪流中。那里有长流水,自然就不会有粪便之类污染源的问题。那么,养殖池能不能效仿自然界的长流水呢?如果还原石蛙的野外生存环境,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
文娟老师:“山涧小溪的那种吗?”
温炎:“是的。我把取之不尽的山泉水引到了自家的石蛙养殖池里,水质就不会污染了。工人们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最重要的是,让人工养殖的石蛙找到了野外生存的感觉。”
文娟老师:“事半功倍。”
温炎:“不,这叫一劳永逸。还有每天它进食的时候,跳上石台,就这样跳上跳下,久了,它的腿部肌肉也就发达了。”
文娟老师:“那要很大的空地。”
温炎:“面积在一百多平方米。这样养出的石蛙,活动空间相对大,腿部肌肉结实。口感和野生的没有两样。”
文娟老师:“是的,我们品尝过,一点都感觉不出是人工养的。”
文娟老师拿来一只瓶子,瓶子里装着蝌蚪:“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童年,好久没有见这么多蝌蚪了。而且池里都是——你这池里养了多少只蝌蚪呀?”
温炎:“包括刚变好的幼蛙,共有两万五千只”
文娟老师用手指着池:“就这些吗?”
“是的。”
“这里有多大?”
“大概二百平方。”
“二百平方养两万五千只蝌蚪?这个池看上去挺简单,就是有点仿野外的状态,应该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吧?”
“当然啦,蝌蚪在变态期间,水温和水位控制要求严格。”
“温度控制在多少?”
“18-23度。”
文娟老师顿了顿道:“温度可以理解,水位为什么对它也有影响呢?”
“蝌蚪用腮呼吸。变态时,逐渐由腮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因此,它每次呼吸都要浮出水面。如果水面太高,升起来呼吸就会消耗多的体力。”
 “太累。”
“对,希望它在一个最舒服的状态下,最快速地进行这几个阶段的转变。你不知道,在石蛙的养殖过程中,蝌蚪的变态过程最关键。对温度和水位的要求极高。别看我现在讲起来头头是道,当初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哦?”
“刚开始,七月份吧,天气炎热。有一天,我去石蛙场巡查,看到蝌蚪池里,很多死掉的蝌蚪。
眼看要变态成功的蝌蚪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不明原因死掉,我急得不知所措,天天趴在蝌蚪池边观察。先是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也不见好转。直到一场暴雨过后,我才恍然大悟。”
文娟老师长长地舒了口气:“哦。”
 “夏天,室外的温度高,一阵暴雨过来,它会把水温瞬间提高两三度,这样蝌蚪就容易死亡。”
文娟老师:“我知道了,原来蝌蚪在野外的水温都在18-23度之间。一场暴雨,迅速升高了水温。水中残留的饲料和粪便变质,产生大量的细菌和氨气,污染了水源,最终导致蝌蚪死亡。”
温炎:“老师就是老师,一点也不差。有了前车之鉴,我把小蝌蚪移到室内饲养,以为这样就完事大吉了。可没想到,麻烦事接踵而至。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到小蝌蚪池前,想要给小蝌蚪喂食,但眼前的景象着实吓了我一大跳。”
“又出意外了?”
“我进去准备喂饲料时,发现几个池子里的蝌蚪全都浮起来了,肚皮朝上。看到这种情形,我一下子傻了眼,几万条小蝌蚪要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将前功尽废。”
“是的。但是那些上浮的蝌蚪,又不会死,就是浮在水面上,肚子朝上,一直那么吐泡泡。我用放大镜看它肚子里面,里面有许多小泡泡。”
“什么原因?”
“我赶紧叫工作人员给池子消毒。”
“嗯。”
温炎:“当时判断,会不会缺氧,但是水一直流着。然后又问工人,头一天晚上会不会有断水的情况。他们说不可能断水,如果断水,全部蝌蚪都会死亡。说的有道理呀,这个时候我就紧张了。我开始逐个盘问工人,想从中发现异常现象,还真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病急乱投医。”
“也不全是。因为那个发病的蝌蚪池是朝外的,白天,太阳通过遮阴网,还能射一点进去。蝌蚪池底部的粪便及饵料的残渣没有及时清理掉。水温一升高,就发酵,就会产生很多小气泡。而蝌蚪以为可以吃,误食了这个小泡泡。它的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就往上浮了。”
“归根结底还是水质污染造成的。”
“是呀。经过三天的调理,蝌蚪没有出现大规模死亡,总算是虚惊一场。”
“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经验。”
“经历几次有惊无险的蝌蚪死亡事件,我觉得已经摸到了石蛙的脾气秉性了,看着幼蛙一天天地长大,一直紧绷的神经也慢慢地松了下来。”他们边走边看边交谈,不觉走出了饲养场。
温炎领引文娟老师来到车边,温炎打开车门。
文娟老师迷惑地看着他。
温炎笑道:“不是要品尝石蛙宴吗?现在就去。”
 “遵命。”文娟老师笑了笑,文雅地上了车。
车上,温炎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创业史:“长大的石蛙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一天,我正在跟朋友聊天,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使我刚刚平静的心情再次被打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工人对我说,老板,不好了,我们的蛙好像不正常,眼睛瞎掉了一样,蓝蓝的。我听到这个,不行,然后跑进来,到其中一个池子里面看一下,然后再看别的池。只有这个池子会这样,别的池都不会。一看,也没有几只,就轻视了起来。以为是工人大惊小怪,并没有太在意。吩咐工人简单消毒,就回家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情况不妙了”
“出大事了?”
“我一看,今天怎么又多出来了十多只?觉得有点不对劲,开始紧张起来,我怀疑某种恶性传染病。如果这样,一个养殖池的幼蛙就完了,后果严重。”
“好紧张?”
“我把整个池子的木板给掀起,把那些蓝眼睛的蛙全部抓起来。我们每次抓蛙的时候,都会清点一下数目。突然发现,怎么会有多呢?经过几次的清点,蛙池中正好多出十只蛙。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多出石蛙呢?它们是不是就是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嘻嘻,天上掉下来的。”
“我就一个个地问工人。其中一个工人说:看到有野生的石蛙,跟我们养的差不多的大小。觉得很合适,就抓回来。用高锰酸钾消毒后就放进去。没想到引来这么大的麻烦——真是给他气得半死。”
“好心办坏事。”
“后来我想,会不会这几只石蛙把病毒菌带到了养殖池里来了,引起了感染。最后判断确实是被寄生虫感染。我就改用硫酸铜浸泡蛙体,连续泡了三天,一周后,蓝眼睛的幼蛙大部分恢复了正常。这次教训之后,养殖场又多了条规定,禁止野生蛙进驻蛙池。”
“又是虚惊一场。”
小车在一家餐馆门前停下,温炎帮文娟老师打开车门。
文娟老师走下车,看看餐馆不是很大,但是门前停满了各种车辆。温炎放好车后,挽着文娟老师的手臂,走进餐馆。服务员把他们领进一间幽静的房间。斟完茶后,出去了。
温炎沾沾自喜地:“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我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石蛙养殖大户。呵呵。”
“得意忘形,注意销路。”
“销路?在我们这里,根本不用愁,有多少销多少。因为我们是人工养殖的,随时可以供应。就像反季节蔬菜一样,物以稀为贵。我们要等到市面上没有石蛙的时候,就是野外抓不到石蛙的时候,才上市。像我们地区,一个年底,再到农历二月、三月,能销售几万斤的石蛙。”
这时,老板娘进来点菜。
温炎大手一挥:“石蛙宴。”
文娟老师:“这里的人好贪吃,嘻嘻。”
温炎神秘兮兮地说:“这你就不懂了,石蛙不但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富含氨基酸,是宴席上一道上等的佳肴。”
文娟老师:“到了你嘴里,稻草也能变成金条。”
温炎委屈地:“不信,问问老板娘。老板娘,你对她说石蛙的销量。”
老板娘:“在我们餐馆,销量很好,因为我们这边每天来的客人很多,十有八九的客人会点石蛙汤。”
温炎:“来尝尝一下我们的石蛙宴。”
文娟老师:“呵呵,那就替那些没吃过石蛙的朋友品尝一下了。没想到石蛙能做出这么多的菜”
温炎:“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文娟老师:“一部分?”
温炎:“可以做出几十种菜,有炖汤,这个是最多的,有油淋、泡椒、蒜泥、花样百出。”
文娟老师:“真的很好喝,没有腥味,非常纯正的香味,很鲜美。我开店时没有这道菜。”
温炎:“那是当然的,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争取来年能销售10万只石蛙,让效率翻倍。”
文娟老师:“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炎:“知道,但是我不花钱养殖,风险不高。得益于生态循环养殖技术。这项技术,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在尝试。但像我做得这么彻底和完善的却并不多。这跟我爱琢磨敢尝试的性格不无关系。有头脑,尊重科学,敢于尝试,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哈哈。”
文娟老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哈哈。”
下午,文娟老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基地。


(待续)

梁杰平著《教书匠》封面


作者:梁杰平
作者简介:梁杰平,广东蕉岭县中学语文教师,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在教学一线,对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有一定的心得。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先后在《梅州日报》《客家人》《客都文学》《桂岭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蛙养殖池建造技术
养殖青蛙常见问题
土池养殖美国青蛙技术
高永军山里养殖石蛙年产值16万
新手必看!常见的两种牛蛙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
牛蛙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