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调查与分析

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成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环境与方式,同时对许多传统职业的根基和运作模式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理解、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和评估学习者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

学术型研究生是我国学术研究的生力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是培养具有原创能力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作为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扎实的学术信息素养对于未来学术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国内对于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标准和现状研究还不多,尤其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加以区分,根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科研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标准和现状研究更加少见。

因此,笔者通过对现有信息素养框架和核心概念研究,制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现状并提出建议。

信息素养概述

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4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主席Zurkowski在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素养”源自英语“Literacy”,是指对于文字的读写能力。早期的信息素养强调人对信息的解读与加工能力。在以纸本资料为信息载体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在信息的存储、加工和传递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图书馆馆员和其他合作伙伴围绕提升读者信息素养开发出一系列工具、资源和课程。

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的产生、加工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素养内涵随之更加丰富全面。

2000年以来,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发布针对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厘清了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包含5个方面和22项指标的信息素养评价方法。

随后,学者根据高等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变化,逐步完善和丰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核心思想。

2015年,ACRL又基于相互联系的核心概念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该框架包括信息的权威性、信息创建过程、信息的价值判断、学术交流和战略性搜索六大主题。

此外,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学会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发布了《国际计算机和信息素养研究评价框架》,该框架的2013版主要关注收集、管理、发布和交换信息的能力,2018版新增了对计算思维方面的内容。

计算思维是指人能够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公式、算法或模型使之得到高效解决的能力。将计算思维纳入信息素养的范畴,体现了智能化时代对信息素养的新需求。

国内学者信息素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为图书信息检索。2005年,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发布的针对大学生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组成。

笔者用“研究生”和“信息素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共查询到51篇学术论文和58篇学位论文(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26日)。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概括为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和评价、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两大类。

关于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有人根据美国大学和图书协会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2000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又有人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不同学科背景对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结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比较。

还有人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和定向电话访谈的方式对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及其培养与管理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生在科研信息检索、获取、评价、使用、管理和传播等信息行为中的现状、不足与需求,从课程类型、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信息素养评价指标

为了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进行客观评价,笔者根据现有的信息素养框架,结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求,提出包括8个具体指标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设计

课题组根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

卷第一部分设计了8个主观题,7个客观题,其中主观题作答选项设计为“完全能、基本能、偶尔能和不能”四个等级。

问卷第二部分设置了4个题目以了解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经历和需求。

课题组将问卷初稿提供给校内外专家和本校研究生进行了多次试填,根据反馈意见对问题的目的和表述进行修改,力求表述明确清晰。

调查对象

2021年4月,课题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移动端的在线问卷,以通知方式邀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愿填写,共回收问卷185份。由于在线问卷系统要求所有问题必须回答才能提交,因此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信息素养现状与分析

基本信息素养

调查问卷通过9个题目从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四个方面考察研究生基本信息素养,其中6个主观题目数据见表2。

表2 基本信息素养

另外还有3个客观题目,包括:是否能够区别一次信息与二次信息?能否制定正确的信息检索步骤?偏好的信息搜索方式是什么?

从回答情况看,只有42%被调查者能够准确区别一次信息与二次信息,有69%被调查者能够制定正确的信息检索顺序。在完成研究任务时使用何种方式查找资料方面,68%被调查者选择使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27%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

信息技能与思维

课题组通过考察是否理解人工智能概念及其应用场景,是否熟悉Excel常用函数测试研究生在信息技能方面的程度。有77%的研究生能够从5个备选答案中找出3个正确选项。在Excel函数和语法测试环节,只有49%的学生回答正确。

在计算思维方面,重点测试了研究生能否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模型和算法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回答正确模型转化试题的比例为64%,具备程序设计核心思想的比例为74%。

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

调查问卷通过2个主观题和1个客观题测试研究生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主观题数据见表3。

表3 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

有88%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或基本能够正确注明和引用参考文献,9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上完全或基本能够对个人隐私问题做出明智选择。

信息素养教育经历与需求

被调查学生中,有64%的学生回答最近一年从未参加过信息素养培训讲座,有31%的学生参加过1~2次。42%的学生从未修读过信息素养课程,还有58%的学生至少修读过一门信息素养课程。

在信息素养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对于数据分析工具、常用数据库使用、信息检索步骤及策略、信息和知识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出迫切的需求。

结论与建议

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教什么?

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是学术研究生学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从事研究活动时文献收集与整理水平,进而决定学生学术洞察力、鉴赏力和判断力。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他们对于常用的信息概念、技术和工具比较熟悉,具备一定通用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并且在基本信息素养、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自我认知比较自信。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要突出学术能力和学科特色,重点提高他们学术信息检索、评价和利用能力,包括:如何在学科背景和语义中定义信息需求?如何高效地查找和评估研究该领域所需数据、资料和信息种类?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和归纳,能够为丰富该学科领域知识做出积极贡献?

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怎么教?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信息素养嵌入式课程和慕课是信息素养教育比较好的形式。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自从1959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蒙蒂思学院诞生以来,已在欧美国家大学逐渐普及,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学开展了积极实践。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学科馆员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其次,国内外各种在线学习平台上已经积累了丰富课程资源和丰富的信息素养优秀课程。因此,通过翻转课堂或者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信息素养选修课程,既可以解决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和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让优质信息素养课程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学生。

学术信息素养教育谁来教?

智能化时代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为图书馆信息检索、数据库利用、信息检索与实践等内容,需要从传授技能型转向培养计算思维能力,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拓宽获取信息渠道,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和数据分析能力,学术型研究生需要掌握编程语言、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传统以图书馆、研究生院、教学院系为单一主体开展学术信息素养的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学术信息素养教育综合化、智能化、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在现有教育模式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和技术能力,建立跨学科、跨单位成员共同参与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有利于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创新现有教育场景,从而加速推动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变革。

结束语

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研究所需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为将来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在现有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财经大学部分在校学术型研究生进行测评。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不断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及评价工具,希望本研究对学术型研究生信息素养水平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姜姗姗、傅川(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几位专家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研究生的能力量化指标
清华大学 研究生招生
又有硕士学位停招?!快快快及时止损
研究生和硕士的区别有哪些
没有毕业证只有硕士学位算不算研究生学历?
读研与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