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分享丨运用大数据破解教育变革难题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全校围绕“理架构、夯基础、搭平台、集数据、融应用”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了有线网络的全覆盖、公共区域的无线覆盖,搭建了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推进“智慧南理工”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用高效、专业与安全的校园信息化增强师生获得感与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使其更好地服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点围绕“五个层面、两个体系”(综合网络、硬件平台、数据平台、公共平台和智慧应用等五个层面,以及安全体系和运维体系),按照“基础网络智能化、计算存储容器化、共性能力中台化、师生服务碎片化、决策支持可视化、网络安全体系化”推进发展(如图1),这个发展方向任务也凸显出教育现代化建设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需求。

图1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整体框架

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色包括:推进网络日志集中,通过日志数据分析实现DDN(数据定义网络);推进学校虚拟化平台容器化转变;构建业务中台,丰富共性能力供给;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向“一网通办”迈进;汇集全量多维数据,运用大数据和AI,推进决策支持的可视化;构筑安全防控和管理体系,严守网络安全防线;推进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安全、便捷的信息化环境,满足师生及学校发展的需求。

1

夯实基础

支撑教育现代化

  • 学校对校园网技术架构持续进行优化,实现校园网主干的万兆升级;

  • 探索智慧网络应用,运用SDN技术并结合日志大数据分析,建设智能可管控的校园网络;

  • 持续推进虚拟化平台建设,采用主流超融合技术架构,提升基础保障平台的效能;

  • 大力推进“提速降费”工程,逐步推进校园网0资费,用户带宽由6M提升为20M;

  • 持续推进学校大门禁平台建设工作,完成校级平台与现有各类门禁系统的整合,实现全校统一、管理完善、数据流转顺畅的门禁体系,在疫情防控期间就很好地将师生的权限体系与门禁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疫情期间人员管控的精细化管理;

  • 推进学校IT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建设完成了IT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IP资产的在线管理,并可与外网开放、资源回收及漏洞管理等业务流程实现对接;

  • 建立网站群管理模块,实现部署网站的管理;

  • 建立白名单管理模块,对接白名单申请流程,联动智慧网络平台,实现对白名单资产的有效管理;

  • 在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公共区域,无线校园网实现免费开放。

2

数据汇聚

破解教育变革难题

搭建数据中台

推进数据治理

对所有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清洗、抽取、转换和归仓入库。实现了26个业务系统、共计11416张数据表、3.4亿条数据的清洗入库,构建了六大类主题数仓集市,实现了“人、财、物”相关核心数据的全量集中与标准化清洗治理,为学校线上业务开展提供了全面、高质量的数据源。2021年对教师数据开展了专项治理,目前已完成大多数系统教师数据的对照清洗。

依托数据治理

推进数据服务

构建了学校统一数据服务开放的体系。该体系已提供校内的所有数据流转及数据调用,接口调用次数近千万次,持续消除我校的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在实现了数据互通及治理的基础上,完成迎新大屏、学生返校大屏、教职工防疫大屏、学生安全管理大屏、打卡统计、教学平台使用统计等数据展示工作。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资助生筛选,助力学校“暖心饭卡”工程,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暖心资助”,真正实现了“精准扶困”;协同保卫处共同打造校园安全,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安全管理,创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极大助力了平安校园建设,得到了学校及公安部门的高度认可;建设了智慧网络平台,联动无线网络、防火墙、上网审计等设备及系统,实现统一运行分析、异常检测及智能预测等功能,提升学校IT资源管控和运维能力。

提升数据质量

探索智慧学生

重点治理师生数据,数据经清洗转化,进去数据仓库,形成标准统一的权威数据,问题数据反馈源头部门修改,解决数据质量闭环,提升了数据质量,更好地支撑业务使用。

完成智慧学生管理系统搭建工作,围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全展开预警分析,同时可以为不同的管理角色提供管理决策报告,此外还针对学生个人的画像分析和基于校园电子地图的学生信息查询服务,更好地辅助学生管理工作。

3

优化管理平台

提升治理能力

让数据多跑路

让师生少跑腿

借助于流程引擎,对接智慧理工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图2)、全量数据中心及统一通讯平台,在PC端门户无缝嵌入申请审批应用,并于移动端同步新增“申请审批中心”,实现审批流程快速上线,同时便于师生掌上填表与审批。目前已实现众多流程服务组成的一站式服务;推出自助服务平台,代替线下办事大厅,简化相关材料打印申请流程,实现多类文件自助打印,减轻了师生和工作人员负担。

图2 南京理工大学统一身份认证界面

打造了校级综合人事系统(简称“大人事”),经过两期建设,打造了多个碎片化服务,加强各类人员信息共享与人事管理;学校新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大OA”)是由会同业务部门共同构建的又一全新尝试,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校级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强化了校级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切实提升了管理水平。大OA和大人事无论是理念还是建设成果都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大创新。

此外,建设了学校迎新离校系统,实现了招标采购二级管理全程流程信息化,实现了“大预约”,包括体检预约查询、自助挂号、活动预约、场馆预约等等。

推进系统建设

打造一站式服务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学校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识别及权限管理等;不断推进综合服务门户的建设与升级,整合服务及应用,打造了人性化、碎片化的“一站式”门户,目前门户已承载对接了300多个校内应用及服务。

同步打造涵盖微信企业号及独立APP的移动服务门户,实现汇集信息咨询、业务查询和日常服务为一体的移动校园微门户;建立统一的任务中心,汇集各应用的待办任务,提升用户体验;建立统一通讯平台,提供公共接口对接学校系统,为师生提供短信、微信、邮件等全方位的消息发送服务。

建设党建系统

实现业务全覆盖

建设“全校基层组织生活信息化平台”,按照“统一平台、分级管理、上下通达、着眼长远、便捷高效”的原则,开发完成“全校基层组织生活信息化平台”,实现支部党员的生活记录、二级党组织会议记录服务,维护党组织及党员数据。

建设院系党建平台,尝试从个别试点到综合应用,积极推进院系党建信息化项目的上线,推动党员及党组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现学校从党组织到党支部的全流程监控。

4

汇聚教学资源

资源共建共享

上线资源平台

汇聚校内资源

学校上线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平台集录播教学资源、党建与宣传教育资源等海量电子资源于一体,与智慧校园高度融合,支持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功能模块,教师/学生可按照角色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同时支持教师/学生自主发布资源。在此基础上与数据分析平台相结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全过程,支持学生的学业分析。

平台发布至今,已吸引教师1500余人,自建课程4000余门,上线学习学生30000余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好地支撑了师生的在线教与学。

汇聚校外资源

做好服务保障

疫情期间为校外师生提供数据库资源保障,加入CARSI联盟(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目前已成功对接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Nature、IEEE等数据库资源,师生无需校园网环境便可通过各种终端访问相关数据库资源,为师生访问校外资源提供了便利。

5

筑牢安全体系

强化安全管理

确定体系架构

加强政策宣贯

延续信息化三级管理架构体系,落实了网络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运营、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网络安全责任从学校层面落实到每个部门;网络安全制度建设上,制订并下发了《南京理工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暂行)》《南京理工大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暂行)》,为学校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优化管理、技术架构

管理层面,持续加强外网访问白名单管理,权责落实到位,督促外网开放系统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不满足要求的站点退出白名单;完善学校应急响应机制,优化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工作;完善线上信息资产管理体系,推进信息资产收集与梳理,实现IT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技术层面完成了网站群平台的等级保护测评、整改、复评等工作,完成了智慧理工系统首次等保测评工作;加大了数据安全保障力度,加强校内数据管理,保留数据运维日志,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对数据的审计监控;持续优化网络安全架构,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预警体系。

推动建章立制

落实网安工作常态化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日常工作机制,安排人员定期对全校网站及系统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出具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针对学校网站及系统的具体情况,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以满足学校网站及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教育信息化,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通传统教育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打造教育新动能,为教育发展开辟新空间。

南京理工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坚持需求引领,聚焦智能化校园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积极拥抱和探索教育信息化2.0引发的高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变革。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8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 要素与功能研究
你真的理解能现在的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转型 | 2023潍坊校园优秀案例来啦①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信息化条件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上海市多维发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