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世间,有没有一个好吃、好看又好种的完美品种?

施泽彬在查看“新玉”的发育情况

“'新玉’之后还有什么新品种?”我从2014年创办《花果飘香》公众号之后就很少再做梨方面的试验,跟施泽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除了2018年那场品鉴会上偶遇“新玉”之外,再也没听说有新品种问世。
“有啊!”施泽彬列举道:“'浙梨1号’、'浙梨4号’、'浙梨6号’……”
“现在就叫'浙梨几号’了?”我惊奇地发现长三角三地农科院的梨新品种命名方式都趋于系列化,江苏省农科院选育的叫'苏翠几号’,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叫'沪晶梨几号’。我还跟选育出“苏翠1号”等系列品种的蔺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调侃过:这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育种圃里的实生单株
“你要取个好听的名字很难。”施泽彬解释道:“最好听的就是'西子绿’,又有杭州的地标符号,又能表达品种的特性,就像一位美丽的西子姑娘。问题是我们想不出来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这边又要认定新品种,没办法就用'浙梨几号’了。”
我笑了笑,忽然想起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壹兄弟俩的名字,老大叫“朱壹”,老二叫“朱二”,让人过目不忘。从品牌策划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只是不能多,就像苏翠系列一样,我就记住“苏翠1号”,后面的品种记忆点为0。
“现在排到几号了?”我询问道。

“翠冠”属于中间色,花脸
“'浙梨6号’,但是跳过去的。”施泽彬说:“我们搞了两个系列,一个是绿皮系列,都是双号的;一个是褐皮系列,都是单号的。像'浙梨1号’就是褐皮的,果个最大。”

我数了一下,从最早的“翠冠”,到最晚的“浙梨6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已经选育出10个品种,但目前在市场上能立足的却只有“翠冠”和“翠玉”这两个品种。而这个比例和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中已经是非常出类拔萃的,更多的只是几张新品种的证书而已。

浙江新理想农业公司的工人们在采摘“翠冠”
从体制内出来之后,我对自己在体制内外所做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表述:体制内是一个圈,核心是课题、论文、著作、专利(品种权)以及领导交代的任务;体制外是另一个圈,核心是市场。两个圈有交互点,但这个交互点往往不大,基本上是各玩各的。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偏差?”我问施泽彬。相比之下,我这位学长是位很接地气的科技工作者,2021年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本来应该是没有偏差的。”施泽彬说:“因为我们选育出来的品种都是要给农民种的,农民种出来是要卖给消费者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水果?一定是又要好吃又要好看,这也是我们育种的目标。但问题在于我们选不到那么好的品种。”

施泽彬在品尝大棚里的“翠玉”口感
“就比如当初我们用'西子绿’和'翠冠’进行杂交,希望把'西子绿’的外观和'翠冠’的内质都遗传下来,最后选出来的'翠玉’在外观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子绿’,但在内质上还是欠缺一点。”
“你这么看'翠玉’以后的前景?”我追问道。这个品种的优缺点刚才已经聊过一遍了。
“它成为早熟梨的一个主栽品种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有20多万亩了。”施泽彬说:“它并不是不好吃,是因为采得太早了。如果留到九成熟,它的品质是过得去的。但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一定有一部分人会去抢早期市场。”

正进入采摘期的“翠玉”
“从市场的角度看,'翠玉’商品性好,成熟期早,我就早采,糖度标准10%。”这个糖度标准是我顺口说的,如果按照专家们的标准,优质早熟梨的糖度要达到11%,但市场上对“翠玉”其实是没有糖度要求的,只要单果重达到半斤即可上市。“就凭一个'早’字,你觉得它能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能生存下来。”施泽彬说:“我们所里有位甜瓜专家说,老百姓对水果其实没有那么挑剔,因为他们平常吃不到我们认为好吃的水果。他们认为梨就是这个味道,水分多,有点甜味,所以他可以接受。如果我把这个梨拿给孙钧(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水果首席专家)吃,他马上就会说我,这么差的东西……消费群体不一样。”

专家们在早熟梨评优活动中打分
“这就是专家和消费者的区别。”我笑了笑,不要说是孙钧,就连我身边的朋友也经常吐槽说,为什么她们在市场上买不到这么好吃的水果。

“接下来还有什么目标吗?”再过3年,施泽彬就到法定退休年龄。从一个人的成就来看,也基本上到顶了。
“主要是给年轻人铺路了。”施泽彬说:“我原来的目标是6个品种,褐皮系列早中晚,绿皮系列早中晚,这个目标已经超过了。现在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再扩大一下范围,把原来的早中晚扩大到特早、早、中早、中、中晚、晚6个品种,就是要12个品种。”

育种圃的品种(系)展示区
“在浙江搞中晚熟品种有没有价值?”我质疑道。浙江乃至整个南方的优势都在早熟上,上市期一旦与价格相对低廉的北方梨碰上,几乎没有活路。“秋月”在南方没有兴起,除了缺乏配套技术的原因之外,更主要是没有市场。
“我们也不是一定要推广多少面积,作为育种单位,我们要有这样的品种。”施泽彬举例道:“比如'浙梨1号’,大果型,中秋节上市。当时我们的育种目标就是礼品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像日本这种两个装的礼品盒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的重点还是早熟品种。”
“现在不是有国家产业体系嘛,你们不仅为浙江选育品种,也可以为全国选育品种。”我忽然想到农业部在2009年设立的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绍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下设21个专家岗位和21个综合试验站。施泽彬是育种岗位的专家之一。

施泽彬(左)向张志发介绍“新玉”的品种特性
“对!我们现在就是为全国选育品种。”施泽彬说:“比如张总(张志发)的丰达公司是北方的种苗公司,他对'新玉’就很感兴趣,在河南、安徽都推广得很好。”
“如果单从果实品质来讲,拿'新玉’和'秋月’相比,它的差距主要在哪里?”我又想起被张志发定义为“早熟秋月”的“新玉”。
“形状达不到。”施泽彬说:“'秋月’的外形很圆整的,没有那种高高低低,而且品质也非常好,我们现在的品种还达不到它那种水平,还有欠缺的。”

梨王大赛上的“秋月”
“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们现在对标的品种就是'秋月’?不同熟期、不同色系搭配的品质类似于'秋月’的系列品种,差不多就是你们今后的育种目标?”我推测道。
“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施泽彬补充道:“'秋月’现在是日本优质梨的代表品种,我们肯定要把优质的品种作为自己的标杆,不然没目标了。我们还有一个目标是'苏翠1号’,我觉得在南方,早熟还是很有优势的,像现在很多人已经采完了,钞票到手了。”
“你怎么评价'苏翠1号’?”我饶有兴趣地问道。这是兄弟单位培育的早熟品种,这几年风头正盛,消费者的评价也比较高。

从左到右:“翠冠”、“苏翠1号”、“翠玉”
“'苏翠1号’优点鲜明,成熟早,品质优,但缺点也多。”施泽彬说:“反正一个品种是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包括'秋月’也有不少缺点,前两年我们碰到果肉木栓化的问题,而且在南方不容易形成花芽,而'新玉’又太容易形成花芽了。所以说,真正把这些品种发扬光大,一个品种需要一套技术。如果你用'翠冠’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苏翠1号’或者'新玉’,那就完了……”

言谈中,我渐渐勾画出眼前这位为培育优质梨新品种奉献一生且做出重大贡献的学长的人物轮廓,为人随和,态度严谨,言语谦慎,追求完美。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性格还决定了选育的方向,所以施泽彬一生都在追求好吃、好看又好种的完美品种。

施泽彬在资源圃查看新品系的生长情况
但反观这30余年来能在南方市场立足的两个品种,无一不是个性鲜明,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翠冠”,口感最佳,是早熟梨的品质标杆,但外观很丑,满脸锈斑;“翠玉”,上市最早,商品性最好,但糖度偏低,缺乏风味。
又早又优,才是南方梨果市场的真实需要。

2022年6月2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熟梨新品种苏翠一号梨苗是否值得去大面积推广种植
苏翠一号究竟能不能种?
【分享】梨优新品种简介(一):玉美人、红宝石、超酥梨、中梨4号
红梨新品种红啤梨品种介绍
最大的梨是什么品种
2020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观摩交流会暨江苏好品种——鲜食玉米展示观摩活动在苏州举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