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人一日游之二:松江的方塔园和醉白池

坊间有这个说法: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松江。说松江是上海之根,是有根有据的。就以语言为例,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老城厢通行的语言,就是以松江话为基础的上海闲话,直到1920年后,到40年代,大量江浙一带移民涌入,语言交融,才逐渐形成了上海的“市区话”,但老派上海话里仍然还带有明显的松江语音。如果用行政区划的变迁来看更能说明问题,昔日的上海是松江的一个县,而今的松江则成了上海的一个区。真可谓沧海桑田。

松江历史悠久,文明积淀丰厚,在诸多的文化遗迹里,就可读性而言,我还是喜欢方塔和醉白池。

初见方塔,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同事家住松江,邀请我们几个徒弟辈的去他家玩,而这位师傅的家就在方塔附近。那时的方塔还没有得到修葺,处于“原始”状态。记忆中,一座高高但又有些残败的古塔立在一地残砖碎瓦之间,四周杂草丛生,夕阳下,显得古朴苍凉。

松江方塔又名兴圣教寺塔,位于原松江城厢镇东南三公街,始建于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4年)。塔高42.65米,塔身九级,因沿袭唐代砖塔呈四方形,俗称方塔。至元代,寺毁塔存,明初在此修建了城隍庙和兴圣塔院。1937年抗战爆发,庙、院等建筑悉数被毁,只剩下这座方塔。方塔建成后的几百年里,虽曾几经修葺,但毕竟经不起岁月与战争的摧残,到解放前夕,塔下围廊全废,塔内木结构大多被毁,扶梯也仅剩一层。直到1974年5月,当地政府出资2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方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1978年,上海市政府又决定以方塔为中心,修建一个历史文物公园。公园的修建前后分两期进行,共用了四年时间。1982年5月起,取名“方塔园”的历史文物公园逐步对外开放。

松江方塔,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姿态

方塔园占地182亩,设有两个大门,东门和北门。我是从方塔南路上的东门进入方塔园的。一入园就能见到方塔那高耸的塔尖,我顺着园中被一大片竹林和其他树木夹着的小道,朝着塔尖方向踱步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方塔前。方塔的周边铺着石板,长宽各十许米见方的样子,东面和南面砌有高高的围墙,北面则立有一堵六米宽的明代照壁,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是松江府城隍庙前的屏风墙,建园时始迁于此。约30平米的照壁面上精雕细琢有走兽、树木、花卉、珍宝器物等图形,是目前发现的上海乃至国内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又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

方塔前的明代照壁

我徘徊在方塔前观察良久,不见有人登塔,一问才知,为保护古建筑,封塔已有时日,过去出资5元是可以登塔观赏的,九层的方塔最高时可以登临七层。

方塔北侧即景

方塔的东面有一座陈公祠,是为纪念清末民族英雄陈化成而建。陈公祠原位于松江西塔弄底,1999年末因道路改建,祠堂按原样迁建于方塔园。

方塔北侧有天妃宫,是上海地区目前唯一的妈祖庙遗存,原位于上海河南路苏州河桥头,始建于1883年,因市政建设原因于1978年迁建于此。不巧的是,近段时间天妃宫正在修缮,无法入内一探究竟。不过,总感觉把妈祖庙迁入方塔园是否有点牵强,虽然迁于此后,香火仍旺。如果把妈祖庙迁到靠海的哪个公园去,岂不更有意义?

方塔的南面是一片湖泊,不大,但也能荡舟其间,园内提供付费划船游玩项目。方塔的西侧,建有以董其昌命名的“其昌廊”,长约二、三十余米。

其昌廊

有意思的是,我在园内小道边见到有“五老峰”的指示牌,顺着所指方向一路寻去,却见四周平地,不见有“峰”。纳闷间,便向园内工作人员询问,才知所谓的“峰”,是五块矗立在一个院子内的太湖石。据考证,这五块太湖石原是明代画家顾正谊“濯锦园”故址里的遗物,属太湖石中精品,因形态酷似老翁而取名“五老”,分别称之为迎客老头、矮老头、高老头、瘦老头和送客老头。

五老峰

方塔园北门

从方塔园北门出来,右侧过马路,乘上松江26路,途径6个站点,不用半个小时就到了醉白池西大门。松江区域内的公交车费上车一元,无论远近。这个价格在上海市境内独一无二,配得上松江的文化底蕴。

醉白池西大门

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面积76亩,追溯起来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一一谷阳园。到了清顺治至康熙年间,松江进士、工部主事顾大申,因仕途失意,还乡隐居,购得此旧园后重建。顾大申是著名画家,松江画派后期的主要人物,并擅长诗文。他效仿宋代宰相韩琦因仰慕白居易而建醉白堂,于是将重建的这一池园题名为“醉白池”。

醉白池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总体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的风貌。

醉白池里最具特色的是其碑刻书法,园内收藏有元代赵孟頫真迹《前后赤壁赋》石刻、清代《云间邦彦画像》碑刻等珍品。

醉白池

园中布局以一泓池水即‬醉‬白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园内古木葱笼,亭台棋布,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十鹿九回头”石刻、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

池塘边亭楼上白底黑字的“醉白池”三字为当代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1972年的墨宝。

这是醉白池的早期匾额

深秋,立在醉白池水面的残荷

深秋残荷

读书堂

见山厅

乐天轩

雕花厅

雪海堂

园内还藏有一块石刻一一“十鹿九回头”。这块石刻原立于松江普照寺的石桥栏坊上,石刻呈略长方形,边长一米,画面上有十只梅花鹿在奔走,有七只鹿在回头张望,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这是块反映松江历史传说的石刻。松江在江南历史上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之一,外出当官的人,十之九人都是思念家乡,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意思就是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都要回来富庶的家乡的。所以“十鹿九回头”就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不过,尽管《松江府志》中描述的石刻是“阳纹隆起,头角峥嵘,其一顺向,余皆反顾”,而实则石刻上是七头鹿在回头反顾。初建于晋代的普照寺(原称大明寺)在明清后毁尽,唯这块石刻几经波折尚存,是为幸事。当然有关石刻中十鹿的传说和含义还有另解,就见仁见智了。

十鹿九回头石刻

来到醉白池,必然会提及的另一位历史名人就是董其昌了。

园内的董其昌塑像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明代松江华亭人(今闵行区马桥)。著名书画家,“华亭画派”代表人物,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一生亦官亦隐,从三十五岁走上仕途到八十岁告老还乡,其间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唯独对书画倾其一生。在绘画上,董其昌博采众长且独树一帜,在明代就享有“南董北米”之说(董其昌、米万钟),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是“华亭派”的首领。在书法上,他的成就极高,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八法”无所不精。直到清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其昌的书法为宗法,甚自亲手临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使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地位能同苏轼、赵孟頫并驾齐驱。

园内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董其昌博物馆展品

《余清斋法帖》题额

与园内其他地方相比,博物馆内显得格外清静。博物馆面积不大,藏品不多,仅有的几件与董其昌有关的藏品也都是复制品或照片。而大量篇幅介绍的是“云间书派”的相关内容,所说的云间书派也就是松江地区历史到现在书画自成体系的一脉传承。

云间书派展览

这里不能遗漏的是,醉白池在被顾大申购入并改建成为“醉白池”之前,董其昌隐退闲赋松江时,曾接手过这园子,并在这里兴过土木,建造了包括“疑舫”在内的几个建筑,透着董其昌乐于归隐、陶醉自然的心境。

疑舫

这是一个石舫,也就是所谓的旱船。董其昌之所以为之取名为疑舫,是因为从这个视角看,究竟是屋还是舫,心有存疑,干脆就取名:疑舫。

居中一块就是“廉石”

醉白池所存的这块廉石可谓是上海的名石之一,是明代书法家张弼的遗石。张弼也是松江华亭人,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后被排挤出京,任江西南安知府,为官六载两袖清风。离仼前在当地山上觅得这块形态特异的青石,返乡时随同运回了松江。乡人将此石称为“张弼南安廉石”,1931年张弼后人把此石献给了醉白池,被安置在了乐天轩东侧的翠竹丛中。

滿池残荷说秋凉,不见枯篷暗芬芳

秋日凉,残荷滿池塘

园中处处景,此景偏一偶

一处庭园一处景,一石一树皆风情

此处多留流连,识得亭与榭

墙外楼台墙内影,醉白池内处处景

醉白池有内外园,石拱一桥连两边

长者闲来聊古今,古往今来今胜昔

醉白池的老大门

醉白池内古树名木众多,繁花异草纷争,素来有“春赏牡丹夏观荷,秋来赏菊冬瞻梅”的美誉。我此时来到醉白池,已逢深秋。牡丹早过,莲荷已败,梅开需时,唯有菊花在秋日的阳光下私语着,绽放着壮年期的美丽。

不与百花争春艳,独善其身在秋野

俩人才能合抱的梧桐树

庭院里的百年腊梅

从醉白池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半余,虽游兴未减,惜时日不早,赶回家还需时辰。好在醉白池就在近邻,春夏秋冬四季皆景,一石一木都有灵性。想来了,走一回,与古物叙叙史,与美景舒舒怀,岂不正是退休生活的好消遣?

2023-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江醉白池~皕年兴废池为鉴 异代风流石可扪
来见赵孟僩的赵孟頫,在上海松江这棵古樟树下,找到了自己的“瓦尔登湖”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醉白池(四)读书堂、赏鹿厅
上海古典园林 松江醉白池
这样的旷世奇才居然被遗忘了
大观园:【沪园】【上海23】【枫泾、方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