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鞋酸奶果冻”凸显公众食品安全焦虑
“皮鞋酸奶果冻”凸显公众食品安全焦虑

    【阅读提示央视记者爆料老酸奶含明胶 或添加破皮鞋熬成 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4月9日)凌晨始,一条关于酸奶和果冻中所用凝胶来自破皮鞋的消息再次震惊了中国人。通过微博传播的这条消息,引起了公众的极大不安。虽然作为消息源头的微博被用户自己删除,但是,有关“破皮鞋”带来的惊恐和疑问却并不能在瞬间被“清零”,恐怕将长久地留存公众心里。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得不承认,许多中国人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尽管他们常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防范食品生产商的“下毒”之举,但是,一些食品生产商的恶行,总是超乎公众怀揣的“恶意”所能覆盖的想象范围。之所以超出公众的想象,倒不是因为那些食品生产商的所作所为早已突破伦理道德底线不知几何,而是因为许多破沉“底线”之下的产品,其“发明创造”需要的却是惊世骇俗的异质思维和大胆想象,应用的分明还是不简单的技术呢。不是么?能把破皮鞋和酸奶果冻联系起来、并“塞”进酸奶果冻的思维和想象,该是多么活跃的思维和多么大胆的想象啊!

    所以,最近一些年,每有媒体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不论其情节多么荒诞,手法多么离奇,结果多么不可思议,许多公众却都对此笃信不疑。这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已在公众心里积忧成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已经成为影响其生存安全的最大问题之一。整天为一日三餐担惊受怕的人,何来安全感,又何谈幸福感?

    每每曝出食品安全事件,两部分人总要立刻出来露面。一是生产厂家,出来否认;二是有责监管部门,出来安抚。但是,这两部分人,公信力欠缺,信誉度极低。它们的否认和安抚,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从反面证明事情的存在和再次透支自己的信誉,以自己的丑行演绎着“欲盖弥彰”之世说新语。

    前两天闹的沸沸扬扬的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其前后经过,为公众何以要怀揣“最坏的恶意”作了最好的背景说明。在这起还没有平息的螺旋藻铅超标事件中,有责部门检测出的铅超标产品,经过生产厂家的公关之后,竟然摇身一变,全都成了合格产品。在此,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能使有责部门不惜以自己的公信力为代价,在大庭广众的众目睽睽之下,甘愿自打嘴巴,自取其辱?

    相比生产铅超标螺旋藻的厂家,“皮鞋酸奶果冻”的生产商则要幸运得多。据“皮鞋酸奶果冻”的消息来源称,揭露这一惊人之举的新闻本来要在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播出,但是,最终却没有播出。

    那么,事已至此,对酸奶果冻的产品质量负责监管的有责部门,是把“皮鞋酸奶果冻”的消息作为一则“网络谣言”去追查呢,还是去有关新闻单位调取线索,顺藤摸瓜,查清事实,给公众一个回答,以解公众之忧呢?当然,有责部门也有可能采取干脆不闻不问的态度,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以自己的淡定来安抚公众的焦虑,让“传闻”自生自灭。

    铅超标的螺旋藻也好,“皮鞋酸奶果冻”也罢,其问题究竟存在与否,在当今社会的信任链条不牢固甚至有间断的情况下,最好的澄清办法,就是进行公开的听证。生产厂家、有责部门公开回答来自公众的疑问,公开相互对质。甚至,可以学习中国足坛的做法,因为“黑哨”而信誉尽失的足球裁判不可靠,就在关键场次比赛中请来国外的裁判。对螺旋藻和“皮鞋酸奶果冻”,也同样可以请国外的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来参与调查和公开听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旧皮鞋竟然能做成果冻、老酸奶??不要再吃了,狂想吐!
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
臭皮鞋怎么成“味美”老酸奶
皮鞋变果冻 你还敢吃吗
“不细说”揭不开食品安全黑幕
微博:喝老酸奶=啃破皮鞋 官方:京从未检出工业明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