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谢邀!王阳明提出的完整理论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致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实践,格物致知的工夫去达到良知的状态,良知与我们一般意义良知有所不同,中国文字本来是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不同意思。

王阳明这里的“良知”是指纯净如赤子之心,如圣人之心,没有被各种私欲或各种道德评判干扰或污染之心!比如佛士说的明心见性后的佛心,道家讲的得道后的道心,阳明说的良知是圣人无私无畏无污的一颗圣心,具有无量光明,具有全能特性!如果各位朋友看过刘丰教授讲的关于高维理论就更容易理解王阳明说的理论!知是人天生的本能,如果以圣人之心去觉知事物,就是良知,如果以恶意去、偏执、贪婪等等评判标准去觉知事物的就不是良知,而人本能均具有本能良知,如恻忍之心,人性具足,释迦摩尼成佛出定时说过一句:人人本性具足一切知慧德相。这里道理是相通的。

好,知道什么是良知的状态!再去理解知行合一就好理解了。王阳明说:“如今人尽皆知父当孝兄当悌者,却不能孝不能悌,便是知与行分明两件事了。此已被私欲隔断,不知知行之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句话很明白,能做到的才是真知,做不到那是不知,所谓的“知”是被私欲蒙蔽了。比如现在很多人说的,没有任何借口也是有点类似这个道理。他还举例说,“知痛”,必然自己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然寒了,“知饥”必已饥了。知行是分不开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良知人人具足,但很多人是被后天私欲蒙蔽了,才知行不一,知行不合一就是不知。所以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的过程。阳明说的知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要让你的行为到内心的良知是一致的,现在不很多人,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做不到然后悔恨终身吗,子欲养亲不待了吗,如果你从头至终都是知行合一,你会问心无愧,你不会悔恨!

人天生就能觉知好与坏,善与恶,所以要修练身心,让自己能十分清晰地聆听到内心至善的声音,并按之而行!如圣人教导,见善扬之,见恶克之,身心同修,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都是圣人种子,人人皆可为圣人!

高深的理解不了,跟自己相关的就是说:别光练嘴。

以前的夫子们总比想些天下大道,什么是理什么是器,皓首穷经天下还是那个卵样。跟现在的专家和某些创业找投资的人一样,聊趋势、聊模式、聊市场,说如何如何能改变世界,找到钱之后就烧钱,三年内死翘。世界改不改变完全与己无关。

什么东西都懂了,没什么用,格物致知,格到极致,竹子也变不成篮子。所以需要去做,做了才能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明朝或者改变世界。

但是它和just do it还有区别,就是长个脑袋得用用,道理还要懂,格物还是要格的。

王阳明的理论放在当时,是告诉天下人怎么成一个圣人。个人看待知行合一,是告诉自己怎么别成废人。

谢谢邀请!

知行合一,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

“知”就要去执行,如果觉得道理知道。

但是没去落实执行,就不是知行合

一。因为“知”等于是理论,“行”等于

是实践。理论和实践之间又有不可

控的变量。打个比方,你有很好的

商业点子,如若你没付出行动,它

也只是想法而已。所以要想成功,

不仅要有想法也要有付之行动!

“知行合一”,不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知道道理就要去实践。在阳明学中,“知”为良知,可以解释知行合一为“致良知”,阳明学就是致良知的学问,在阳明学中,知和行从来就是一回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能行,就是不知,良知是人人具足的,只是后天为私欲隔蔽了,所以知行才不合一(其实是不知)。

比如人人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为什么天下不孝子孙这么多呢,阳明的解释是心被私欲所隔蔽,就好像太阳被浮云遮蔽一样,有孝顺的心,那么就会有孝顺的行为,并不是做各种冬温夏清的仪节这就叫做孝顺父母,否则戏子也可以在戏台上表演出冬温夏清的仪节,但是不可以据此就说戏子是孝顺的,真正的“孝”是要顺着这颗孝心的天理,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冬温夏清的行为,冬天会知道父母冷了要多保暖,夏天天热会使父母清凉。

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良知就是天理,所谓穷理尽性应该在心上求,而不应该假于外物。这些理本身是存在于我心的,即良知,只要不断地存养天理,使良知不被私欲间断,在具体的事中去致吾心之良知,这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知行合一,其实和学佛、学道一样,都有三个大前提!第一,必须为善去恶,不然搞成为恶去善的‘知行合一’的话,必有奇祸!第二,都有静心、养气的大前提!在佛道是静心,在儒则为养气!形式、内容不一样,但都是让自己慢慢学会自己掌握自己而已!然后,围绕着佛道的静心,又产生出了忏悔、改过、拜佛、念经、持咒、画符、行善、积德、加持等等辅助的手段,目的都只有一个,让自己身心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容易静心、空寂!儒家的养气,则又有些不同的方法!诵读诗书,在声、口、意中感受、凝炼词章中的圣贤的意蕴!在琴棋书画中净化、融合自己的身心意!使其慢慢能时时、处处察觉自己任何身心的变化!此时两者稍有不同,佛道一开始就主张身心意俱化,直达天道,而后自度度人!儒则不然,儒一开始就主张身心意慢慢合一,内化而为天道,渡人自渡!不过,就我来说,佛道儒是必须都要学的!因为佛道儒几千年斗争、交流、相互吸收,三者有很多交叉、混杂的地方,如果不三者共参,既学不通,也不能理解中国的社会,更加不能真正融入社会!第三,道家对天地宇宙规律、对人性的认识和使用我们要知道!佛家对修心的各层次最为详细的解读我们也要知道!儒家的忠恕、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中、正、善恶对错等等等等的真正道理我们也要知道!一句话,把经典先熟记于心,熟读各个版本的解读批语,机缘一到,外物一刺激,然后突然想到某句话、某个故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而我们学习经典其实这样才比较好!最后,我的真实感受,劳动改造人心、人性、人身,这是真的!然后,一个人,必须善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至少自己知道自己是错的,也承认自己是错的),这样才会打碎自己旧的思维、行为习惯,进而慢慢产生新的行为习惯!一个人,对万物越恭敬、越谦卑,反过来就会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恭敬、越来越谦卑!因为万物本身没有喜怒哀乐,我们看到万物有了喜怒哀乐,其实这个喜怒哀乐就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是我们的心因为万物刺激而动心进而产生了万物在心上的投影!所以,我们爱万物,其实也是爱自己,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去掉‘我’这个概念的过程,去掉‘我执’的过程!最后说一点,眼前有一座山,那么眼睛一次只能看到一个方向!我这些话,也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表达到,真的是诚惶诚恐!很害怕意思不准确因而耽误、影响了别人,再此说声抱歉!

  • 知行合一是什么?
  • 知,即认识。行,即实践。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説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説一箇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説一箇知,又説一箇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説箇知,方纔行得……某今説箇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认识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还要去践行,方可不亦乐乎。学了交通规则,道路安全法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 ,开车不闯红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不都是知行合一吗?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

“知行合一”表面的意思是知道事情的规律,然后顺势而为。这里知和行在过去的时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暗合着顺其自然。举个例子太阳的东升西落和人类的行为活动就是知行合一,而这种知行合一是非常的顺其自然,对人类最有利了。而小的方面例如大家都知道未来中国农业的走向,却无力去从中获得利益,这叫知而不行。而有些人只知道努力却通过诚实肯干起了家,可能暗合着一些规律,这就行而不知。知行合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习录摘录(中)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万化根源在乎一心 有情欲横流的危险
时势造英雄,而王阳明不属于任何时代,他的心学智慧你不懂!
王阳明:五百年来第一人。
《传习录(二)》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