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艺验证前的风险评估策略与方法系列之五

以板蓝根颗粒为例,讲述如何在工艺验证开展之前,对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步骤进行拆分,如何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以便宜便于更好的理解工艺,确定工艺验证过程中重点关注哪些质量控制要素,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决定工艺验证的程度。



板蓝根取工艺包括称量、投料、煎煮/过滤、合并浓缩液、醇沉、过滤是/离心、回收乙醇/浓缩、收膏。关键质量控制点如下:

1、称量、投料

称量、投料必须进行控制,因为称量、投料的处方量准确与否,涉及到后续药品的有效性。要按处方称量投料,准确称量、双人复核。

2、浓缩

第二个控制点是浓缩。因为要求相对密度1.20。但是它是一个点,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那么我们会给出一个相对严谨的围,即1.20±0.05

3、醇沉

第三个控制点是醇沉,因为它涉及到颗粒最后物质基础的问题。

1)验证过程中确保混合是否均匀,在工艺验证时一定要在不同点取样,证明其均匀性。

2)控制含纯量为60%,这不仅是法规的要求,也是质量的要求。

4、过滤/离心

这是第四个控制点。过滤/离心,使上清液与沉淀物分离。上清液必须澄清。因为颗粒剂需要检测溶化性,其溶化后澄明度在法规上有规定。

5、回收乙醇/浓缩

这是第五个控制点。回收醇含量90%以上,这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风险。

1)如果含醇量达不到90%上,乙醇在下一次套用时会降低下一批醇沉效果,也会造成里面含的杂质过多。

2)如果含醇量达不到90%上,说明回收醇能力不足,这样会使生产成本升高。

相对密度定为1.25±0.05,运用密度计进行测量。因为要考虑系统误差,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工艺控制条件和手段,把系统误差加进去,来制定这个范围。

6、收膏率

最后一个控制点是收膏率的控制。一般制38-45%,这既是操作参数,又是工况参数。如果收膏率超过限度要进行偏差调查。

(三)评估方法

借鉴FMECA,开展对工艺规程的评估。之前已经讲了验证的对象是工艺规程,那么评估的对象也是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用一种理论推导的方式,来证明工艺规程的可行性。

      FMECA的原理是,风险要素一旦失败,从严重性、发生的频次、可发现性这三点着手进行风险评估。将这三项的乘积作为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来确定风险等级的大小。

(四)评估标准

评估的标准的的制定可以根据两方面:一是量化评估,即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的统计,制定一个量化的评估标准。二是主观评估,当没有数或数据不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进行主观评估。

      在评估的时候,从危害性(S)、发生频次(O)、可发现性(D)进行,每个方面把风险等级分为四级,即高、中、低和无。打分为12345

       具体可参照上图所示,再额外强调三点。

      1、危害性检(S)中高风险的第四条:检验、监测指标超过内控限。

检测结果超过内控线是不可接受的,需要启动OOS调查。有的企业把超过法定标准,作为OOS调查;有的企业把超过内控标准作为OOS调查。从科学角度讲,企业制定内控标准的目的是防止接近法标限,防止将可能带有一定风险的产品放行到市场。

2、主观评估时,为了更充分地反映客观性,应至少三个人,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依据各自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评判。

3、可发现性(D)中高风险的第一条:关键影响因素无监控措施。

监控措施要包括所有的监控手段。如:检验、监测、复核、QA监督、监控录等,发现生产操作过程当中可能造成偏差及原因。

(五)质量控制标准和取样策略评估

依然以板蓝根提取工艺为例讲解,对拆分以后的工艺步骤进行风险评估。要明确每一步的工艺目的,然后基于目的制定质控标准及取样方法。将每一步的评估标准与工艺规程一一对照,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内容能否有效控制潜在的风险。

以“醇沉、过滤/离心”为例。

1、工艺目的

去除醇不溶性杂质。

2、质控标准

能否够有效地除去醇不溶性的杂质,质控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含醇量;另一个是澄清度。对于含醇量,制法中规定为60%,实际上不可能准确无误的调到0%,所以质控标准制定为60±2%

3、取样方法

搅拌后,取样1/次,用醇度计检测。

4、风险分析

含醇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物质基础,也直接影响到颗粒的溶化性。如果检测不准确,或取样不具有代表性,会影响药品有效性。

根据工艺规程,会发现缺少对上清液的澄清度检查。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工艺规程是有瑕疵的。因为醇沉涉及到有效性的问题,所以它的危害性,根据前面的评估标准,将其评估为3分。

对于发生的频次而言,因为没有历史数据的统计。我们认为检测不准确,或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的发生的频次比较高,不可能完全杜绝,有一定风险的,将其评定为2分。

对于可发现性而言,如果观测醇沉的效果,可发现性是比较强的。但是,对于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可发现性差。用醇度计检测纯度时,误差比较大,检测的准确性可能没有很好的保障。所以我们认为可发现性的风险较高,评估为3分。

对于醇沉这一步来说,把三个风险因素的得分相乘得18分。风险指数按照等比数列的等级来排,为“L”,低风险等级。

4、验证中追加措施

评估出有风险,不论高风险、中等风险还是低风险,都要在验证的过程采取一定的追加措施。针对醇沉这一步的追加措施,验证过程中搅拌以后,连续取三份样,分别检测纯度,目的是防止取样不具有代表性或检测不准确。如果三份样品的检测结果RSD符合要求,验证结束以后可正常实施工艺规程的操作,即取一份样品;如果追加的措施在验证过程中,取的三份样品检测结果差异很大,则证明此处风险较高,有必要将工艺规程改为取三份样品,计算检测结果的RSD及平均值。

5、验证中追加质控标准

澄明度不好等于醇沉效果不好。因此在验证时要追加对上清液澄清度的检测。在工艺规程中没有澄明度这个检验项目,故需要将其固定到工艺控制的过程中,作为质控标准写入工艺规程。

(六)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评估



工艺是为实现产品质量设定的技术控制条件。包括:工艺步骤,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在评估时,要明白工艺操作步骤是为了什么,具体怎么做。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参数就是方法的一部分,这样理解也可以。但是从评估的角度来讲,方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比如水提醇沉法。收集水提醇沉里面涉及的各种参数,才是工艺参数。在评估的时候把两者分开,会更加清晰一点。

以投料为例讲解。

投料的工艺目的是是按照标准处方进行投料。如果投料不准,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板蓝根颗粒是口服的,不涉及到安全性问题,那么投料采取的方法,是磅秤称量、双人复核,工艺参数就是百分之百的处方量。这里有一个问题,处方量领料量还是投料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处方量应该是投料量,而不是领料量。

投料这一工艺步骤,存在的风险是,如果称量不准,会影响有效性。工艺规程也有可能存在风险,即:工艺规程当中缺少对投料的参数控制措施。

在操作层面上,投料和称量是两个环节。投料量并不等于称量量。而在我们的批生产记录里通常不记录投料量,也没有监控措施。

在提取车间,操作过程是比较粗放的,比如称量都是用磅秤,相差几百克,也是经常的事情。由于投料量比较大,袋数比较多,也经常会发生漏投的现象。从危害性上讲,投料量跟药品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如果不准确,其危害性评估为3分;发生频次也比较高,同样评估为3分;就可发现性而言,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发现,因为从投料结束到清场开始,这个过程能及时发现,评估为2分。三者乘积得18分,风险等级为低风险。追加工艺措施为增加投料量的复核措施。即:称量是一个工艺步骤,要进行复核;投料是另一个工艺步骤,同样需要复核。

具体措施:

1)从称量开始进行控制,记录领料的在总件数。

2)称量时记录毛重。

3)在投完料后呢,记录空袋总件数,称量空袋的毛重。

4)称量前后毛重相减,即是投料量。

(七)工艺操作对工艺方法和参数的可控性评估



工艺操作是为了保证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实现。

仍然以醇沉为例进行讲解。

      1、工艺参数:含醇量60±2%,静置24小时。

      2、操作参数:打开乙醇储罐出料阀和醇沉罐进料阀,启动防爆泵向醇沉罐打入乙醇,开启搅拌桨,转速设定为30r/min,读取流量计数值至计算好的乙醇量,停止防爆泵,继续搅拌5分钟,取样检含醇量。当含醇量不足时,计算补加量,按上述操作补加至工艺要求,关闭阀门,静置24小时。

      这里需要注意,工艺参数和操作参数之间是有区别的。工艺参数为含醇量60±2%;操作参数为:30r/min、搅拌5分钟。当提取量变化时,或储存罐大小不一样时,转速和搅拌时间是可变的,而含醇量量60±2%一定不能变。操作参数(如转速、搅拌时间等)是为工艺参数(如含醇量等)服务的。

      3、操作注意事项

      1)专注流量计读数,不可过量。

      2)检查醇沉罐呼吸器通气阀处于打开状态。

      3)操作前、中、后均应检查管路、罐体、阀门无泄漏。

      4、偏差纠正

      1)当过量加入乙醇超出工艺范围时,应立即报告车间负责人,启动《偏差和纠正管理规程》,并采取纠正措施,经批准,可补加纯化水调节含醇量至工艺范围。

      2)其他偏差按《偏差和纠正管理规程》执行。

5、风险分析

      规程中没有明确加醇量计算公式和补加醇量计算公式,易产生计算错误,不具可操作性,导致醇沉失败,影响成品质量,如重新加工,导致成本升高。

1)危害性

      乙醇超出工艺范围,可能影响成品的质量,可能会导致重新加工,或者因为补救措施造成成本上升。其危害性比较高,评估得分4分。

2)发生频次

如果没有公式,完全由操作人员进行计算,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其发生频次比较高,评估得分3分。

3)可发现性

醇沉完之后,有取样测量纯度的操作,很容易发现错误。所以可发现性评估为1分。

把以上“醇沉”工艺步骤的评估分值相乘,风险指数得分为12分,风险级别为低风险。需要追加措施,将两个计算公式写入工艺规程中。可以在验证前对工艺规程进行一次修订,作为一个预防措施。

二、风险评估报告

(一)风险评估的目的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风险评估的结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即为前面我们通过打分得出的风险等级的结果。对于无风险的,从结果列表中删除;对于低、中、高风险的,把每一个的评估结果列在表上。

(四)预防措施的建议

      在工艺验证之前,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每一条都要详细列出,指定负责人、完成时间以及检查人员。执行风险控制流程,确定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在规定时间完成等。

三、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工艺验证方案

      风险评估报告完成,预防措施到位之后,再来制定艺验证的方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可能需要补加很多措施。如:修订相应的文件、做小试或中试等。

      工艺验证方案,可以包括下面12个方面的内容。

(一)验证目的

(二)工艺描述

(三)条件确认

(四)验证人员与资格确认

(五)CQA标准+额外检测项目标准

(六)验证的取样管理

在验证方案中,取样的描述通常很简略。有些甚至直接描述为“参照XX取样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其实,验证时的取样是非常讲究。为什么不叫取样,而是叫取样管理,因为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取样计划。包括取样环节、取样人员、取样地点、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

取样方法,不单单指具体的取样操作方法,还包括在取样流程中,是按照时间的前、中、后来取样,还是按照体积、形状等因素在上、中、下取样,等等。

所以整个的取样管理需要特别关注。验证的时候,如果取样没有代表性,之后的检测数据就没有了意义。

(七)验证批次与批量

工艺验证中的要求是连续三批,怎么理解“连续”?有的老师认为批号连续就可以,那么如果今年生产一批,明年生产一批,后年生产一批,生产线一共就生产三批,平时不生产,批号是连续的,则毫无意义。连续指的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连续,其目的是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的状态下,连续生产的三批才具有代表性、可比性。时间的连续,才有统计学的意义。

如果时间不连续,比如生产三批时,中间插入另一个品种,原先稳定的体系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生产另一个品种时,设备需要调试、参数需要调整,之前保持的整个条件会被破坏。所以连续三批一定是时间上连续的三批。

(八)验证地点/生产线

对于有多条生产线的企业而言,要明确验证的地点/生产线。目的是在面对检查时,提供验证的可追溯性。

(九)验证相关文件确认

验证相关的文件非常庞大,分为与验证相关的直接性文件和间接性文件。对于人、机、料、法、环、保障系统的确认,需要确认的文件非常多,只列入直接相关的文件,不列入间接性相关的文件。

我们只需要将前面所讲的“法”中与验证相关的文件列入,其他文件无需列入。因为在验证前,需要确认的保障条件中,我们只要确认结果,不需要确认各部门打分、评价的过程。

(十)验证偏差处理

依据偏差管理规程进行偏差的管理。

(十一)验证记录要求

(十二)验证报告要求

编者按


谭宏宇老师在蒲公英智库班分享课程《工艺验证前的风险评估策略与方法(上)》和《工艺验证前的风险评估策略与方法(下)》分系列之一、二、三、四、五已经全部在蒲公英智库班公众号推送完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靠几次课程就能解决实际中的所有问题,只是希望通过分享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工艺验证系列:第一节--工艺验证概述及传统工艺验证
新版要求工艺验证管理规程
工艺验证标准管理规程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干货分享:实施新版GMP技术性问题答疑500题(三)
生产质量管理的五大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