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为人知的小河西文化|文物中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讲述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

-------------------------------------

小河西文化以赤峰市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的发现而得名,年代在距今8200年左右,是辽西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比上一期讲到的位于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草原之上的裕民文化要晚200年左右。

一般认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的主要源头,而小河西文化是兴隆洼文化的前身。

目前经过发掘的遗址,主要有敖汉旗的小河西遗址、榆树山遗址、千斤营子西梁遗址。

小河西遗址位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木头营子村小河西,向东400米就是西辽河二级支流孟克河。小河西遗址面积很小,只有600平方米左右。田野调查时从地表可以看见6排,共26个灰土圈。

有考古经验的人都知道,每个灰土圈都是一个被泥土填埋、被岁月尘封的古代遗迹,可能是房址,也可能是窖穴。当时辽西地区的人们盖房子跟现在乡下盖房子的方法不同,他们要先在地面向下挖一个形状规则的浅坑,或者圆形,或者方形,然后再立柱,搭顶,挖下去的浅坑表面经过平整或简单的加工处理就是居室的地面。

窖穴供日常生活存储使用,一般也是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一般较房屋面积小得多,深度也要更深一些,有的窖穴的壁面或坑底经过简单的修整,就可以存储工具和食物了。

这类窖穴的使用甚至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期的菜窖,直至保鲜技术和超市的发展,才彻底取代了它们。

当居住在这里的古代居民由于各种原因,被迫搬离这个村庄,远走他乡之后,这些房址和窖穴就废弃不用了。他们以往生活所留下的垃圾混合着土壤,在自然界长期的风力和和流水沉积的作用下,日积月累,缓慢地填满了他们曾经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窖穴。这些土壤由于曾经受到人类生活的扰动,土色往往较未被人类行为扰动的土色偏灰、偏黑,因此就在地表上留下了一处处灰土圈。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的杨虎先生在小河西遗址发掘了近300平方米,清理出3座半地穴式房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或圆角方形,面积10-20平方米,大小比较接近今天北方三线城市一般居民住宅的一个卧室。居住址中央有瓢形灶或椭圆形灶,为炊煮或取暖之用,但是没有发现出入房屋的门道,也没有发现可以修复的陶器,只有一些陶质器具的碎片。

从陶器残片看多为夹砂陶,陶质疏松,泥条盘筑法成形,器形单一,只有筒形罐一种。筒形罐长成什么样呢?它的造型就类似于东北冬天用来淹酸菜的缸,但是质地不同,也远比缸小得多。这种筒形罐与后来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乃至小河沿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它的表面几乎没有多少纹饰。

这里的石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亚腰石锄、磨盘、磨棒、石球、石核、饼形器等。亚腰石锄这个词需这样理解,亚腰是用来形容石锄的形态,石锄代表了学术界较为普遍的对这种工具用途的认识,一般认为它是农耕的翻土工具,当然到底是不是农耕工具还有待于实验考古学和微痕分析的研究结果。

磨盘、磨棒一般认为是加工食物的工具。石球可以砸坚果。石核不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但是可以从石核上剥离石片,然后再把石片加工成刮削器、石刃和石镞等工具来使用。也可以把石刃镶嵌、固定在骨柄或木柄上,比如年代更晚的南宝力皋吐墓地出土的骨柄石刃刀、骨柄石刃匕,这样更便于使用。

1988年杨虎先生又主持发掘了孟克河东岸的榆树山和千斤营子西梁两处遗址,二者相距500米。

榆树山遗址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榆树山东坡,总面积约 4000平方米,揭露面积 630平方米,共发掘半地穴式房址10 座、 墓葬4 座(其中1座为居室葬)。房址大小相差悬殊,小者只有4平方米,大者近百平方米,但以20—40平方米居多。房址形状多不规则,灶址大多位于室内中央, 有圆形、椭圆形和瓢形,少数房址内发现柱洞。墓葬为土坑竖穴式,平面形状不太规则,或接近圆形,或接近长方形,其中2座为蹲踞式葬。随葬品均为蚌饰、骨饰、石管珠等小件饰品。

千斤营子西梁遗址位于敖汉旗牛古吐乡千斤营子村西梁坡地上,遗址南北长 137米,东西宽 100米, 总面积达 13700平方米,地表可见灰土圈 80余处,发掘了15座半地穴式房址,1 座墓葬。房址平面多呈方形或梯形,圆形或瓢形灶。面积一般10余平方米至40平方米之间,只有一座较大,面积为77平方米,个别房址居住面有二层台,少数房址内发现柱洞。墓葬为居室葬,墓坑呈圆形袋状,墓主为男性,蹲踞式葬,未见随葬品。另外在一座房址内发现一个埋狗的浅坑。室内埋狗可能与祭祀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除上述三处遗址以外,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也包含有小河西文化的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晋祥先生在翁牛特旗大新井村发掘了两座小河西文化半地穴式房址, 房址形式和出土遗物跟小河西、榆树山、千斤营子西梁三处遗存十分相似。在老哈河右岸也发现十余处此类遗存,另在喀喇沁旗牛营子镇马架子村有此类遗址发现。

随着百年来对红山诸文化的深度研究,它似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过往。在考古学和气候地理学等学科的协作下,一幅远古人类的“清明上河图”日渐饱满,它将是一个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画卷。

朋友们,关于小河西文化的故事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向您讲述中华始祖陶塑像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古文明之光
红山诸文化玉器欣赏(5-微痕1)
史前文化灶器研究(全文)
8000年前的华夏第一村
赵宝沟文化
中国玉文化起源探索 以兴隆洼文化玉器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