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文化|天地之精,红山之玉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因玉而始。玉文化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无私品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的团结风尚;“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的清正气魄。而红山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大凌河、恒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距今五、六千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玉鸮形佩(故宫博物院藏)

玉鸮形佩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青绿色玉料,器身有土褐色沁斑。玉鸮呈展翅状,正面琢出头和尖嘴,双翅与尾部有数道较粗的阴刻线表示羽纹。背面虽光素无纹,但有实心钻对穿的隧孔,上部对穿后,中间穿鼻残断,又从下面重新打一隧孔,孔内残留有一圈圈的钻孔痕和磨损痕,由此看出这件玉鸮当时曾长期佩戴。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玉器中多数以猪、虎、鸟、龙等形状为主,工艺水平较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这种玉龙造型非常简单,多表现为一个圈,与后期的盘龙、纹龙等相比显得十分原始。

图/新石器时代·玉龙(故宫博物院藏)

玉龙高25.5厘米、最宽21.8厘米、曲长60厘米、直径2.2~2.5厘米,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玉的创作题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其中,仿生类占主要部分,指的是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并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

红山玉的造型手法也很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新石器时代·玉马蹄形器(故宫博物院藏)

器高9.5厘米、上口9~7.1厘米、下口6.9~5.5厘米,以青色玉料制成,筒状,表面有蚀斑,下口处呈褐色,略有伤缺,壁较薄,表面光滑。由于作品整体似马蹄形,故称马蹄形器,又有收藏者称其为发箍。对于马蹄形器的功用,研究者们多有推测,或认为是用来束发的,或认为是仿照骨耒制造的农器,还有其他推测。

红山玉器是古时人们思想意识的载体,它既表现出红山人的聪明才智,又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他们创造的玉器技法精良,在造型和玉质运用方面又独树一帜,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新石器时代·玉巫人(故宫博物院藏)

玉巫人高14.6厘米、宽6厘米、厚4.7厘米,黄绿色玉料,身上有大面积铁褐色沁斑。人像蛋形首,尖下颏,面部窄而前凸,眼睛及嘴部均以阴刻线刻画。全身赤裸,唯头上戴一动物头形的冠帽,动物眼睛圆凸,有两个竖直的长角,双耳镂空。冠帽前缘、人首额头处有浅刻的网格纹。人像细腰长腿,呈坐姿,上肢弯曲抚于腿上。后颈部有大的对穿孔,可以悬挂佩带。

红山玉器在工艺上的表现主要是各部位的过渡自然,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状,有的孔中部交接处出现错位棱台,也有的是对面蹭磨而成光泽无螺旋纹的孔,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艺上多两面加工,内外边缘成刃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图/新石器时代·玉兽形玦(故宫博物院藏)

玦高15.4厘米、宽10.5厘米、厚4.5厘米,以青黄色玉料制,表面有多处色斑。整体为环形,一侧有一开口,未断开。开口一端为兽首,另一端为兽尾,兽身屈而成环,颈部有二小孔。

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较少,较轻,常见的有雾状白色水沁、黄褐色土沁、红色沁、黑色沁,少数有绿色铜沁。红色类血沁和绿色铜沁,多出现在黑色或黄白色皮壳之下。

新石器时代·玉镂雕勾云形佩(故宫博物院藏)

此佩高6.4厘米、长13.7厘米、厚0.75厘米,玉料为淡黄绿色,一边有褐色沁。器为长方形玉片,镂空雕作卷云形状。四角有卷勾,上端有二凸脊,下端出三凸脊,两面磨出与内外轮廓相应的浅凹槽,边缘呈刃状。上部中间有一穿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馆藏大系 | 故宫博物院玉器之高古玉篇
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神秘的红山文化马蹄形器
『漫看史前』——故宫博物院新石器时期经典玉石器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红山玉器的喇叭口《任网台痕鉴定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