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2

221、玉透雕双龙板

战国中期

长 14.7厘米 宽11.5厘米

1975年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灰黑色,不透明,器表光洁。扁平体,长方形薄板状。首先在玉板上雕出较宽的十字隔栏,将其界开为四个横长方形空间。这隔栏及长方板的周边表面左右两短边皆雕琢有长方形或三角形装饰花纹。在这些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表面,有的雕琢有细密方格纹,有的光素无纹。然后在上述隔栏所界出的横长方形中镂雕动物纹样。上面的两方雕对夔龙,它们的形象是∶夔龙头向后旋回,独角,扁圆眼睛,上吻长于下吻。颈部刻有环带。此夔龙屈身,前足伸向右下角,尾尖与长方形左上角相连接,后足作立姿,其下端向前作伏卧状。夔龙的周边雕琢阴线纹,偶见云纹装饰。夔龙身分节雕琢成细密的菱形格和人字纹,颈下、中腰和股部光素无纹。与此夔龙对应的长方框内,雕琢与它的形象相同、大小近似、方向相反的镂空夔龙纹。上述两夔龙足下,各钻一孔。其下的两个横长方形内,镂雕艺术形象完全相同、并且在构图上互相对应的龙纹。扁平的龙头向上,雕单阴线琢成的双目。龙的身躯蟠绕呈横S形。随着龙身的曲线雕琢骈列的阴线二条,两线所夹的空间雕绵索纹;细索纹的外边,各刻一行鳞甲纹(另一龙各雕琢两行鳞甲纹)。龙尾两歧,和同龙足与边框相连,构成许多镂空装饰。此玉板上的龙、夔龙纹饰构图简练合理,讲究对称的艺术手法,镂雕龙、夔龙形象富有生气。

222、 玉龙纹饰板

战国中期

长10.6厘米 宽6.3厘米

1975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灰黑色,透明度较差,器表雕琢光洁。扁平体,长方形。玉板琢出较宽的突起的边缘。花纹可分二区∶一、在玉板一端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雕出隐起的横向隔栏,隔栏上雕有细密菱形和素面相间的装饰纹样。隔栏上方的横长方形中,雕琢隐起的一首双身的龙纹。龙首位于中下部,以单阴线纹雕出龙的双眼及双角。此龙的双身向两侧分歧向左右伸展,作S状蜷曲。尾端指向长方板的两上角。龙的身躯满饰谷纹,惟龙足部饰阴线纹和云纹。龙纹上方雕隐起的阴线勾云纹。二、长方板另一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雕有对角线,此线由细密的平行短线条组成,将长方板的下部分为二区∶(一)右上角的三角形区,雕隐起的夔龙纹。它的头部向上,可见椭圆形的双目。夔龙的上吻前伸,然后上旋。闭口。夔龙角修长,向后伸延,其表面雕琢密细的方格纹。夔龙的躯体雕琢有细密的鳞纹、勾云纹和骈列的单阴线纹。龙足到于身躯下方的小三角空隙处。(二)在左下方的三角区内,雕琢隐起的龙纹。龙首有阴线雕成的双眼。龙身作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尾端伸入三角形的左上角处。龙身周边雕有单阴线,表面雕琢鳞纹。龙足雕云纹阴线和细密的云纹。

223、 玉夔龙纹佩

战国中期

长 10 厘米 宽3.2 厘米

1977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褐色,半透明,有光泽。夔龙作横S状屈曲,头在身躯之下。扁圆眼睛,独角,张口、沿着头角及上、下吻雕有阴线纹;上颚雕细密的绚索纹。身躯向上回旋,近尾处分歧为二∶ 其一向左下方弯曲,尾端雕骈列的曲线纹;另一尾端与上述尾部作反方向回卷,尾尖再次分歧,作鱼尾状。身躯中部雕二足。整个夔龙身皆琢有两行云雷纹,中背钻一孔。

224、玉透雕四凤饰

战国中期

长 5.6厘米 宽2.6厘米

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为黄色,半透明。体扁薄,略呈长方形布局。上雕双凤,相向而立。尖喙相连,圆目修冠。曲身振翼,尾翎修长。凤足立于卧蚕纹璜上。凤翼及凤翎上皆雕琢阴线纹。上述双凤下雕琢对称的凤鸟,皆仰姿,尖喙向上,长冠垂下,圆眼。前爪与上面的凤身相连接;后爪连接于卧蚕纹璜的两端。这对凤鸟的羽翼下垂,作飞翔状。此器体积不大,但通过艺人的精雕细琢,将其制作为拥有不同形象的四只凤鸟,尤其是采取镂空的艺术手法,突出地塑造了凤鸟飞翔时的动态感,以及其既平衡又对称的艺术形象。

225、玉龙纹佩

战国中期

长2.3厘米 宽1.6厘米

1975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灰白色,半透明。扁平体,长方形。龙蜷曲于长方形的边框内,躯体呈S状。它的头、尾和龙足与边框相连接的空间雕琢有镂空。边框四角、四边饰斜方格纹。

226、玛瑙串饰

战国中期

最大的径1.3厘米 最小的径 0.5 厘米

1976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珠子可分为红色、橘红色、紫晶色、白色、蓝色。表面碾磨光滑,形体呈扁圆形。单面钻孔,孔壁光滑。各种颜色的珠子交叉穿连,彩色斑斓,大方美观。

227、玛瑙管珠串饰

战国中期

大管长 2厘米 小管长 0.8 厘米

1976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串饰由62 枚珠管组成。珠管呈红、橘红等多种颜色。有的珠管半透明,但表面磨碾极光洁。珠管呈圆柱状,两端略细。单面钻孔,孔壁规整无滑。以绳穿系,可作项饰。

228、玉璧

战国晚期

径13.9厘米

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乡南七汲中山国6号墓陪葬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半透明,有光泽。体扁圆,肉大于好。内外两缘皆雕出突起的宽边。通身卧蚕纹,两面纹饰相同,尚属精工。

229、玉人

战国中期

最高者 4厘米 最矮者2.5 厘米

图右三个是1976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3号墓出土;

左一个是 1976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6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一、玉料呈黄色,半透明。从其形象看,应系一立姿孩童。头顶梳有圆形小髻。耳、目、鼻、口系以阴线雕出,比较清晰。圆脸。穿无领圆口长袍,窄袖。此童子袖手于胸前。胸部与两腋处琢有螺旋纹。腰间系有蔽膝,垂及足部。蔽膝由三块方形图案组成,上下二方无纹饰,中间的一块雕极细密的菱格纹。童子两腿伫立,胫足间可见斜方格裤脚。此童袍服下部以大方格图案为饰,方格内填以细小的菱格纹。

二、为墨灰色的玉料雕成,半透明。系青年女性造型,立姿。头上梳有尖角状双髻,上刻阴线细发。圆脸、耳、目、口、鼻皆以单阴线刻成,比较清晰。身着无领圆口右衽社小袖长袍,胸与两腋间琢勾云纹。此女袖手于胸腹间。腰系大带,而不见带钩。腹膝间可见蔽膝,蔽膝图案作方格形,三层,上下两格素面,中间的有细密的菱格纹。袍服的两下角有光素无纹的大方格装饰,其下可见裤脚。

三、为青褐色石料雕成立姿女性,身材窈窕,亭亭玉立。头梳一对角髻,圆脸。以单阴线琢出眉、目、口、鼻。双耳外张。身着无领袍服。胸与两腋间雕勾云纹。窄袖。神手干胸宜。袍服的纹饰分作三行。每行由五个大方格组成。方格中有素面的。也有雕细密的菱格纹的。不过它们都是交叉出现。长袍下缘有窄边。

四、玉料呈黄褐色,半透明。雕琢成身材矮小的女性,立姿。头梳角形双髻,表面琢有象征发丝的细阴线纹多条。圆脸。以单阴线琢出眉。目,口、鼻。身着圆口无领长袍,肩下隐起螺旋纹。右衽、小袖。玉人袖手。腰系大带,带面上雕绞丝纹。袍服以六块大方格为装饰,有的方格中雕有细密的菱格纹。有些方格保持素面。从袍服的下角可见开叉的衣襟。袍下可见裤脚。

230、 玉龙纹长方板

战国晚期

长 21.5 厘米 宽 5.4厘米

1975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6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黑灰色,不透明。器表雕琢光洁。体扁平,长方形。采用三条横向的隔栏将长方形玉板界成三区。每区又以较宽的对角线隔栏界成两个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分别雕琢龙和夔龙纹。例如右端的的三角形中雕琢伏卧的夔龙,头向上举,上吻长于下吻,闭口,头后生有长角,伸向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夔龙体躬屈,尾端指向一角。夔龙角、中腰和尾部皆琢有细密的鳞甲纹和人字纹。在与上述对应三角形内,雕琢隐起的龙纹,龙头居中,可见单阴线刻的双目。龙身作反时针方向旋转,尾端伸向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龙身满饰阴线雕成的鳞甲纹,龙足雕有细密的方格纹和云纹。长方板的中、左端的纹样与上述的重复,惟夔龙和龙纹的位置互相交错。长方板的左端雕有部分纹饰,可与其他玉板纹样拼接成完整的画面。

231、玉龙纹板

战国晚期

长 14.8 厘米 宽 11.3 厘米

1975 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七汲村中山国6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黑灰色的墨玉,不透明。扁平体,长方形。画面雕琢四龙纹作对称蟠绕的形象,其构图非常精妙。龙纹皆系隐起雕刻,有浅浮雕的感觉。由于其纹饰具有明鲜的对称性,所以先叙述画面一半的龙纹形象。两条形体较大的龙皆蟠绕作横§形,龙头相向,交叉于龙身屈曲的空裆间。扁圆的龙头上雕出双目,额头雕短密的阴线纹。龙身的边缘篆刻有较粗的隐起边线。它的前后足附丽于躯体两旁,足端可见利爪。龙尾两歧并分别向上勾卷。龙的身躯上再雕琢小龙,其躯体与大龙的身躯相重合,只是小龙躯体上的纹饰不同,其一雕约索纹;另一雕鳞甲纹。玉板的另一半图案的构图与上述纹样相同,然龙身的纹饰相反,即对角线上的两龙身躯纹饰一致。这块玉板上的龙纹的设计,颇具匠心,在没有增加画面的空间情况下,龙的数量增加一倍。这种设计给以人一种新颖奇巧的感受。

232、玉璧

战国中期

径 11.5 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褐色,半透明,表面莹润光洁。壁的内外缘雕突起的周边。肉面篆刻有疏朗较大的卧蚕纹。

233、玉璧

战国中期

径14.6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褐色,有小面积的灰色浸斑。半透明,器表光洁。内外缘周边都琢有阴纹周线。壁肉雕琢五周勾连云纹。然勾连云纹分布不整合。这种现象证明碾玉的匠师并不是事先将云纹设计于壁肉的表面上的。他所留出的空白,不够雕琢一枚云纹或双钩云纹的面积,所以壁肉上才显示出一条未琢纹饰的光面。在这条光素无纹的璧肉两侧,可见用半个谷纹补齐文饰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尽力地将空缺纹饰的部分补齐,以突出显示未雕琢纹饰的部位。

234、玉环

战国中期

径4.8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褐色,质地细润,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内外壁雕单阴线周线。环的表面阴琢较大的勾云纹。

235、玛瑙环

战国中期

直径4.5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以玛瑙为原料,雕琢成环,剖面作三角形。半透明。表面碾磨得极为光洁。

236、水晶环

战国中期

直径13.6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以微带紫色的透明水晶为原料,雕琢成环形。其剖面内壁平直,外缘呈弧形。表面碾磨得极其光洁。

237、玉冲牙

战国中期

长6.8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色,质地莹润,半透明,有光泽。器形似蚕,头部钻一孔,以便系坠。蚕头雕琢弧形阴线。蚕身雕琢隐起的虺纹。

238、 玉双龙首玦

战国中期

径3.9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为黄褐色,半透明,呈环形,有缺口。缺口的两端雕作龙首形,扁圆眼睛,独角,张口。内外周边雕出阴线纹轮廓线。玦的表面雕琢卧蚕纹。背部钻一孔,以便系佩于耳部。

239、玉夔龙纹觿

战国中期

长 22 厘米

1977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作青灰色,半透明,龙作回首状,独角,上吻颇长。口钻一牙,颈部刻单阴线纹,向后旋卷与下吻相交,构成镂空。颈侧有前足伸出,略残缺。身躯作半环圆形,并较颈、尾粗壮,一面饰云纹。尾部分歧为二;一支向前回卷与龙体相交,形成镂空;另一支尾端向下弯曲,颇尖锐,用以解结。北部钻一小穿孔,用于系佩。

240、玉蟠龙椭圆形璧

战国中期

长8.9厘米 宽 4.3 厘米

1977 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褐色,半透明,有光泽。玉璧呈椭圆形的'璧羡',内外缘琢出弦纹周线。璧面琢出疏朗的卧蚕纹。透雕蟠龙附丽于璧的左右。龙首朝上,独角,闭口,身向下蟠曲,下端一分为二∶其一身向上顺时针方向旋转,尖尾回环,中钻一穿,另一身躯向左下方回环,然后自一穿孔中钻出。龙身分歧处另钻一孔。玉璧左侧的蟠龙纹与上述的形象一致,但其布局对称,方向相反。此器器形颇似螃蟹。在发掘品或传世品中,颇为罕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璀璨的文化瑰宝!春秋战国勾云纹玉器赏析(二)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天津+河北部分3
【王陵大墓】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大墓考古!古玉精粹
河北平山县出土战国龙形玉佩(高清)
河北省平山县发掘了五座古墓,共出土文物2万余件,承载千年文明的战国古玉赏析
燕赵之地,京畿重镇——河北博物院馆藏30件珍宝(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