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数字遗产?

一周前,我对卡罗琳·弗莱克一无所知。即使她给了我一百万英镑,我也很难把她的名字和她的脸联系在起来。现在,我不仅认识了她的脸,记住了她的声音,还知道了她宠物狗的品种,我将她光鲜亮丽的Instagram动态与去年12月有关她被捕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

看了一段她跳舞的视频,我能感受到她的活力,但当我阅读她死亡的细节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却让我退缩了,我曾嫉妒过她美丽的秀发和时髦的衣服,但又被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击中了,这种痛苦在她的临终遗言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为有了互联网,只要聚光灯存在,人们就会对聚光灯下的人产生强烈的依恋,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根本不会与那些根本不认识我们的公众人物产生联系,但当这些公众人物去世时,我们会对他们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悲伤。

大卫·鲍伊去世那天,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哭了,但他的全盛时期远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如今,Instagram和Twitter上源源不断的个人内容让我们更容易与名人们建立亲密感和联系,即使我们对他们生活的了解是虚幻的。

许多不认识弗莱克的人都在为她悲伤,每个见过她的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悼词。她的Instagram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人们在线纪念的地点,如果她的家人想注销掉账号,网友们的抗议声可能会铺天盖地,所以她的Instagram账户很可能会保留下来,她仍在网上活着。

当然,你不必成为名人,也可以在你死后留下数字足迹。现在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这样做,如何处理这些数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上周我对弗莱克死亡的研究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在互联网上遇见第一个死人的感受。那是在2007年,我在Facebook上想联系我的一个同学,我没想到会遇到幽灵。

我没有认出这个人不是我的朋友——她的名字与我想联系的那个同学的名字相似,但我很快就觉得自己认识她,我还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她有着一头金色的头发,喜欢在派对上穿着暴露的衣服。我看着她的朋友们在她的评论区里留言,继续单方面和她交谈,他们改写了她的人生故事,“你真是个天真无邪的天使。”他们评论道。

在那个时候,社交媒体是新事物,网上闹鬼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到了2020年,我们在网络生活上留下的数字足迹可能会成为我们死后留下的不朽遗产。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和我们使用最多的社交媒体,都会一直保存着我们的数据。

没有一个神奇的开关能让一个人的整个网络形象随之消失,所以现在幽灵们在互联网上游荡。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学者预测,到本世纪末,Facebook可能会有49亿已经离世的用户,而社交媒体档案只是全球过热服务器上数据的一小部分。

在现代,我们尽可能地不去谈论死亡,但拜互联网所赐,死亡又卷土重来了。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经常会近距离地经历死亡。现代医学、卫生系统和科学技术把死亡推得远远的,以致我们很难应对不熟悉、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尸体,但现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看到死者的信息。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死亡的发生,往往是在死亡发生几分钟后就得到通知。家长可能会在警察赶到门口之前,就在Twitter上看到孩子发生车祸的消息或者校园枪击事件的新闻,我们深爱的家人朋友们可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一个我们追随的名人死了,我们会有出乎意料的感受。

尽管在网络上,死亡无处不在,但现代科技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Instagram过滤器。逝者在网络上看起来好像还活着一样,通过电子屏幕继续对我们微笑,他们不会被删除也不会被腐蚀,已故的人会继续影响着我们,尽管是以不同的方式。

在互联网上,我们做了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继续与那些已经离世的人保持联系。由于人们死后并不会把社交账号带入坟墓,我们可以继续与任何曾经影响过我们的人保持联系,即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他们,但数字精神永远在线。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管理我们数据的大型科技公司会决定我们死后数据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认为,卡洛琳·弗莱克的Instagram将继续作为一种致敬和纪念而存在,但是我们普通人能这样吗?

记者黛博拉·奥尔去年10月去世后,她的Twitter账户很快就停用了。奥尔在推特上分享了她生活中最私密的细节,她的推特账户就是她的声音,向人们诉说着她生活中的一切,当这种诉说消失后,有人在网站上称其为“暴力行为”,就像谋杀一样。任何管理她遗产官方代表都可以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将账户注销,但是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呢?人们纷纷将怀疑目标指向奥尔的前夫。

尽管卡罗琳·弗莱克竭尽全力,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外界所听到,而公众们并不具备揭示真相的力量。我们的数字足迹可以让我们在死后继续影响世界,成为我们不朽的数字遗产的一部分,但在互联网上,我们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原文标题:Why celebrity deaths seem so personal in the social media age

原文地址:https://www.telegraph.co.uk/family/life/celebrity-deaths-seem-personal-social-media-age/

原文作者:Elaine Kasket

译者:你喜欢吗

来源:译言网(yeeyan.or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8年市场营销18大趋势:更注重个性化和隐私,数字营销是重头!
六小时开发的工具,竟然值87亿?
让你沉迷于社交媒体的秘密:它的背后有双无形的手
13个美国大学生最常用的社交网络
全球十大互联网流量网站,你用过几个?
社交媒体重塑色情行业,但性工作者面临新的威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