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堂不为母,过继不为儿”,母亲改嫁之后,孩子就不认娘了?

艺述史官方原创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从古至今都让人挠头的问题,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习俗,看上去似乎有点不讲情理,可它又是“礼”,比如说,一位女性嫁了几次人,那她去世后,葬礼应该由哪一位子女安排呢?又该葬在哪?这不近人情的俗语就说了:“下堂不为母,过继不为儿”,您认可吗?

我们先说这句俗语,后半句更好理解,过继不为儿,过继出去的孩子,就要尽量切断和原来家庭的关系,不再认父母为父母,也不再被认为是这家人的后代,现在很多地方的过继依旧遵循这个传统。

而下堂不为母呢?下堂,就是丈夫休妻,那就是说离婚以后,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断裂了,孩子甚至可以不认这个妈。

比如说宋朝有个官员,别人实在是找不到他什么污点,就说他不为母亲守孝,不丁忧,但事实上,因为母亲改嫁,这个官员很可能压根不知道他的亲生母亲去世了。在现代人看来,肯定是相当离谱的。

按照这个俗语的道理,女性无论结过几次婚,有多少子女,都要归属最后一个婚姻缔结的家庭,如果死后要安葬,肯定也是由这个家庭的儿女安排,他们才是“丧主”,就算儿女都不是亲生的,也一样。

虽然遵守礼制,却有点不近人情,是不是?历史上真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情,人们也会想办法。

我们讲一个北魏时期的例子,北魏的宗室女 元纯陀,和第一个丈夫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丈夫去世后女儿就留在了第一任夫家,她很快再嫁,再嫁的丈夫呢也是二婚,前妻留下一个小儿子,元纯陀在二婚期间的二十二年间,没有留下子嗣。

二婚丈夫去世后,元纯陀就出家为尼了。

之所以出家为尼,就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宗教给了女性一定的自由,只有出家为尼,元纯陀才能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起生活,所以当时的很多女性也有这种方法来为自己争取自由的空间。

当然最后因为亲生女儿的存在,元纯陀也并没有跟二婚的丈夫合葬,而是独自葬在了北邙山上,这样更方便亲生的后代祭拜,也算是百般周折,取得了她想要的结局。

好在这种传统风俗在现代淡化了很多,如果您身边还有类似的现象,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说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二婚了,去照顾新的丈夫,却不给女儿带孩子,有错吗?
俗语“下堂不为母,过继不为儿”,啥意思?古人为何这样说?
我53岁,二婚对女儿如亲生,多年后前夫来认女儿,女儿说,我只有一个父亲
农村俗语:“下堂不为母,过继不为儿”,农家老一辈人为何这样说
二婚妻子怒问丈夫:说好对儿子视如己出,为啥不肯把房子过户给他
初婚男人和二婚男人有什么不同?一个再婚女子说了实话,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