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臧鸿去世让人更怀念老北京的吆喝

臧鸿去世让人更怀念老北京的吆喝   

2012-02-20

 

  

 

臧鸿—一个旗人,一个祖上7代为棚匠的后人,一个架子工,却在近日离开人世获得了名演员一般的待遇。

他就是一个老北京的叫卖大王,一声高亢的“红的瓤儿高啊,黄的瓤儿甜咧,吃到嘴里赛糖疙瘩,月饼馅儿也不如它,这块两个大(铜板)哎……”至今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对臧鸿的纪念就是对老北京文化的追思,让我们有些悲凉的是,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在一点点地消失。如果有一批臧鸿这样的叫卖者该多好,可惜臧洪几乎是硕果仅存。

我和老朋友周果多次交流过,他系统地研究过老北京的广告,他认为北京的叫卖是深入民心的广告,他说今天已经没有这样动人的叫卖广告了。那些光怪陆离的广告可以让人眼花缭乱却不能让人感到亲切。

老北京的吆喝声非常有内涵,不仅仅是声音抑扬动听,脍炙人口,而且还非常巧妙,具有艺术的潜质。比如,卖烤白薯的,他不是直接吆喝:“谁买烤白薯!”,而是吆喝:“锅底来!栗子味!”这就比“谁买烤白薯”更引人注意。还有卖萝卜的,他不是喊:“萝卜谁要,便宜呀!”而是喊:“赛梨味,辣了换!”这就比前一种叫法更能勾起人们的购买欲。

老北京饭馆里外的吆喝声也是非常有内涵,伙计们不是直接吆喝客人进屋,或者直接说出自己饭馆的拿手好菜,而是彬彬有礼的喊:“先生好!小姐好!太太好!坐下歇歇脚,喝杯茶!”你要是不进饭馆吃饭,伙计们也会谦恭的喊:“先生慢走!小姐慢走!太太慢走!”

要是顾客进了饭馆准备就餐,伙计们的吆喝声更甜了。每句话都带“您”,哪怕你比他还小不少。报菜名的时候,为了让客人听着舒服,不直呼菜名。如“猪舌头”不能直接喊出来,而要喊“口条”,“炸鸡块”要喊成“炸八块”,“卤小鸡儿”要喊成“卤生口儿”,“高汤甩鸡蛋”要喊成“高汤甩果儿”。报菜名也要声音婉转,节奏感强,还要报得准,声音清晰,让客人听的清楚。同时声音也不能太大,太大了会影响别的人就餐。

走街串巷的游商,尤其是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靠出卖力气(服务)的个体经营者,比如,磨剪子的师傅,他们的吆喝不能隐晦,隐晦了人家就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了。他们必须直观简洁的喊出自己的行当:“磨剪子来锵菜刀——”。别看只有这七个字,老北京磨刀师傅喊出来却充满了音乐感,抑扬顿挫:“磨剪子来——锵——菜刀——”,吆喝声如同一首在黄土高原上回荡的信天游。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那个磨刀师傅的吆喝,就非常地道,还原了旧中国磨刀师傅那美妙动听的职业吆喝声。

吆喝并不是声响广告的全部,由于吆喝不但费口舌,且声音传不远,于是有些聪明人想出用东西或器具来弥补吆喝声的不足,这样“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音响广告”是“声响广告”的延续,丰富了声响广告的内容。商贩们采用不同的器具,木制、竹制、铁制、铜制、陶瓷等介质,用打、摇、划、吹等发音方式,形成各类音响效果来代表不同的货品和服务。

比如卖绒线的小贩经常用一面小铜锣上面栓几个绒线疙瘩来回摇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人们于是管卖绒线的叫摇铃的。卖煤油、香油、酱油、醋、芝麻酱的小贩则敲一个大木梆子,发出“哐哐”的声音,人们一听这声音,就知道酱油醋来了。卖铁壶、水镩子(一种比铁壶小可以放在煤火上直接烧水的器具)的则用铁棍敲打壶底、镩子底,声音很闷,但传得很远,小贩一方面用这种声音吸引人注意,一方面向人说明我的壶底是经得起敲打的,可以放心买我的货。漫声遥遥,叩开了多少深巷里居的门户,唤出了多少童稚小儿。

多么令人怀念,老北京的吆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渐远的叫卖声 | 黄开发
怀念小时磨刀的吆喝声
儿时杂忆之叫卖声--马营海
您还认识这些老物件吗?!(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 之一)
新刊推荐 人间走笔 | 肖复兴:胡同的声音
“叫卖大王”是谁给题的?︱他的声音曾经出现在200多部电影里!︱北京故人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