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车有房、家庭幸福,却觉得活着没意思”:你可能患了空心病......

本期主播丨杨枪枪

去年底,疫情防控宣告“全剧终”,这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走出家门。
回到疫情隔离在家的日子,许多人的关键词都是——无聊
无所事事,把做菜、游戏、看手机都尝试过一遍后,仍然觉得没意思,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可奇怪的是,成为自由的“杨过”后,人们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没意思”中,不想重返工作或校园,觉得人生没有价值。
阳过后,一种名为“空心病”的心理现象正在悄悄发酵。

你中招了吗?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的心空了一块儿

一位网友@哒哒曾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每天都生活毫无意义,充满无聊的事情,心情也跟着丧丧的,每天想了很多,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生活,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越来越觉得自己与理想中的差的很多,又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就觉得每天工作下班休息睡觉吃饭天天都是日复一日的无聊。”
或许有人会觉得,人生不就是由吃饭睡觉、工作休息这些小事组成的吗?谁都是这么过的,哪里无聊了?
也有人会觉得,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啊,这是在无病呻吟吗?
事实上,哒哒的这种感受在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中并不罕见。
他们有着不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家庭社交一切正常,可内在却十分空乏,没有生活的动力。
就好像没有心跳的行尸走肉,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轨迹,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作“空心病”
一个网友分享过自己父亲人到中年时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每天上午去集市摆摊,下午去地里干活,和母亲一起养活这个家。
可有一天父亲回家后,却突然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每天都是死循环。
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个积极勤恳的人,遇到困难总能想到办法解决,现在竟然说这样的话。
对中年人来说,改变的机会貌似更偏爱年轻人,而自己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重重压力,只能像网友父亲一样,日复一日地埋头工作。
在这样的循环中,人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就像一个陀螺,陷在无尽的旋转中。
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多年前便开始研究这种现象,他做过一个调查,对象是刚刚考上北大的新生。
调查结果发现,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年人,他们感到迷茫的核心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努力。
空心病的本质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能发挥才能实现什么目标。
相比于他人精彩、充实的人生,自己的工作、生活不过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如此。
我有位朋友请她母亲从老家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她母亲过来后,在这边人生地不熟,除了做家务没有任何活动,很快就陷入了抑郁中。
母亲年轻时爱好跳舞,她便建议母亲出去跳跳广场舞,交交朋友。果然,母亲在舞蹈队倍受欢迎,很快便交了一群朋友,人也回到了之前的开朗性格。
空心的人就像朋友母亲之前的状态,找不到热爱、得不到认同,在日复一日中望到自己人生的尽头。
正如一则关于空心病的视频下,有一个高赞评论所说:

就是觉得随时都可以死掉,也可以就这样活着。

找不到意义的根源,是从没为自己活过

柏拉图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

对于患有空心病的人来说,他们不是寻求不到自身的意义,而是听了太多他人定义的意义,失去了自我寻求意义的能力。
无论是我们身边,还是影视作品中,都不乏在意义中迷失自己的女性。
在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刘涛饰演的寻找在开始时便陷入了这样的危机中。
作为妻子,丈夫和身边人都告诉寻找,你的意义是相夫教子,辅佐家庭,让老公专心搞事业,这才是一个好女人该做的。
于是她告别了喜欢的事业,做起了一个家庭主妇。
然而这种生活,是为了他人设定好的目标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活着,是他人在为她的生活赋予意义。
寻找每每忙完家务和孩子,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就会陷入空虚与茫然。
最终,这种无意义感再也无法支撑她走下去,在丈夫庆功宴的当天,她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社会普世标准来看,寻找无疑是个幸福的女性,丈夫事业有成,经济无忧,自己美丽漂亮,儿子优秀。
但寻找满足了世俗对一个优秀女人的需求,却没有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她像一个没有目标的赶路人,在外界的期待中埋头赶路,却从没看清自己内心的方向。
我们又何尝不是寻找?
人到中年,很多时候,为了现实压力,为了碎银几两不得不压抑自我,向现实低头。
收入、地位、来自外界的认可赞美,这些世俗意义上成功的标配,把我们压得死死的。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也会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没有自己对人生的定义,就无法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会导致无意义感,也会带来价值感的缺失。
曾看到一位网友说,我从没觉得哪个位置非我不可,如果没有我,也可以有任何一个人成为我孩子的妈妈、成为我那个职位的员工,毫无区别。
大多数空心病人从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意志去选择和奋斗。
然而,只有在自我追寻中不断看到自己的价值,相信我的价值独一无二、无人可以取代时,人才能体验到存在。
也就是空心病人最缺乏的“活着”的感觉。

所以该如何填满空掉的心,重新找到活着的感觉?

找到人生“锚点”,奔跑才有方向
关于“空心病”的解决,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监狱,里面关押的都是犯下大罪的重刑犯,而这个监狱却是全美治安最良好的监狱之一。
几年前,监狱与当地动物保护组织联合,决定让犯人们在服刑期间养猫。
这本是一个让人担忧的决定,对人类充满敌意的罪犯们会对猫咪如何呢?
可令人大跌眼镜,犯人们对猫咪极尽温柔,贴心照顾,甚至还有“花臂大哥”为小猫学起了织毛衣。
并且,只有表现良好的犯人才有资格领养猫咪,于是监狱的风气焕然一新,犯人们改过自新一心向善。
小猫的魅力为何如此大?哪怕面对严苛的教管和惩罚,犯人们也没有这么“听话”过。
真正的原因在于,养猫激发了犯人们内心的温暖和动力,他们在照顾柔弱的小猫时找到了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像个人。
一个人内心真实的动力,一定是温柔的、善良的,充满无限能量的。
我们听了太久外界的干扰与命令,弄丢了真正的自我。
想摆脱“空心”的状态,重新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一、坚信有价值的自我一直都在
罗翔老师曾说,你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人,都能够完成他特有的价值。永远要尊重自己,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为他人所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虚弱都来源于不被别人肯定,但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注定不会快乐。
期盼外在的肯定,就会活在向外求的不安中。当我们肯定自己的价值,无条件地信任自己,才能掌握幸福的钥匙。
这样的信念,需要不断巩固和操练。
二、在正念和冥想中修炼,与内心沟通
有人说,人最核心的价值,其实是找寻自我。
德芬老师对于“我是谁”这个课题一直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真我是爱、喜悦、和平。
人在向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身份认同,产生了小我,却失落了真我。
我们可以每天冥想半小时,好好体会在这一天中感受到爱、喜悦与和平的时刻有哪些,这些触动会带我们找到真正的价值。
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看看是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觉得内心被填满,找找背后推动的价值与意义,慢慢重塑真正的自己。
三、做具体的事情,多关注自身
当一个人身处空心病的状态、失去生活意义时,可以确立明确到极致的目标,运动就是一个好方法。
“今天一定要跑十公里”“今天一定要做完十组拉伸”,在运动中,目标很容易被明确。
定一个在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但是有一点难度的目标,在向着目标不断咬牙前进的过程中,让我们逐渐与自己的身体链接,生活逐渐恢复秩序,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成就感”。
叔本华说,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之确信的人才被称为骄傲。
愿你我都能重新看到自己的卓越与独特,骄傲地行走世间。

策划 | kiwi
编辑 | 六记
主播 | 杨枪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心病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的无意义感
什么是时代“空心病”?如何寻求人生的意义?
一种“病态”正在蔓延,学霸和听话的孩子最易中招,父母要多留心
人生下半场,千万别染上这三种“病”
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许你得了“空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