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不该再在中国发生的悲剧

10前的2005年,我参加美国风湿病学年会,有幸得到了一套《风湿疾病图谱》光盘,其中的照片均采集自美国患者。一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照片让我一颤,肿胀的中指及无名指均缩短了1/3,厚厚皱褶的皮肤下包裹着的手指呈锥形,一枚戒指深深地嵌在皮褶中。看得出,那位患者一定爱美。我好奇地请教一位美国风湿病专家:“这是什么畸形?”专家回答:“那是望远镜指,因为炎症破坏了指间关节,致使结构消失,手指因失去指间关节而短了一节,皮肤及皮下组织皱起。当牵拉远端时手指变长,如同哥伦布时代镜头可伸缩的望远镜”。哦,这就是教科书中描述的“望远镜指”——类风湿关节炎典型而少见的后遗症。“这张照片很珍贵,这么严重的畸形已经很少见了,特别是由于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20世纪末新药的应用,这种畸形不可能再出现了。”我舒了一口气,但是,那张震撼的照片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望远镜指畸形

(图片提供者:李振彬,河北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风湿免疫科)

10年后的2015年,为了策划出版《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分册》,我们开始在全国征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照片。令人振奋的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357位来自全国的风湿科医生提交了2950张高质量的类风湿关节炎照片。其中,手部受损害的照片多达934张。在翻阅这些中国患者的照片时,我再次被震撼了,“尺侧偏移”、“天鹅颈样畸形”、“鹰爪手”、“纽扣花畸形”,这些只在教科书中读到的描述展现在我眼前,还有多位医生采集到的多例患者的“望远镜指”。我翻看着病情及病史描述,更加震惊及伤感,因为超过一半患者的病史不到10年。10年前,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中青年,患病后,看着自己的双手逐渐畸形,然后失去功能,是何等的无助和痛苦!我曾面对多位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女患者,她们共同的动作是将那畸形的残手深深隐藏在袖口中,躲避人们的目光。看到这些照片,我恍然大悟,那些夏天戴手套的患者不是怕冷,而是爱美之心在被病魔摧残中的挣扎。那张10年前的“望远镜指”照片再次清晰浮现。那位美国教授的判断错了,至少在中国这种极“惨烈”的畸形仍未被“消灭”。

手尺侧偏移及旋后半脱位

(图片提供者:杜蕙  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

历经10年发展,全世界的风湿科医生都会自豪地讲:“我们已经将一个可致残、致死的恶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变成了一个可控制、可缓解,甚至有望治愈的良性疾病。”这10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知识不断普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指南不断更新,新药不断涌现,专科医生队伍不断扩大,学术会议不断召开,学者们无比自豪;循证医学、转化医学、达标治疗、精准医学已成为学术界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回到现实,看着眼前的这些照片,一丝伤感油然而生:这突飞猛进的10年,有众多的中国患者并未受益,大量的SCI收录文章未能产生任何价值。

天鹅颈样畸形

(图片提供者:姚海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1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自我安慰:这些患者多来自内陆,国家太大,医疗保障水平不平衡;风湿科医生缺乏,医疗工作繁忙;伪科学泛滥,野药偏方横行。的确,调查显示,风湿科医生的平均日门诊量为60位患者,平均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不超过5分钟,中国的医疗模式中没有长期随访、长期疗效评估,患者转归的评判只有等待患者自然的门诊回归。

2014年,我们研发的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上线。该系统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了达标率,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了医疗费用,从而可以将疾病的发展扼杀在摇篮中,让望远镜指的悲剧不再重演。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摘自《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分册》,严禁侵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风湿病的偏方(民间偏方)
类风湿与风湿,区别不只是一个字,听医生怎么说!
风湿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到底怎么治?这位医生的思路值得借鉴
关节疼痛变形是“类风湿”?“面面药”是特效药?
骨痛持续不缓解 当心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高 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