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父亲辱骂、“囚禁”17年的她,获盖茨高度称赞!这个“怪物”女孩如何逆袭了人生?

在一期《生命·成长》教育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探讨:什么样的话是最不应该和孩子说的?

嘉宾黄仕明认为:父母最不应该肯定孩子对自己负面身份的认同

什么是负面身份的认同呢?

举例来说,当孩子说:“爸爸,这次考试我肯定会失败的。”这时孩子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负面的身份——失败者。

这时,父母应该强调,你只是这次考试会失败,通过努力下次一定会成功,而不能认同孩子给自己设定的负面身份。

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就盲目定义孩子是什么样的人。而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认可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等同于随便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孩子容易“遵循”着这样的标签去学习和生活,不自觉间,就逐渐变得自暴自弃。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可以否定他的行为,但不能否定他本人。只有在身份认同上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才有机会变优秀。

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冲破来自外来的标签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由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创作,这本书是塔拉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也是她对自我生命的思考。

塔拉在书中写道,由于父母的偏执观念,他和兄弟姐妹的生活被禁锢,父亲不允许塔拉上学,他们生病也不能去医院,只能自行处理。塔拉17岁以后才在哥哥的指引下,进入大学读书学习。

虽然她冲破了家庭的桎梏进入大学,但因为不曾上学、接触社会,她在进入学校时,不懂就医,不懂便后洗手等常识性问题,被人们贴上了“怪物”、“异类”的标签。

但是,她并未因此而否定自己,质疑自己,而是勇敢面对未知的生活。

她积极融入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充分打开自己,快速吸收成长,冲破人们对她的定义,最终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并写下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受到了盖茨的高度赞誉,成为美国年度影响力人物。

塔拉的成功,正是因为她具有勇于打破一切负面评价和禁锢的勇气,才能让光在裂缝之处照进自己的生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评价和标签,而这些评价很多时候是片面的、主观的、未经充分审视的,这就难免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当评价和标签偏负面时。

所以,父母要及早教育孩子,勇于打破恶意的标签和否定,积极面对,积极改变,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无限可能。

伟大的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打破外界贴给他的各种消极标签,最终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者。

一份鼓励,一句认可,足以强化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他/她有勇气去学习和探索。

摒弃口无遮拦、随便定义的“下意识教育”

豆瓣高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位父亲在面对妻子离开、工作被辞退的窘境时,如何努力打拼,最终与儿子一起收获幸福人生的故事。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加德纳与儿子克里斯托弗一起玩篮球。儿子克里斯托弗兴奋的向他谈起自己的理想,是想当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

加德纳认为儿子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就不假思索的对克里斯托弗说他肯定不能实现这个理想,劝他最好他换一个。

小托弗非常沮丧,随即收起了篮球准备回家,随后加德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随口的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个男孩的梦想。这就像他谈起自己转行的事时,妻子毫不留情的嘲讽自己一样。

于是,他对克里斯托佛认真的说道:“如果你有理想,那你就要去捍卫它,谁都不能随便定义你,即使是我也不行。”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任老师,更是权威的存在。父母的下意识嘲讽,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当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口说出“你还想当科学家?可别做梦了”等类似的“无脑”语言,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和打击极大。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先摒弃口无遮拦的坏习惯,只有父母学会了好好说话,才是让一个孩子变得优秀的良好开始。

把握说法分寸,教育孩子对人不对事

《奇葩说》黄执中在发表对孩子教育的看法时,曾提到一个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在演讲时,因为紧张而口吃,遭到了台下孩子们的嘲笑,他十分沮丧。

黄执中对小男孩说:“他们不是嘲笑你,他们只是笑你说错了话。”小男孩听到后,感觉没那么难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嘲笑你”和“笑你说错了话”的区别。

前者把问题归结于孩子本人,大家所嘲笑的就是这个人,那么孩子要想改变现状又该从何下手呢?总不能和科幻电影一样复制出一个新的自己吧;而后者,把问题归结于孩子的某个行为,即“说错了话”,那么孩子只需要把话说对,就不会再被大家嘲笑,这相对就容易很多。

黄执中的话相当有分寸,给了孩子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抹去了印在这个小男孩心中可能留下的阴影。

黄执中还表示:长辈把握说话的分寸,会让孩子如沐春风,获得精神自由,那个时候,孩子明白他只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是一个永不能改过自新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这样数落自己的孩子:

“你真笨,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笨蛋!”

”你写作业就是不认真,你太粗心!”

“这题又错了,你就是没好好学!”

……

在这些对孩子的指责中,孩子开始逐渐厌弃自己。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把握说话的分寸,对事不对人,不要把孩子做错事、成绩差等可改变的事情上升到对孩子性格、能力、乃至人格的蔑视。

教育孩子要记得给孩子留下余地,孩子才能有机会改掉不良行为,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妈那样的爸妈
当父母的艺术:努力给孩子贴无数“好标签”!
孩子喜欢发脾气?恭喜你,那是好事!
孩子会成为你口中的样子,越打压越差,父母应警惕标签效应
毁掉一个孩子的自尊仅需7步,你走到第几步了?| 知行
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更不是学区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