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堕三都”体现孔子何种思想?

堕三都体现孔子的秩序精神,也就是礼治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依靠的是秩序和制度社会,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显然赞赏周礼,在其《八佾》中说:“周监于两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两代即夏和殷,孔子在对夏、殷、周进行了全面的历史考察之后,认为后代的礼总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承下来而又有所变化的,这是人类社会国家制度的一个规律。

孔子堕三都体现的就是遵循周礼中的国家秩序和制度。

周朝为了防范贵族诸侯日后造反,规定他们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事实上周礼已崩坏。时诸侯国鲁国中的三位国相“三桓”( 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国家大势,不再遵守本分,逾越周礼的规定,儒家学者孔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僭礼,与他主张的礼治思想不符,当然看不下去。



(堕三都影视图片)

孔子50岁那年,鲁国国君鲁定公封孔子为鲁国大司寇。这大司寇是做什么的呢?是一个掌握立法和维持法律执行的国家机关。孔子上任以后,当然要把他的信念付诸实践之中,这也是为了维护鲁国国君的权威,因此他联手国君鲁定公对“三桓”的城墙僭礼行为实行拆除,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按现在的说法,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是非法建筑,不拆除后果严重,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贵族会效仿,秩序与制度混乱了,国家怎么能治理得好呢?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春秋时期鲁国堕毁三桓私邑的事件。

堕三都三桓推去两位国相的城墙,最后一家因齐国军队虎视眈眈住守边境地带,为防齐军攻进国都,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也是因为当时鲁国的权贵掌握实权,实际上国君只是一个空架子,实施的阻力很大,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导致了孔子放弃政治,开始周游列国,推广他的儒家思想。



(电视剧《孔子》剧照)

孔子的秩序精神(礼治)与他极力倡导的人道主义(德治)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对后世的社会政治影响非常深远,直到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原来你是这样的
从堕三都事件入手,浅谈夫子在鲁国的从政过程
“儒”到“儒家”一种职业到一个学派的升华
论礼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政治文明审视
孔子那么牛,想恢复周礼实行仁政,为何春秋时没人重用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