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话“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发大蔸”,“发大蔸”指什么?

看到“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发大”这句农村老话,这认为这是一些地方的送亲婚俗。意思是说女儿出嫁那天,娘家人送新娘到婆家去,嫂子可以去送,但姐姐不能去送。

这句老话之中,有一句话让一些人感到十分费解。前面三句“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从字面上来说,并不难理解,主要是最后一句话“发大蔸”比较难理解。

实际上,“发大蔸”是一种方言,也就是地方土话。从这种地方土话可看出,这句农村老话并不是我国农村普遍流传的农村老话,而是一句带有地域特点的农村老话。

当然,俗语说,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并不是所有讲“发大蔸”方言的地方,都有上面老话说的婚俗。比如,我家乡就“发大蔸”的方言,但是,并没有“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发大”的送亲婚俗。

为了便于读者准确理解这句农村老话,这里先解释一下“发大蔸”这句方言。

1、方言“发大蔸”的“大蔸”是什么意思?

“发大蔸”这种方言,主要是长江中游一带的方言,其他一些地区,比如贵州、广西、四川等地,也有一些地方讲这种方言。

,指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比如,树蔸、禾蔸、瓜藤蔸等。一些方言中通常又用作量词,相当于“棵”、“株”、“丛”,比如,把一棵树说成“一蔸树”,把一丛花说成“一蔸花”。水稻、麦子也用“蔸”,如三蔸麦苗,五蔸禾。

“蔸”用来比喻宗亲和血缘关系,通常用来比喻父亲这边的宗亲和血缘关系。比如,某姓氏后代为同一个始祖,这些后代就说他们是同一个“蔸”的。始祖就是他们的“蔸”,表明了他们的血缘和宗亲关系。

又比如,一个五服内的家族,高祖父的后代,不管是同辈分的,还是不同辈分的,统称为同一个“蔸”,也就是一家人的意思。

再比如,“蔸”用来称同宗同祖中的支派,同一个支派的后代称为“共有一个”,不是一个支派的称为“隔了蔸”,也就是说不是同一个蔸的。

也就是说,民间习惯用树来比喻宗亲、家族关系。“蔸”是始祖,树枝树叶就是子孙后代。这种比喻,与我国民间族谱之中,在世系表的设置上如出一辙。

族谱中的世系表就是树形结构,只不过是倒树形结构,如果把世系表倒过来看,始祖或支派始祖,正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始祖为树蔸,孙子为树枝树叶。民间往往把某支派后来人员众多,比喻为“枝繁叶茂”,也就是这个原因。

“蔸”也用来比喻母系血缘关系,但“蔸”字要去掉草字头,为“兜”,原来意思是口袋,比喻娘的肚子,即同胞的意思,主要是说明母系血缘关系。比如,民间通常把同胞兄弟姐妹说成是“一个兜里出来的”。又比如,娘舅家的人介绍外甥及后代与自己的孩子及后代之间的关系时,常说他们是“一个兜里出来的”。姨表兄弟姐妹也有同样的说法。这主要是强调母系的血缘关系。

按照上面的说法,是出女儿出嫁,指女性,农村老话应该是“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发大兜”才对,为什么说是“发大蔸”呢?因为旧时代为男权社会,血统上只承认男人姓氏的主导地位,不承认母系姓氏,把母系姓氏称为“外姓”,把母亲的娘家称为“外家”,所以这句农村老话才这么说。

由此,“发大蔸”在农村老话中,用来比喻新娘到了婆家之后,子孙后代繁盛,就像一棵树一样,树蔸越大,树也就越高大,树上的枝叶也就越繁茂。又像过去的水稻常规品种一样,一禾的越大,禾秆就越多,结出的稻谷也就越多。农村方言中的这种比喻,从生活中取材,非常形象生动,也非常贴切。

按照旧时代农耕社会“多子多福”的封建观念,女人嫁进家门后,繁衍子孙后代越多,她的福气就越好。因此,过去农村民众认为,“发大蔸”的女人是福气很好的女人。这就是农村老话中“发大蔸”的意思。

2、“姐送妹,穷几辈,嫂送姑,发大”的婚俗

这句农村老话,是一些地方女子出嫁时,把新娘送到男方家,送亲人员的组成禁忌。

送亲人员,又称“送亲客”。过去农村,在送亲方面非常讲究,从普遍性的风俗习惯来说,新娘的父母是不能送亲的,还有孕妇也不能送亲。除了新娘的亲兄弟和堂兄弟外,男人也不允许送亲,直到现在,农村迎亲队伍之中,送亲的人大多是女人。

农村又有“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意思是说,送亲的人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小孩子,也有的说小孩子越多越好,这样就比较吉利;而接亲的队伍之中,要多去几个练通达上了年纪的老人,以便随机应变处理接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送亲的队伍又以妇女小孩为主。

然而,有一些地方,有其地方独特的风俗,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风俗。虽然这些地方的“送亲客”也是以妇女和小孩为主,但是,有的地方忌讳一些女人去送亲,“姐送妹,穷几辈”的说法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妹妹出嫁,姐姐不能去送亲呢?

婚嫁是人生大事,民间喜讨吉利,吉利的事自然很喜欢,对不吉利的事,当然比较忌讳。

一些地方民众对姐送妹出嫁这种禁忌,有多种说法。

其一是谐音的禁忌。姐的谐音为“借”,语音不吉利。如果妹妹出嫁时,姐姐去送妹,意味着妹妹到婆家后,靠“借”柴米油盐和钱粮度日,日子会过得很苦。不仅妹妹穷,她的后代也会穷数代人。还有的人认为,姐姐已经嫁人(旧时农村规矩,家中的姐妹出嫁的顺序,一般从大到小),也就有了姐夫。姐夫的谐音为“借夫”,也不吉利。

其二是外人之说。姐姐是嫁出去的人,过去农村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不能去送亲了。

还有一些地方风俗有“姑不接, 姨不送”的说法。意思是说,姑姑不能为侄子接亲,姨妈不能为姨甥女送亲。姨妈不能送亲的理由,同样是因为谐音方面的禁忌,姨谐间“易”,姨是有夫之妇,姨妈的丈夫,有的地方叫姨父,有的地方叫姨夫。而姨夫与“易夫”谐音,民间认为不吉利。

那么为什么嫂子送小姑子,又被看成是很吉利的事呢?

这种地方风俗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也是谐音吉利。嫂,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与“扫”谐音。民间相传新娘出嫁时,会有一些魑魅魍魉在路上打新娘的主意,祸害新娘。古楚大地很多女人出娘时,在胸前挂一块镜子,就是为了驱邪。而出嫁时,有嫂嫂在身边,等于有一把扫帚在身边,可以扫除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而嫂(扫)送新娘到婆家,即“扫到家”,也可以扫掉婆家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日后好做人。

另一种说法是嫂子是自己的家人。嫂子进了门,就是娘家人。嫂子是代表新娘的母亲(母亲不能送)最合适的人。

至于“嫂送姑,发大”这句话的意思,上一节已经解释了,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上面的这些说法,免不了会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迷信的部分当然不可信,也不能信。但是,作为一些地方的独特婚俗,是一代代沿袭下来的,只要不是陋习,就应该尊重。

不过,现在农村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地方风俗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有这句老话的一些地方,婚俗也已发生了变化,妹妹出嫁,不再忌讳姐姐送亲,也不忌讳姨妈送亲。

民俗就是常动不息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农村传统婚俗作为民俗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农村,老人常说:“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啥意思?
“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何意?古人嫁娶有何讲究?
农村俗语说“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是什么意思?
俗语“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这句话如何去理解
俗语:姐送妹子,穷一辈子,有道理吗?姐姐为何不能送妹妹出嫁
姐送妹,穷三辈;妈送女,穷到底”,这话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