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里丧事还没出殡又有人死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初一看,觉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生老病死很正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般农村碰到这种事都能应付得了。但细细一想,觉得这个问题对现在的一些偏僻或者边远的农村,还真是一件难办的事。


(现在农村办白事酒席的大都是老年人面孔)

过去农村流传一句老话“死人有三班”,意思是村里(一般指大一点的村)老人去世时,要结伴同行,在很短的一段时期内,一般会死三个。这种现象一般在冬天寒冷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许和季节有关,一些本来病卧在床的老人,抵御不了严寒天气,一口气上不来就去了。有时,一个村子一下死三个老人,各办各的丧事,互不影响。

在以前的岁月里,好像什么都很紧缺,唯有人不紧缺。按民间传统,丧事为“当大事”,是全村人的事,不管是关系好的还是以往有意见的,都要相互帮忙,碰到死了两三个老人时,根本不缺人手,事也就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办。

过去,家有年纪大的人家,一般都提前做了准备,包括棺材、寿衣服、猪栏里喂养的猪,随时拿得出来,一般不用别人操心。而一些蔬菜、烧纸、鞭炮等,这些一般不用去世老人家里操心。

过去农村办丧事随礼习俗,不像现以现金为主,过去是以送物资为主,米面、蔬菜、烧纸、鞭炮、祭奠布等都是来随礼的人送的。帮忙是义务的,就像给自家做事一样,分派任务后,各司其职,尽心尽力。


(农村白事传统乐队很难见到年轻人面孔,若干年后,不知这种乐队还有没有)

现在,一些大的村子,特别是靠近集镇的村子,丧葬习俗与时俱进,除一部分还保存传统习俗外,大多数的事务都变成市场化了。

如,白酒席有专门的队伍承包,搭棚子、扶柩、挖穴等,有专门的队伍,连哭灵也有专门的队伍。这些事在过去大多属帮忙性质的,丧主要不用付钱,而现在是“一条龙服务”,只要有钱,丧主家用不着操多大的心,都交给市场来办。

这此一来,一旦村里有老人去世,立即就有人上门“揽生意”,一般来说,做这种“生意”的人因队伍较多,竞争还比较激烈。因此,如果一个村子一同过几个老人,办丧事没有任何冲突,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没有冲突。

然而,现在一些比较边远或偏僻的村子,因丧葬还没有市场化,保存了比较传统的习俗,丧事还是按老传统来操办。

这样,问题也就出来了,越是偏远或偏僻的村子,中青年人都在外打工,村里留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少量的孩子(孩子们在并校后大多上县城、镇上、父母打工地读书)。


(农村扶柩的大多上了年纪,以后年轻人还会不会)

俗话说“六十不抬棺”,也就是男人满了六岁以后,就不能再扶柩了,这是自古以来的老规矩。然而在这些村子,现在扶柩的人员,就像现在农村种田人一样,六十岁是绝对的主力,还有少量上了七十岁,身体健康的老人也在扶柩。

这些老人说到扶柩,苦笑着说,今天我给别人扶柩,说不定明天就要别人给我扶柩。因此,一个上千人的村子,死一个老人,办起丧事来,在人力安排上感到非常吃力。如果一个村同时死两个老人,靠这些在家的老年人来做,肯定是摆不开的。

以前这些村子,一两个村民小组就可操办一场丧事,现在全村子的人来参与办丧事,在人力上也是捉襟见肘了,大多是相邻的几个村联合起来,在办丧事时相互帮忙,要不,一些小村就是死一个老人,靠自己村里在家的人还真的做不到。

留守在家的老人们说,以前办丧事是没钱有人,现在办丧事是有钱没有人。这就是现在一些偏僻或边远村子的现状。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现在这些偏僻或边远村子也开始走市场的路子。死去老人的丧事,不能让活着的老人受罪,只得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丧事4条不成文的规矩,不懂的一定要记下,免得惹人不快
农村丧事流程中的八种“叫法”
农村不成文规定,村里有老人过世都要回家帮忙,你们有这习俗吗?
农村葬礼规矩多,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漯河周边农村丧葬习俗知多少?
农村丧事的流程和各种叫法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