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老话“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水田借人育秧有什么不好?

读者可能对“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停双”这句老话比较熟悉,但对“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这句老话要陌生一些,也难理解一点。

实际上,这两句老话的意思差不多,而且后一句还含了前一句的意思,只不过是用暗喻的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里有话。

1、农村“不借房停丧”的传统民俗禁忌

“宁”或者“宁可”,通常表示只有两方面可以相比较,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面,在权衡的利害得失后,不得不所选取较为有利的一面。

按照我国农村传统风俗,把房屋借给外人停丧是非常忌讳的事,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停丧,意思是暂时摆放去世的人,等候发丧,或者把去世之人放在房屋内,并在房屋内办丧事。

主要是人们因对去世之人存在畏惧心理,认为摆放去世之人会带来晦气,非常忌讳出现这种事情。这种事情也就成为农村一种普遍的习俗。不仅农村如此,城市居民区也同样有这种习俗。就是现在,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仍旧对这种事情心存禁忌。

有一些农村风俗(不是所有的地方),不仅自己家里的房屋,就是自家的人,如果在外去世,也不允许抬入自家的院子,只能在外搭设一个临时棚子摆放。还有的地方,如果是在外边去世的人,连村子(通常指建有房屋的范围,或者特定范围)也不让进,只能在村边搭设棚子办丧事。

还有的地方,不仅忌讳借房屋给别人停丧,连有丧事人家戴孝之人,连院大门都不进。民间有俗语说“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拜到底”,指的就是这些地方的习俗。

2、农村“不借田下秧”的说法

借田下秧,这种说法,一般用在种植水稻的地区。水稻的传统种植方式,不像麦子、玉米等粮食作物那样,直接将种子播到地里就行了。水稻种植,先要把水稻秧苗下到秧田里育好,然后再移栽到别的水田里去,即插秧,也称插田、栽田等。这种传统育秧方式,叫育水秧。

借田下秧,下秧即育秧,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借别人家的水田,给自己育水稻秧。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借水田给别人用来育秧呢?

通常来说,水稻育秧要求用好水田,一是田要肥,二是灌溉方便,三是离家比较近,方便看管。人们不愿把自己家的水田借给别人育秧,从传统种水稻的方式来说,主要有以下缺点。

一是瘦田。过去传统方式种植水稻,一般在秋收后,就要把田犁过来,耙好后灌好水。有的还要在水田里下些底肥,通常是厩肥。因为这种水田整个冬天保持有水,人们把这种水田称为冬水田,也保持水灌溉过冬的水田。

这种水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还常见。那时,春暖花开的季节,遇到大晴天,几乎家家户户打着松明子火篮子,到水田里照泥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种田多用化肥,这种冬水田就越来越少了。

这种冬水田的特点,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因为冬天下了厩肥,厩肥完全发酵,与水田里的泥巴融合,所以水田很肥。再说,因水田整个冬天都泡在水里,春耕的时候,只要一犁一耙(即犁一遍,再用耙耙一遍),就可以插秧了,省工省力,且禾苗长势非常好。不是冬水田,比如有老禾茬的水田,一般要三犁三耙,有些人则是四犁四耙,费时费力。

如果将水田借给别人育秧,虽然别人在育秧时,也下了很多肥料,毕竟“秧好半年春”,不下肥不行。水田育秧后,田里的肥料就让秧苗给吸收了,连原来田里的肥料也给吸引了,水田也就变瘦了。可是,借你水稻育秧的人,还认为他下的肥料足,把你的水田养肥了。不是他占了你的便宜,而是你占了他的便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二是误农时。水田借给别人育秧,得让别人插完秧后,才能“倒秧田”,即把秧田犁过来。如果别人的秧还没有插完,秧田里就还不能腾出来,只是耐心等待。

人可以等人,而水稻的生产时节等不起。如果耽误了最佳时节,水稻的产量就会下降。这也是到了水稻插秧的时候,农村称之为“抢插”的原因。“抢插”,就是抢时间,育秧的“秧龄”到了,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秧插下去。

农耕时期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就是田,有田才有粮,才能有饭吃,才可以生存下去。如果田里的粮食减产,就意味着家里的收入减少了,吃饭都成问题。

也就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过去传统水稻种植时代,人们不会把水田借给别人种水稻秧,确保饭碗牢牢握在自己的手时,而不是受人掣肘。

不过,不能借田下秧的说法,只是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的说法。旧时,农业科技不发达,种水稻的育秧技术比较单一,只有在水田下水秧的一种方式。

现在,由于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水稻育秧的方式不只是下水秧这一种方式,不用在水田里也可育秧,且育出来的水稻秧,比水秧质量好,时间也短。

比如,现在的室内工厂化育秧,较早前养育室育秧,还有长坪育秧,都是属于“旱地育秧”。如果家里没有好的秧田,用不着去借别人家的水田下秧了,且旱地育秧的产量比水田育秧要高一些。

3、“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要表达的具体意思

“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这句老话,实际上是一种假设句子。

假设在两个方面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情况下,但只能从两个方面中选择其中的一面,根据人们趋利避害习惯性思维,当然要选择其中对自己比较有利的一面。

农村过去有很多俗语,就是用这种假设的方式,来强调一些重要的事情。

比如,民间俗语“宁可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青龙高万丈”不一定真有其事,也就是一种假设,重点落在后一句“不让白虎抬头望”。

又如,民间俗语“宁可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娘不一定是讨饭的娘,爹也不一定是当官的爹,这里是为了强调娘比爹要顾子女。

再比如,民间俗语“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现实中,男人未必真的要娶“从良女”,只不过是强调作风不正派之“过墙妻”,给家庭造成的伤害罢了。也就是说,虽然旧时代的“从良女”名声不好,但“从良”后,比“过墙妻”强多了。

上面所解说的那句老话也同样如此,别人不一定非要借屋停丧,事实上可能性非常小。人们认为,借田给别人下秧,关系到自家吃饭的大事,不能随便答应。因此,这句老话认为,借田给人下秧,比借屋给人停丧的结果更坏。借屋给人停丧,无非觉得很晦气,心理上有阴影,不会影响家里的粮食收成。

这句老话在水稻种植地区流传较广,民众也比较熟悉了。但是,现实之中,人们并没有按照这句老话去做,借田给人下秧是常见的事,只要先讲好时限和下肥的事,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也就不算什么事了。我国民间有淳朴的风气,村民之间喜欢助人为乐。

那么这句老话为什么能在农村流传下来呢?

实际上,农村使用这句老话,并不在意其字面上的含义,而是在乎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即“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停双”。

“不可借屋停双”或者说“不可借屋宿双”,也就是不能把屋子借给男女同居,哪怕是合法夫妻也不允许。有一些农村连女儿女婿回娘家,也不能同床,民间有俗语说:“归宁不与夫同床,出门不上丈人坟”,指的就是这种奇特风俗。更何况是外人,就更允许在自己家时同床了。

事实上,在农村,“不借田下秧”就是“不可借屋宿双”的比喻。因此,民众在现实之中,并不在乎把水田借给人下秧,而非常忌讳把房屋借给别人宿舍。

当然,过去老话含义不是唯一的,往往含有层意思。这句老话也同样如此。

其实,这句话含有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时期,农村存在的一种丑陋婚俗,即“典妻婚”。也就是那时娶不起妻子的人,但为了延续香火,把别人的妻子租过来,为自己生儿育女后,再“物归原主”。

旧时,农村有俗语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或者“饿死不吃抱窝鸡,娶妻不娶活人妻”,指的就是这种“典妻婚”恶俗。“不借田下秧”一句中的“田”比喻自己的女人。这句话背后所含的意思,我想,用不着进一步解释,相信读者已经不言自明了,在这里我也就不赘言了。

总而言之,“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这句老话,反映的是旧时代封建社会背景下,农村的一些禁忌习俗,是那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多少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和丑陋习俗。这句老话,在现在的农村已经过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稻子种植到成米需要多少道程序?细细说来就知道有多不容易
插秧嫁女,不避风雨,种稻俗语值得看!
水稻秧田不能使用乙草胺
根除落粒谷,只需秧前注意这5点
农村种植水稻,水田常年有水,对水稻的生长有没有影响?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