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俗语“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过去,这句话不仅仅在农村,那些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父母,都有这两“怕”。作为吃不愁,穿不愁的富裕人家,就不会说这种话。只有普遍百姓过着吃了上顿,怕没有下顿之家,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懂事的时候已到七十年代了,因兄弟姐妹多,整天看着父母为我们的口粮发愁,整天为没有钱给我们买布做衣服而发愁。母亲每天熬夜,用苎麻纺纱、织布。织出来的布,又粗又厚,比麻袋布细那么一点,叫家织布

穿在身上,贴着肉时,身上痒痒的,像被绳索捆住。冬天穿上身还算好,也算暖和,就是笨重点。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宁可光身子、光屁股也不肯穿那种衣服。热得难受啊。

记得父亲到乡供销社做了一段时的工,捡回一捆用作布匹的外包装布,白色的。父亲跑到山上砍了一捆树叶,捣碎后,把布和树叶放在一口大锅里煮了一天一夜,捞出来放在河里洗干净。父亲怪自己的染布技术不到家,原来要染成青色,结果只染了青灰色,也就是不白也不黑,像家里火塘里的柴火灰。

这些布就成了我们身上的衣服,虽然难看,但穿起来比家织布强多了,服舒服多了,至少身上不痒痒。起风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像旗帜一样飘扬,很透风,也就很凉快。


这种布做的衣服最不好的是容易破,摔一跤,就可把衣服摔出一个破洞来。因这布来得不容易,就这么些布,破了后,打补丁的布与衣服不是一个颜色。

好在自己本来是少数民族,祖宗好五彩衣服,衣服上多几种颜色,我们也就无所谓,大家的衣服上都一样有花花绿绿的补丁,就更无所谓。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也许还很时髦。

君不见,大街上年轻女孩还特意买有破洞的衣服。每当看到现在时髦的破洞衣服,总让我想起当年,我那在风中像旗帜飘扬的包装布料缝制的衣服。

快到月底时,母亲就盘算着日子,生产队该“抬口粮”。“抬口粮”是当时专用名词,就是发口粮的意思。我们也高兴。“抬口粮”总算能吃上一餐硬饭。队里的人都是这个习惯,抬了口粮,都要吃一餐硬饭。

吃过这餐硬饭后,有红薯时,米饭里要掺入红薯米,没红薯时,就吃稀饭。对我们好动的小孩子来说,两碗稀饭到肚子里,打几个屁就消了,饿了也只能忍着。父母不会造粮食,只有生产队的粮仓才有粮食,那时,要按人口、工分分配的,每月定额,不会多,也不会少。


因此,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说,和过去相比,我们过上好日子了。

常听五十年代的人说,他们是如何过苦日子的。常听二三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的人说,他们是如何逃荒要饭的。五十年代的人好像挺一挺就过来了。二三十年代的人则留下后遗症,他们走到哪里,咳嗽声也就跟到哪,或者气喘声就跟到哪,喉咙里响个不停,一咳嗽,浓浓的痰就吐出来。

那个年代的人晚上很多人不能平躺着睡觉,而是趴在床上睡觉,只有这样睡,他们才好受一些。严重的气管炎、肺心病就是他们的后遗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进入老年,也就六十左右。白天还让他们与你在一起聊天,畅谈责任制后,农民吃不愁穿不愁的好日子。说他们小时候的年月,冬天特别的冷,可冬天就穿两条单裤过日子。

脚上穿的是单鞋,没有袜子,就用破布缠脚,就像小脚女人缠脚那样缠上。遇到下雨天,或者雨雪天出门,外面套一双草鞋,没草鞋就捆扎稻草绳索。到了晚上睡觉时,一口痰上来,吐不出,就没气了,家里发出钻心的哭喊声,与夜猫子的叫混合在一起,显得格外凄凉。


他们那个年代的患这种病的人,寿命都不是很长,大多只有六十来岁,大多又是捱不过冬天。这就是当年缺衣服,因为寒冷留下来的病根。面对越来越好的日子,他们没有享受的命,不能不让人遗憾。

俗语“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反映的就是,过去社会普通百姓、普通家庭一种真实的生活状况。

一个家庭,在农耕社会时期,吃饭靠男人,穿靠女人。而吃饭穿衣又靠土地,土地种粮食,也种桑麻。

男耕女织,多么富有诗意的词儿,可对寻常百姓家来说,地也就那么一点地,有的人连地也没有,靠租种别人的,或给人打长工、短工,家里每增加一个人口,就需要一份口粮,需要增添衣服,能不让父母发愁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苦楚。曾几何时,有多少父母不再为吃和穿发愁,可是,又为儿女上学的学费发愁,为治病发愁,特别是子女多的家庭。现在又是子女房子、车子等负担。父母“怕”的心,自古有之,父母的惶恐也还会延续,要不我国怎么会有“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俗语:“双猫独狗,越过越有”,什么意思?有道理吗?该看
俗语“父母去,兄弟姊妹是亲戚”,前句更是让无数人流泪,太准了
农村有句俗语“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儿女五不怨,父母七不责,啥意思?别让自己后悔
农村俗语“家中有三,妻离子散”,说到是哪三呢?不妨了解一下
农村俗语“家庭有四项,不败人也亡”,指的是什么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