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摄生活》-113【青瓦】

     - - -指尖上的山西

027
青瓦



片片青瓦,简净无奢,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极具空灵之禅意,积淀着千年的审美情结。青瓦掩映在绿意盎然之中,任光影如岁月诗意流淌,点缀出老屋的悠长。那棱脊分明,渐远渐密,阡陌之间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青瓦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历经形式大小和工艺的演变,以其美观、质朴、防雨保温之优点,终成中国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主材之一。



瓦片使用始于西周早期,资料记载:曾在陕西扶风召陈村发现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其中有出土的西周瓦片建筑遗址。根据对一根炭化木柱所做的放射性炭素测定结果,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西周早期。另在河南洛阳王湾、北京琉璃河董家林等处也发现了西周晚期的瓦。据此推测西周早期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


 

青瓦在北方地区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青瓦为弧形,是粘土烧制,手工成型。青瓦规格一般长为200mm,宽为130~200mm,厚度为6~10mm。
制作工艺流程:培土 — 闷水 —踩泥 —成型 — 整形—晾晒 — 装窑 —烧制。


 

1、培土:刨开地面表层耕作层,选取纯净的黄泥黏土,然后堆放在阳光下,任充沛的阳光和风雨将每一粒泥土自然酝酿,长约一年的时间,足以磨练出泥土温和、柔韧的性格。


 

2、闷水:用水将土浸泡两个昼夜,让水分子慢慢渗透到泥土的筋骨中,直到水中再无浮出的球泡,然后加细细的沙子、精制的澄泥。

 



3、踩泥:脱鞋赤脚,一家大小跳入蓄泥池,反复踩踏,让黄泥与水均匀混合,变得细腻而富有粘性。孩子们欢喜这样的机会,嬉笑打闹间不免有泥水飞溅,惹来大人的笑骂。
水和泥的比例很重要,决定权在当家师傅手里,水太少泥太干粘性差无法使用,水太多泥太软也无法成型。最后要达到泥色黄亮,柔软有余,粘性十足。


 

4、练泥:把熟泥反复揉制、摔打,将泥中气泡杀尽,然后再用细钢丝为弦做成的弓来切分黄泥,细钢丝沿表面推进泥中,一块块薄薄的黄泥被切割而成,这样可以去除泥中的细小杂质,然后再把泥片揉成条状。


 

5、成型:一个可旋转的盘(木制的转轮,也叫陶钧)、一个瓦桶(圆桶状的模具,有粗布做成的衬里)、两块木板。瓦桶是小木板用麻绳连接而成,伸缩自如,看上去很像以前的古书简。
薄泥扣放在模具上,紧贴模具外壁,用脚踏动转轮,双手沾水塑泥成型,并不时拿起薄木板,相向拍打瓷实。最后用小铁铲削掉上沿多余的毛边,拿起木梳状划片,围绕转轴旋转一圈,在圆筒外壁划出凹线,分成似断非断的四片,瓦坯便做成了。

 

6、整形:连桶带泥提到洒有一层细土的平地,瓦桶收起,取下粗布,圆筒形的泥就能独自站立在那儿,随着匠人不断地重复动作,一个一个泥筒整齐排列,如待检阅的队伍。
泥坯干至三分,匠人会手持木板挨个检阅、整形,不断拍打中,圆筒笔直如一,回头的匠人便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7、晾晒:整整齐齐的圆筒瓦胚,在大太阳下晒上两天,待八分干时,用石块轻轻击打,一分为四。然后将瓦片仔细码在四面通风的瓦棚里慢慢阴干,即可入窑烧制。

8、装窑烧制:随着一股浓烟的升起,瓦窑内点起了火,师傅则不停地在窑上观察,一会伸手试试窑顶的水温,一会又趴下闻着味道。

烧窑是一门技术活儿,掌握火侯尤为重要。装完窑的顶部用坯板盖上,抹上一层泥,在窑边上留下些脐眼,等脐眼里往外冒了火,就可以封掉脐眼,让火力分到上火慢的地方,等到所有的脐眼都封好,在泥上覆盖一层细细的土,紧接着是闭火闩窑门,在窑门上,抹上泥,窑顶上修水池,上水洇窑。

9、洇窑:用水洇窑,让红色的泥土遇水反应呈青灰色。
洇窑用的水,都是靠人挑上去的,挑水的扁担,比一般的扁担短,担着水往上走时,两只手,一前一后把着前后的两只水桶。这样担着的水就不会洒出。
洇窑时池子里的水,不能下得太快,快了就用铁耙在水池儿里来回趟,防止水池里有漏水的大水眼儿。水下得慢了,就用竹竿儿头上绑上一把镰刀,在水池儿里来回划拉,为了让水下快的。等到水下到窑门,窑门出了潮气时,洇窑工作就算完成了。

新烧制出窑的瓦片,青里透灰,清雅端庄,色泽亮堂。瓦的质量主要由看和听来判断。看形状要规整,不能出现破裂、变形、掉角,颜色要青蓝;听瓦的声音,曲指一弹,放到耳边听,有清脆余音不绝的金属声为佳。

青瓦走上屋顶墙头,密密麻麻,挤挤挨挨,沿倾斜的屋面,有序排列出诗一样的节奏,在朦胧的晨雾中,高低错落,构成一幅意境幽远的水彩画。露珠顺瓦沟自然乖巧地流,最后沿着屋檐的青瓦坠落,晶莹不断,如珍珠落盘,清澈悠扬。

岁月流转,四季变换,青瓦被风吹雨打、霜凌雪浸,褐色的苔藓和萋萋的瓦松点缀出它的饱经沧桑,但它依然架构出一种岁月静好的美丽。此时的青瓦无疑升华了其建筑结构的意义,幻化成乡人心中的温暖或梦境,也成为了游子梦中的那片乡愁。
青瓦连绵,离去的脚步便不会迷茫,青瓦依稀,回家的路便不会迷失了方向。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

采集时间:2019年8月

匠        人:王大建,1966年生人。

现        状:因环保原因处于停产状态,积极整改并申报非遗项目中。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子:“窑”远记忆
农村泥瓦匠进阶古建修复师,一个屋脊砌7层,挣钱了给孙子上大学
402.打水飘2014年3月24日
消失中的传统瓦坯制作工艺
岁月中飞翔的瓦
高贵的瓦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