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勿忘历史,勿忘记录历史的人

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也是中国第5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距离那段令我们失去30多万同胞,也令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的惨痛历史已有足足81个春秋。

上午10时,在逼近冰点的严寒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南京,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纪念馆前默哀的人群

所有中国人,在这一天,都沉浸于同样的悲伤之中。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40多天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戮。

奸淫、放火、抢劫、枪杀、活埋、火烧,平均每12秒就有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

战争的伤痕撕裂了整座城市,硝烟与哀嚎笼罩在每个遇难者的头顶,南京城的街头血流成河。

电影《南京》中的画面

无数尸体被抛进扬子江,连河水都被鲜血染红

每一位战争亲历者的描述、任何一段后世的影像记录,哪怕是简短的几句战争场面的描写,几个冰冷的伤亡数字,都足以紧紧攥住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心脏。

其中也包括张纯如,一位出身在书香门第,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华裔女作家。

华裔女作家张纯如

她曾写下《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ltolocaust of World War II,该书详细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大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反人类罪行。

这也是第一本揭露这段血腥历史的英文著作。

该书一经发表,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翻译成15种语言,轰动世界。

图书封面

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以这位华裔女作家的个人视角出发,真实地记录了她是如何通过挖掘史料、采访幸存者,深入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的人类历史,并将它还原成文字,著成一本震撼人心的畅销书的历程。

纪录片不仅结合大量首度被公开的真实资料拍摄,也是全球首部以真实人物为视角,全面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剧情纪录片。

   记忆里的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和很多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一样,最开始对战争的记忆来自长辈的口口相传。

当她想要知道更多历史的真相,来到学校图书馆时,却发现里面居然没有一点相关的英文资料。

来到档案馆,亲眼目睹那些真实记录历史的照片,张纯如开始对那段惨痛历史有了真切的体会。

真正让张纯如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下《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是一张黑白照片。

日军的屠刀下,一个佝偻着身躯的瘦弱男人被斩首,相机记录下刀锋划过他的脖子,而头还没掉下来的一瞬间。

一条无辜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这张令人感到绝望、无助的照片撼动了张纯如的心灵。

在那一刻,她发现生命是如此脆弱。

我知道,我必须写这本书。

我别无选择。

从那一刻起,战争的梦魇无情地俘虏了张纯如,死亡的噩梦萦绕心头。

哪怕她从未经历那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看完照片,眼眶中盈满泪水的张纯如

张纯如反复做着一个被日本官兵追杀的噩梦。

在梦中,她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无辜小女孩,狞笑着的日军手持刺刀,不断追赶着她。

张纯如梦中的自己

   缺页的历史

1995年的夏天,在完成初步准备之后,张纯如飞往南京,去寻找更多可靠的史料。

此时的她感到时间紧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幸存者会逝世,再晚一点,历史的真相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被呈现在世人眼前。

我担心如果时间拖得太长,

很多声音都会因为年老而永远消失。

张纯如急切地运用各种方式来试图还原那段历史。

与亲历者对话;在档案馆里翻阅史料;寻找曾在南京的传教士。

甚至考虑到了亲历者之间存在不同国家、不同立场的差异。

她既从侵略者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也考虑到在场的独立人士的说法,力求多角度还原客观史实。

在这个过程中,她阅读了大量资料。

其中最为珍贵的资料莫过于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先生撰写的《拉贝日记》。

约翰·拉贝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他在南京的住所(同时也是办公地)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作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

他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约翰·拉贝

以及明尼·魏特琳女士编写的《魏特琳日记》

明尼·魏特琳是一位美国传教士,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钦佩的英雄。

在南京沦陷之后,她把南京金陵女校改成难民收容所,收容了成千上万名饱受战争迫害的妇女儿童。

即便如此,依然会有日本兵趁魏特琳和其他传教士不备,闯入庇护所,掳走一些妇女。

哪怕是魏特琳这样坚强善良,极具国际主义精神的女人也不能让丧失人性的日本兵产生丝毫的怜悯之心。

《魏特琳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但日军对魏特琳这样的坚强女子也毫不手软,

经常对她拳脚相加,

并用带血的军刀、刺刀和枪支威胁她。

战争和死亡带来的精神折磨犹如酷刑,击垮了魏特琳的心理防线。

面临精神崩溃的魏特琳最后不得不离开南京这个人间地狱,回到美国。

人性的光芒在战火中再次黯淡。

明妮的伟大与不幸让张纯如难以忘怀。

更多触目惊心的史料则让内心敏感的张纯如悲痛欲绝。

她一边默默痛哭一边看完那些资料。

张纯如带着哭腔阅读资料

以下是一位战争亲历者的自述:

那个日本兵他就从我母亲手里把我弟弟夺过来,

丢在地上,把他活活摔死了。

一位幸存者的讲述

以及,一位日本老兵对当年暴行的回忆:

其中有个人把一根棒插进那女人的阴道,看能插多深。

那女人喊着,挣扎着,可还是被摁着,

没人会救她。

无论是战争亲历者的讲述还是日本老兵的回忆,都让小十君双手颤抖,内心悲痛交织。

而这仅仅只是万分之一。

而张纯如每天都要面对海量惨绝人寰的讲述和史料,可想而知,这些资料曾带给她怎样的精神冲击。

夜深人静时陷入失眠噩梦的张纯如

   为众人抱薪者

张纯如的编辑苏珊·拉宝纳是一位有着多年出版经验的资深从业者,在听完张纯如讲述的战争故事之后,她被深深的吸引了,毫不犹豫答应帮助张纯如出版这本书。

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了许多疑问——

为什么如此沉重而庞大的题材要让一个小女孩来完成?

为什么这件事从历史书中消失了?

关于上述疑问,张纯如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答案,并且写进书中。

她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受到冷遇是一个奇特的谜。

不久,我想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南京的暴行之所以不像犹太人遭到的大屠杀或广岛原子弹爆炸那么举世皆知,是因为受难者自己在保持着沉默。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1997年12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终于得以顺利出版,并震惊世界。

张纯如在撰写的过程不仅要忍受精神上的沉重负担,还要应对那些外界的压力。

尤其是日本政府的攻讦和右翼分子对她的恐吓威胁,他们不但不承认这段历史,而且还想让这段历史就此消失。

日本国内掀起了一波强大的反对浪潮。

有人开始诋毁和侮辱张纯如,认为书里描写的那些残暴行径不过是中国人的胡编乱造。

日本国内掀起的反对浪潮就像是又一次不见血的暴行,企图吞没张纯如。

但这一次,张纯如的背后站着无数身处世界各地的同胞,她选择不再沉默。

因为她所说的每一句都是在替那些沉默已久的受害者呐喊。

事实上,就连她的父母、外祖父母都曾遭受过战火的摧残,差点就要面临生离死别。

在父母的多次叙述中,张纯如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去铭记这段历史。

当被问起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时,张纯如曾这样回答:

“纳粹屠杀犹太人,这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但是在美国,在西方,日本军队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历史事实,却很少有人知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我有责任写这样一部书。”

的确,相较于纳粹屠杀犹太人举世皆知,在西方历史中被反复提起的现状,似乎南京大屠杀处于一个被世界遗忘和冷落的状态。

不仅日本国内极少数人试图抹杀、掩盖、歪曲这段历史西方群众对这段历史也大多不甚了解,很少去研究这段血腥历史。

张纯如在书中还写道:

人其实是死两次。

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从他人记忆中消失,那才是真正的死亡。消失的故事总是令我哭泣。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那么,在历史幸存者逐渐逝去的当下,我们是否会逐渐忘却这段历史?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

“这个民族从我们都不存在的时候,从我们的祖辈甚至更远的时候起,就一直坚定地生存着,并将继续把这段血脉延续下去。

将来这个民族还会忘记战争的痛苦,还会有人背叛这个国家,还会有人为私利而抛弃整个民族,还会有人在危难时刻苟且偷生甚至发国难财。

但是这个民族从未毁灭,因为她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她穷的时候不抛弃她,在她弱的时候不鄙视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背叛她。为了这个糟糕的世界而抛弃了小小的家园、爱情、前途,把自己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

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历史,也不要忘记那些像张纯如一样的历史记录者。

因为他们曾用宝贵的生命去铭记、镌刻历史。

互动话题

今天,你想说什么?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不白拿,有稿费。对脾气我们就将约稿进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聪明才智,看几篇我们的推送,心里指定有数。

实习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会写,能写,热爱写写写。

2.满足第一点万事好商量。

凡是来稿来信,小十君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哦!

后台发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细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些人的一生是专为别人度过的
爱情 家庭 生命…她赌上一切让世界记住南京大屠杀,自己却正在被
我们失去一位人类良知的年轻历史学者——张纯如
【佳片U约】香港.加拿大二战经典:《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组图)
想起张纯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