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精障群体和精神科医生

作者:莫小北
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到了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和精神科医生,有几点突出的感悟。
先来说说患者。患者或精神分裂,或抑郁躁郁。就性格而言,或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说医生收受贿赂;或信口雌黄,血口喷人,说医生勾搭老公;或自大自傲,睥睨一切,说医生无才无德。
面对精障群体,我们常会贴上“弱者”的标签。对待弱势群体,我们一直以“推己及人”的渡人之心引以为豪。但事物总是两面:好的一面,是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也要体谅他人做不到;不太好的一面,是我们质问为什么我能做到的,你却做不到——也就类似于文化上的我族中心主义。
这一点面对精障群体,也就显示出了正常与异常、文明与疯癫的矛盾。不过二者的区别不在于不同,而在于等级,后者是污名化了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团结、聚合与秩序,更是等级、控制和规训。
或许可以说,精障群体在社会学上是文明的代价,在心理学上是自我攻击的表现。对待他们,无需贬抑,也无需美化,客观看待、理性处置就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科医生多多少少要做到两点:开口笑,大肚容。不笑,难道被逼疯?不容,难道被气死?
职业是社会分工与利益分化的结果。精神科医生同样是医生职业细化的结果。职业不仅讲究技术,伦理也是必要的。没有伦理,职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精神科医生面对的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正常”的人,以己度人的伦理操守或许更高一些。同其他职业一样,精神科医生的职业是一种社会构成,职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必要的准则,而职业与职业组织的关系则引导着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权力的根源在于专业知识的权威性排他效应”,这是我们敬重精神科医生的地方,但事实不仅于此,职业声誉也与职业伦理的道德取向有关。
精神科医生没有什么红包可收,没有什么关系可用,他们用真挚的心灵和精湛的技艺,帮助一个个成员回归社会,助力一个个家庭破镜重圆。好像穿梭不停的针线,编织起一件件圆满完好的成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基本素质——同济大学赵旭东教授与您一席谈
医人必先医己:精神科医师如何避免职业耗竭?
我是精神科医师,我骄傲!
中国有靠谱的心理医生吗?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
把病人当资源谈何“救死扶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