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家偶记:水土不服、养老和共享单车

小编记:身处社会,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① 水土不服与认同

回家有几天了,最初不晓得哪里不对,天天上吐下泻。调侃说是不是在外地胃都变小了,妈妈悠悠抛来一句“水土不服”。嘿嘿之余,想到CSS中有道题目询问受访者“您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既然身心二元的分立已被打破,那身体的不适可以对应到心里的隔阂么?

每次假期,牵挂惦念无非家里与熟识的人们,对大城市或小社区却都没有特别的感受,这大约与现在城市化都建设成一幅模样的现实有关,而且很多过去的事情都伴随着建筑格局上的扩城和拆迁而零落消失,人际的流动更让小区里的面孔还来不及熟悉就匆匆搬走。所以,就有了在外地和家乡都会无所适从、皆是过客的“边缘人”感受。

舒茨举外来人难以融入当地社区的例子,说明生平情境(及所勾连的生活世界、主体间性和自然态度等)的重要:短缺了过去的历史,就总是被排除在“我们”之外的“陌生人”。

可是,拥有定格在过去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并不一定能促进当下的认同,反而可能带来隔膜和距离:现代化导致与传统的断裂,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延续越来越少、异质越来越大,我对社区的记忆中越多保留了过去,或许就越难认同它的现在,那种休戚与共、嵌入在特定的时空秩序中的“我们”感,也失落到爪哇国去了。此外,吉登斯说本体性安全时,强调信任对原子化个体的意义。可从自己对“家”的安心体验来看,本体性安全更是运作在具体的场景、关系和结构中的。

或许伴随流动性的增强,面对生长于斯的“我们家里”或学习工作的“我们那边”,人们的认同会出现更多的类型。这样来看,假期回家还要经历“水土不服”的兜转,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② 三代四茬人的养老观

院里有位老先生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房租交给和前妻所生的儿子,自己则搬到后来生育的女儿家去住。居有两月,回来对老伙计们说女婿待他不好。

听了这事,作为还没步入婚姻家庭的九零后,自己的反应是:“这女婿也是,我自己照顾我爸,又没趁你,要你甩什么脸色。”

奶奶则不这么想,说是老先生没做好,“你有自己的家,姑娘有姑娘的家,自己能过好,打扰人家家干什么呢。”

奶奶快八十了,身体机能退化的必然之下,自理尚没什么问题。奶奶的话告诉我,为人父母在年老后和子女划点界限,一方面有对自己的自由、轻松乃至尊严的考虑,包括多自在、少负累、不看小辈冷脸等;另一方面更是出于拳拳爱子护女之心,尽量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由此想到姥姥就是一个人照料瘫痪的姥爷十余载,至离世后不论哪个子女再去照顾姥爷,都没法做到姥姥那般的妥帖与顺畅;而爷爷两年前因肺癌住院,爸爸请假与奔波不可计数,但奶奶却须臾不离左右,一直到爷爷静静地离开我们。学界发现如今伴侣是老年人最普遍的支持来源,这事实与数据发生在夫妻二人之间,可牵连羁绊的,却很可能离不开下一代吧。

只是年岁渐长,爷爷奶奶这辈老人的脆弱也显著增加,疾患这些对我们来说或许还是未可预期的风险,于老人而言已是结结实实的威胁,因此他们对照料的需要也成了刚需。院里还有一户老爷爷生病住在女儿家,女儿和人们抱怨说“他当时不肯给我钱,现在倒让我管他,哼”,奶奶回来道“那不是废话嘛,你怎么能不管他呢。”

奶奶现在还说以后得了大病就不看了,“浪费钱”,谁家谁家的老人可有钱呢,花了多少多少,最后不都不管用么。姥姥那时候也是,知道治血管瘤及后期要有不菲花费,就坚持不动手术。用一个不恰当的说法,看病养老的刚性需求和体恤子女的刚性供给,共存在祖父母辈的言行之间——这冲突是世界的残酷,也是人世的温情吧。

之前,与妈妈也侃过养老的话题。 她们这一代不论和父母公婆相处如何,大都还是“孝”字当先,恪守做子女的情分与义务,认为“不管怎么样毕竟是老人,养老送终,该尽的孝道。”由此出发,发现五零六零后的父母这一辈对人口结构变化,或许有着最直观的体会和最深切的承担。

一方面是双重的老龄化: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祖辈,年高、健在、需求大量照料资源(包括经济和服务等);而父母自己也因该退休的社会年龄、更年期的生理年龄等开始触碰“老年”的议题。

另一方面是双重的少子化:他们的子女也就是八零九零后的我们,在独生子女政策等的影响下,与父母经历了从叛逆、啃老到和乐、依赖的系列事件;现今孙辈的到来又往往期待他们提供日常照料和物质支持,但育儿观念上的“落伍”则使他们的价值仅被框定在“必要的辅助”范畴,“多干事少说话”就好了。如果说祖父母辈的老年还因多子多女而有“远香近臭”的不平衡,那父母辈的老年则更多要经历“孝而不顺”、不断经营的代际关系。

父母都是普通平凡的工人,现在看他们的养老资源,除了经济硬件外,总觉得“一家人”的兄弟姐妹纽带和由单位制过来的同事情谊,或许会在他们的养老进程中扮演角色。与此同时,这一代人的中年状态被延长,有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和矜老恤幼的规范期待,尤为沉重。

再接着就是第三代——成家得子的八零后姐姐,前几天和姐姐聊,听到了对于养老的又一种声音。姐姐是这样区分公婆和爸妈的:“我公公婆婆病了,要住我家,没问题,我也会照顾,但前提是你姐夫必须在。那是他的父母,生养他二十多年,他们亲他,他要照顾他们,我肯定理解。要是我爸妈病了,那我肯定接到家里照顾,也不要求老公干嘛。是各人的父母。”姐姐的对策自主性更强,却也契合常情常理,并不自私。

八零后九零后带着“独生子女”的标签长大,小时候写作文说“我们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中学叛逆期就在“不听话”“不懂事”中热气腾腾地与长辈和世界对抗,后来又出现了志愿者、早衰、怀旧以及人到中年初老的大事小情,轰轰烈烈地踏写出这一代群的轨迹。相应的,阎云翔老师的观察也从“无公德的个人”到了“代际亲密性与下行性家庭主义”、“新家庭主义”。

笑东曾将“年轻的时候是受气的小媳妇,等到熬成了婆婆又丧失了权威,两头不得益”的老年女性定义为“最后一代传统婆婆”,妈妈和姐姐两代人的养老观则表明,传统与现代或许未必是在时间链条上可以截然断开的两极,它们更像是连续谱上的两类特质,只不过大的态势是从传统一端移向现代一端,而且其间对多元观念与行为的包容也越来越显明。可见现时代常讲的“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化,实际中并没有要将个体连根拔起,这种温和的个体化,不冷也不腻,何其美好。

从奶奶到妈妈再到姐姐,三代人对养老的评议,映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个人的主张、生命历程的阶段性以及女性气质的越来越独立。至于自己这第四茬人,不能算再一代,只因尚未成家涉世,反应可能偏理想化,觉得“老人有需要,便要尽所能,不让他们难过和委屈。”

这学期上课或闲聊时,师长们总善意地笑说还没步入婚姻的学生们想象太多,因为“婚姻生活很复杂”“忠诚承诺不等于亲密关系的全部”“人的情感是会变化的”。不过这就是生活吧,现实闯进梦想,梦想也照着现实,贪恋世间星星火火的温暖,不失格于人间,真是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

③ 对共享单车的私享

最近碰到的事情关乎共享单车。一方面是乱停乱放反映了共享单车的消极外部性——公地悲剧,另一方面共车私用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有把车座拧下来的,有将车推进楼道里的,还让车横躺隐匿在附近草丛中的,总之就是图自己方便,众乐不如独乐。

共享单车不仅把商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压缩到一个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中,而且还凭其低廉的收费而近似于有竞争性、无排他性的公共资源。

因此其一,对共享单车的私自挪用是一种搭便车,即减少成本获取利益的投机行为。因为每次去寻找单车会花费时间和精力成本,还有可能找不到车子的机会成本,而将之私享就避免了这些消耗。私用搭了共享单车的两个“便”,一是惠利个人使用的技术之便,二是监管尚不完善的规范(不足)之便,从而曲解了共享本意。

其二,共享单车具有快速流通的特征,这导致了:共享单车预设每个人的使用时空有限,和使用者对(可能频繁的)下一次使用要付出成本的逃避两个结果,因而从正反两方面弱化了对个人不当使用的约束——正面指共享规则之漏洞的“激励”,反面是若正当使用所要付出的成本,就为对共享单车的不具有公共道德的私享提供了可能。

④ 夏天

“夏天”是自然也是社会的,拥有自己独特的节律。它因其悠长而赢得古人“我爱夏日长”的赞誉,也让祥子感到“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的炎炎火烧;它型塑了爱斯基摩人分散的组织形态,也影响着需要释放过剩活动力的自杀行为;它鼓励关爱环卫工人的志愿服务,也卷涉进中考高考、毕业升学等事情,与“青春”相关联。

假期每路过曾经读书的中小学,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们带着活力、喜悦和轻快的气息返回母校。夏天这个时候,或许未必能真的彻底结束什么,却常可开启新的可能,以铺开更多样的生活,让人依稀天真做少年。

本文小编:小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作为奶奶你不带孙子好意思吗?”母亲三连问,儿子哑口无言
爷爷奶奶到了什么年龄不适合照顾孙子?
最惨共享单车创始人:创业一年破产,父母涉案被抓,为还债做直播
28岁的姐姐给82岁的奶奶送终,抑郁半年:养儿防老骗了多少人?
[杂志文摘]退休后拥有以下10条,你会是个幸福老人
我们是如何榨干父母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