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安农村的香会

延安农村的集会比较特殊,每个乡镇遇集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大多数是五天一次集会。延安农村的集会都是在乡镇街道上,有些地方稍微条件好一些,则修建了小型农贸市场。农民来赶集主要是为了采购自己没有的物品或出售自己多余的物品。现在是市场经济,很显然赶集的人大部分属于前者。城里之所以不像农村实行隔五天的集会,是因为城里基本上是完全式的商品经济社会,而农村则还有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要不然为什么要说农村更传统一些,比如到了夏季,农民基本上是不缺蔬菜的。任何地方的农民都有土地,不然就不能算作真正的农民,同时各地也有自己的土特产,这样,几乎所有的农民都会种植一些当地土特产,而城里人则没有机会从事种植业,他们基本属于上班族,既没有土地,也没有时间。如此,城里的集会是天天有,而农村则是隔三差五才有,如果农村也是天天和城里一样有集会,则会使这个集会没有意义,这是因为农村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天天搞集会,用不了几天,会使在镇上做生意的人赔钱。

延安农村的香会,说白了就是赶集,只不过这个集与平常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就是搭台唱戏和时间长,平时的集会一般只有多半天,而香会的时间基本都有五六天。而使香会能持续如此久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镇上要搭台唱戏。记得我小时候,父母也带我去镇上看戏,说是跟香会,我们哪里把赶集叫跟会,当有戏的时候,由于人多热闹,会就变成了香会。在过去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农村放电影和唱戏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最佳的两个方法。现在电视虽然普及了,但是大家对看戏的热情还是不减,这在农村是聚人气的最佳手段。比如有些家境较好的家庭,也会选择在红白喜事上请人唱戏,以增加喜庆和热闹。既然唱戏可以聚人气,人多了消费也就必然增加,所以,在延安农村的香会期间,周边做生意的人都会聚来,以挣取自己想要的收入。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在香会期间,我们也可以买到一些平时买不到或平时一般吃不到的食品,必如说油条。油条在城里是很普遍的,它是城里人的早餐,但是在农村就不一样,农村人是没有早餐一说的,只有早饭和午饭。现在农村基本上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起来趁着天气凉快,先去上地干活,到了九点之后才回家做饭吃饭,午饭则到了下午三点左右了。也就是说,农村人的两顿饭都是实在的,不是点,不是餐,而是饭。

我小时候跟香会的时候,父母也给我买的是油条,这在当时是难得的美食,平时一般是吃不到的。城里的油条是按根卖,农村则是按斤卖。看不看戏无所谓,能吃上油条对我来讲,才算是真正跟过香会,毕竟那撒花脸的戏我当时也不懂,也不会感兴趣。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油条到了农村会成为一道美食,仅是因为平时基本很少吃或吃不到吗?我看了一下,油条生意还是不错,依然有我小时候大家对油条的向往,只是我对油条有了不同的看法,没有发现它是我喜欢的美食。在那些吃油条的小孩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身影,却再也品不出油条曾经拥有的美好味道。现在农村香会上也开始有了较多的商品和美食,但是依然没有取代油条在香会的独特位置。

农村香会期间卖油条的小贩

通过上面两幅图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分属于不同年代做油条生意的人,尽管他们现在都在做油条生意,但是他们对于油条的情节已经有所不同。那种曾经对油条的记忆可能更多停留在左边年龄大的那对老人的油条摊上。

除了油条可以成为香会的代表之外,香会期间镇街上的热闹也是寻常不可比拟的。各类做生意的,如卖饸饹的,卖小孩玩具的,卖水果的,卖烧炕的等等。可以说,只要稍微有点生意头脑或想法的人,都会想着在农村香会期间赚点小钱。

农村香会期间镇街上的热闹

农村的晚上是安静的代名词,即便是乡镇上,晚上也没有几个人,再加上农村没有路灯,漆黑一片,所以一般没有几个人晚上会出来闲逛。但是在香会期间,就不一样了,因为香会期间,晚上有戏可看。有戏看,就有人去看,这是必然的,不需要有任何疑虑。此外,看戏的人能否看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可以去看戏就行了。据我初步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懂台上演的是什么,看的就是吆喝来吆喝去,明显是在看热闹。即便是热闹,依然不会影响到农村人看戏的热情。香会的第一场戏都是在香会的第一个晚上,迟迟不能开戏,让很多人显得有点焦躁,要是遇上糟糕的天气,比如刮风下雨,则更会让人既留恋,又无奈。在我碰上这次香会的时候,天天公偏偏不作美,下雨了,气温也从近三十度骤降到十五度左右。天气的异常确实影响到了香会的正常进行,毕竟农村没有室内看台,要看戏就得打伞,还要穿厚一些,否则只能受冷淋雨。

搭好的戏台

等待看戏的农民

等待开戏的农民

雨中看戏的农民

戏台两边的文字是戏文字幕

香会的核心在唱戏,如果没有了戏,必然就没有了香会。在香会期间,看到的多半是中老年人,而且坚持到底看戏的人也基本是中老年人。下雨了,大家都站着在看戏,若是没有雨,老年人则会自带凳子,坐下慢慢欣赏。看戏对农村人来讲,看的不是内容,他们把看戏更多看成是集体欢乐的一种形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普及了,一旦遇到唱戏,大家还是会兴致勃勃去看戏的重要原因。在唱戏的香会期间,农民之间碰到都会问到,“今天看戏去了没?”,他们从没来不讨论戏的内容,只问看没看。如果有讨论的话,一般都会这样说,“今年是新戏”,新戏在这里并不是说这出戏是第一次唱,属于之前没有的戏,而是指这出戏从来没有在当地唱过,这次在当地唱。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以前农民的看到戏基本上都是重复的,每年都在唱,但是就那么几处戏,过来过去,那些经常跟香会的人,即便是看不懂戏,也都知道这出戏去年或之前有没有演过。

延安农村的香会并不是每年一直都在唱,也是因地方而已,有些地方年年都有,而有些地方则很久都没有了。我曾经所生活的乡镇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香会了,要有也是周边乡镇。农村人对戏的情有独钟,更多是源于农村的乡土情结,即农村人更喜欢看实际的真实的人的作品,而不是仅通过一个屏幕。戏是接地气的,演员都是真实的站在你跟前的人,它不像大家通过电视看到的戏,尽管人是真的,但却遥不可及,农村戏的真实特点正好满足了农民对生活的真实需求,从而使农民对看戏情有独钟。农村举办香会,不仅表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向往。但是今年的香会相对要凄凉一些,不仅因为降雨降温的影响,更因为农民要面临歉收,甚至是绝收。五月份的延安,按照往年来讲,是果木开花坐果的时候,但是一场冷空气的南下,将农民今年的收入全都冻掉了,诸如苹果、梨、核桃、花椒等,几乎接近绝收。尽管香会没有因为绝收受到影响,但是农民的心情自然没有往年那样舒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与乐观与农民没有放弃传统美德有很大关系。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与农村继续保留下来的传统并行,农村人并没有因为受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丢弃了传统,就像秦腔一样,年轻人估计没有几个人喜欢,城里人喜欢的也较农村人少了很多。而农村人则不一样,哪怕是处于一种不懂的看热闹状态,至少他们还有对传统戏曲的热情。

冒雨看戏是农村人对香会重视的真实写照。虽然看戏的人很多,但依然谈不上拥挤,与明星的演唱会来讲,简直是天壤之别。农村的戏台下,并没有维持秩序的警察或安保人员,也没有贵宾区和普通区之分,谁来得早一点或者谁想往前站一点,基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种看似无序却不凌乱的状态,着实让人羡慕。农村人看的是艺术,看的是表演,他们没有追星的概念,不会因为是谁演的才去看,他们只是看戏,只要戏唱得好、演得好就行。延安农村的香会还会继续下去,在香会期间,其异常的热闹依然会与平时的冷清形成巨大反差,但却不会影响看热闹的秩序,因为秩序对农村人来讲,是深刻于骨子的。对农村人来讲,看戏本身就是目的,戏台的简陋不会影响大家的热情。

时代在快速变化,然而多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的剧场,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戏台,其上演的剧目也大多在重复,基本没有反映新时代的新戏。农村戏台上的戏,依然是古装戏。在农村人眼里,戏好像都是古装的传统戏,戏台上也几乎没有上演过现代戏,这说明农村文艺的服务能力还需大幅度提高。而对于下乡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来讲,是否可以演一些反映今天生活的戏,让戏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戏而演,就戏而看。延安农村香会的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也与戏过于陈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更反映出,农村年轻人的流失。延安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大多数都不在农村生活,他们都选择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想并需要感受现代化都市带来的快感。在街上不难发现,5到10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带的并不是很多,好多都是是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带着孙子跟香会,就像我小时候父母带我跟香会看戏一样,只不过社会情境早已迥然不同。

农村是保留传统的一块特殊地方。我印象中的香会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是香会的形式在今天的农村依然保留着,就连几十个频道的电视都没有将这种形式冲击到。所以,农村人爱热闹。爱热闹既农村人是对冷清的一种反抗,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香会可以说是农村热闹的最高形式,没有什么热闹能超过农村的香会,就连正月十五的闹秧歌也在香会面前黯然失色,因为正月十五闹秧歌也就半天时间,而香会一般都有五六天时间,且每天都有戏看,不仅白天有,晚上也有。现在看戏就不仅是看了,为了帮助农民理解唱词的意思,舞台两边也装有显示屏,打上戏文字幕。字幕与说唱是同步的,大大方便了农村人对戏内容的理解。否则,只能是听见在说唱,而听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香会已经成为延安农村人一个节日,到了举办香会的时间,唱戏的就来了,做生意的也来了,大家都去看戏了。请剧团来唱戏是需要费用的,这个费用也是农民自己出,按人口数算,在我经历的这个香会,听说是一口人10元钱。没有人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质疑,因为举办香会就是为了热闹,就是为了与平时不同,哪怕不去跟香会,不去看戏,也会赞同这样做。现在,延安农民对香会有一种难舍的情节,香会成为延安农村一个不可或缺的庆典仪式和节日。

延安农村的香会能够这样持续下去,其动力如此充足,是值得让人思考的,或者说,对于农民来讲,什么样的形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即不仅不会反驳,而且会主动接受,这是有效处理农村问题的一个思路。或者讲,在处理农村问题时,也必然存在这样有一个有效方法的问题,即要探索一条农民容易接受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以解决好农村问题。再进一步讲,对于不同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也应多使用像农村办香会聚人气的方法,让人主动跟香会,哪怕是冒雨受冷也要前来看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任何事情的处理都将会变得有效和有意义。

延安农村香会的形式和热闹气氛与2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减弱,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戏的内容依然停留在传统戏,没有将时代特性结合起来。如此好的宣传机会却依然在唱老戏,严重浪费了提高农民精神境界的机会。因此,今后的农村香会,农村基层文艺工作者还需要革新戏剧内容,多演出一些符合新时代要求和精神的时代戏,从而为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农村脱贫发展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

作者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戏
盼古会
"望戏"开
对联百讲·67·戏台联
《看戏》
戏台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