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蕊夫人:花木长新日月闲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山色如黛,近水渺茫,秋夜渐凉,如水的月色朦胧在大地之上,寺院里的钟声回荡在安静的夜色之中。庵院的大殿内,那个九十岁高龄的耄耋老尼与一个七岁的垂髫小儿,对坐在佛灯之下,那老尼望着只有七岁,却是天赋异禀的小儿,向他讲述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经历。

自己在几十年前曾随师父入蜀,进入蜀主孟昶的宫殿,这一日天气十分炎热,孟昶与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在他们的摩诃池上纳凉。蜀主孟昶望着花蕊夫人冰清玉洁、婉若天仙般的美貌容颜,禁不住灵感闪现,为自己美貌的爱妃写下了一首名叫《洞仙歌》的小令。

在民间,有一句关于四川成都地理位置的描写:“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深刻地说明了成都地理位置的险要与易守难攻的特点。由于有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一到天下战乱和分裂时期,这里就会出现独立政权。五代十国时这里就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在成都这个地方,青史留名或民间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一位名字叫花蕊夫人的女子,一位有着冰做的肌肤、玉雕的容颜的绝代佳人。

是的,这首《洞仙歌·冰肌玉骨》的前言里那个七岁小儿,就是后来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时年,四十七岁的苏轼突然想起了自己七岁时的经历,当想整理这首词的时候,可惜那个老尼早已入土为安,苏轼记不起全部诗词内容,只能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了这首记载蜀主孟昶与贵妃花蕊夫人在皇宫浪漫奢侈的真实生活的词作。

我们知道后蜀后主孟昶也算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文化皇帝,他的诗词风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迤逦优美,高贵华丽,就如他在皇宫里豪华奢靡的生活一般。作为一国之君的孟昶,是个极会享乐与生活的人,他在蜀地广罗美女进入自己的后宫,可以说,他的后宫中美女如云。这些后宫中的美女们个个展示着自己的妖娆与妩媚,一心想得到孟昶的宠爱与临幸,但在众多美女中却唯独花蕊夫人最得君心。这花蕊夫人又是凭借什么独得恩宠的呢?我们来浅析一下苏轼的这首《洞仙歌·冰肌玉骨》,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的是花蕊夫人相貌的精致与美丽:“你的肌肤像冰砌玉雕一般晶莹剔透,在这炎炎夏日,也十分清凉,没有一丝汗渍。晚风吹进水晶殿里,让你的身体散发着丝丝暗香。明月也无法抵挡住你美色的诱惑,悄悄揭开绣帘来偷窥你的模样。佳人斜倚在枕边还没有入眠,黄金钗横着堕着鬓发乱蓬蓬。”下半阕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花蕊夫人的活动:“无法入眠的我,从床上坐起,牵着你的白净玉手,漫步在寂静的庭院之中,仰望天上的流星从银河中划过。我想问一下已经过去的三更,月波淡,玉绳星是不是随着北斗低旋?屈指掐算什么时候送来寒冷,不知不觉似水流年悄然逝去。”

是的,正是花蕊夫人这绝色的美貌与聪慧的才气俘虏了孟昶的心,让孟昶爱她,恋她,依赖她,珍惜她。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花蕊夫人《宫词》(节选)

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东南)人,号花蕊夫人。世传《花蕊夫人宫词》一百多首。

花蕊夫人是一个集美丽、妖娆、才气、聪慧、敏感、警醒于一身的女子,所以才有三个皇帝为之痴情、为之癫狂。苏轼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花蕊夫人的相貌:“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这句话的意思是花儿都无法比拟她美丽的容貌,娇美的花蕊也无法形容她的美貌。是的,花蕊,花中的那一点娇蕊,那样的楚楚动人,那样的柔弱无助,怎能不让人心生怜爱之情。她羊脂一般的肌肤娇嫩而又闪着美艳的光,只有永生都在备受折磨的灵魂,才会透明到吹弹可破。只要她轻轻一个微笑,只要她嫣然一个回眸,便让后宫三千粉黛没了颜色。所以,孟昶把她封为花蕊夫人。

“皇宫里的花池,九曲百转,阡陌相通,小风吹着两岸的垂柳。这样的美丽,让人如在江南的风景里面一般,那些游船在碧波中前行……”花蕊夫人用自己精致的笔墨,把皇宫庭院描写得美轮美奂,一道道精美又奢华的宫阙风景在她的诗行里呈现开来。

正史里,关于花蕊夫人的文字极少,但民间关于她的传说故事却极为丰富。广为流传的关于花蕊夫人的身世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在她没有入宫之前,是成都的一位名妓,因为其容貌的娇美、舞姿的妩媚、能歌善赋的才能令王孙贵族们为之倾倒,有些达官贵人为了能见她一面,博她一笑,而不惜一掷千金。

第二个版本说花蕊夫人在没有进宫之前是一个卖花女,因为常年在花丛里生活,所以花儿的香气都自然而然蚀入她的肌肤,再加上她与众不同的美貌,还有在卖花时,总是张口便能吟出诗词,前来买花的人无不折服于她的花容月貌与才气,都纷纷赞扬着这个费姓女子的美丽,说她就是一朵最娇艳的花儿,于是,便有人为她取昵称“花蕊姑娘”。久而久之,大家便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只叫她花蕊姑娘。

花蕊姑娘不仅花儿养得好,还能做一手好菜。如果有朋友来买花,并想在她家花圃小憩的时候,花蕊姑娘会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她本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女子,有时候客人玩得开心,还会邀请花蕊姑娘一起入座,大家行酒猜令,吟诗作赋。渐渐的,花蕊姑娘的名气越来越大,便有人在孟昶面前提起了花蕊姑娘的美丽和她的传奇故事。孟昶听了,对这个姑娘极为感兴趣,便派人把花蕊姑娘召进了皇宫。当花蕊姑娘以她绝美的容颜站到孟昶眼前时,孟昶望向花蕊姑娘的第一眼,便知道,自己从此要陷进这温柔乡里,难以自拔了。因为花蕊姑娘本姓费,所以孟昶很快赐封花蕊姑娘为费贵妃,号花蕊夫人。

其实按正常逻辑推理,我更相信第二个版本的传说,一个十四岁的女子如果以歌妓的身份,要想名震后蜀都城,实在是有点牵强。所以花蕊夫人是卖花女的传说应该更为真实一些。这也是花蕊夫人入宫后,孟昶为了讨好她,把包括给后宫嫔妃们发的工资都说成是买花钱,最为贴切的解释了。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孟昶《官箴》

世人都传言孟昶是一个风流皇帝,一个败国皇帝,一个奢侈淫靡的皇帝,却不知道孟昶在位三十一年,制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的政策,他把国家治理得祥和太平,国泰民安。

孟昶对文学、楹联、医学、医理也情有独钟,并且对儒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的硕果。其间,五代时后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据说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也是出自他的笔下,据《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

有一次,孟昶的母亲生病,找了很多太医都没有治好,孟昶就亲自给母亲把脉,开药方,竟然把母亲的病给治好了。宫中有爱妃美人生病时,孟昶也会亲自给她们把脉诊病。

玉楼春

孟昶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孟昶是一个文化皇帝,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但因为战争与历史的久远,目前留世的也只有这一首诗词。也正是因为这首词的背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才传进了苏轼的耳中,并让苏轼凭记忆写出了文章开端的那首《洞仙歌·冰肌玉骨》。

花蕊夫人刚刚入宫时,对宫廷里的生活极不适应,时时思念自己卖花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脸上总是挂着忧伤,一心想出宫回到过去的生活。为了博得美人欢心,孟昶知道花蕊夫人喜欢牡丹,便命官民大量种植牡丹。不惜派人前往国内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并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

孟昶知道花蕊夫人喜欢花,每年的春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花会来博取花蕊夫人的欢心。然而花开总是短暂的,美丽也会很快逝去,在成都阴湿的天气里,花蕊夫人常常忧郁。秋天来到了,花蕊夫人为排遣心中的寂寞,带着随从去踏青。走到农家小院前,她惊奇地发现,在这霜气袭人的秋天,连耐霜雪的菊花都已凋零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树树的繁花在开放,她想起来这就是花朝时看到的芙蓉,脸上荡漾出从未有过的喜悦。身边的随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回去报告给蜀王孟昶。孟昶大喜,遂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树。于是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芙蓉如锦绣,从此成都便又有了一个美称——芙蓉城。

孟昶对花蕊夫人是用心的,花蕊夫人更是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予了这个深爱自己的君王。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菜端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腌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得如纸一般薄,拿来让孟昶食之,风味独特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上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夫人便将薯药切片,用莲粉拌匀,加入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世人都说孟昶是一个多情的种子、风流的皇帝,可历史上真正记载的孟昶的妃子只有三人,一个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太华,此女子也是一个传奇女子,据说道教全真派焰口“青玄济炼铁罐施食”中的《黄箓斋》,全文“黄箓斋筵临妙宫,青城山下说原因。张氏太华曾遭罪,三官拷较甚分明。丈人观里求忏悔,哀告黄冠李若冲。经卷未完离地府,速登云路早超生”就与张太华有关。另一个是昭容李艳娘,她也是一个艳冠后宫的女子,并且是花蕊夫人亲自向孟昶举荐的。

这年夏天,花蕊夫人与孟昶再一次到水晶宫里避暑。一夜,孟昶醉酒,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倚阁星回,玉绳低转,孟昶与花蕊夫人并肩坐在一起。孟昶携着夫人的素手,阵阵凉风吹起,柳丝轻摇,花影妩媚,映在摩诃池中,风儿掀起的水波在月光下如银片一般荡漾开来,忽而横斜,忽而摇曳。孟昶回头看花蕊夫人,只见她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洁白的肌肤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词一首,以写这幽雅的景致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夫人说:“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孟昶大喜,取过纸笔,一挥而就这首《玉楼春》。这首词,把花蕊夫人的“神、韵、雅、致”全部融入了进来,更是书写了一个帝王对美好年华的留恋。孟昶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征兆,最后的句子“只恐流年暗中换”,也是对自己所担心事情的一种暗喻。让孟昶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担心不久就成了现实。

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与孟昶在深宫里花开荼蘼,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生活,却不知道凡尘间就要王位移主,流年暗换。孟昶从一代国君,一夜之间变成了阶下囚。宋军人人奋勇,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竟被一万宋军打得溃不成军,不战而败,让成都这个天险之地,变成了宋军的一马平川。

孟昶望着一夜之间变了天地的故国,忧伤地对花蕊夫人说:“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其实,花蕊夫人不是没有提醒过,也不是没有劝谏过,可孟昶却总是说:“蜀地难,难于上青天,你尽管放心吧,有我呢。”当一万宋军兵临城下时,孟昶虽有十四万大军,可是这些士兵久居富地,不起战事,哪里会调兵遣将?宋军才刚刚把城围上,蜀军便不战而降。

如果国君不爱美色,美色便不会成为祸水。当国破家亡的时候,那些不战而降的士兵不是罪人,孟昶不是罪人,花蕊夫人这个弱女子却成了世人咒骂的红颜祸水、误国殃民的罪人。

就这样,作为战俘,花蕊夫人与孟昶一起被押解到了大宋国都汴京。那日,大宋新都开封,彰显着盛世里一片繁华景色,红尘烟火的深处,不时传来歌声欢舞,大宋新皇帝赵匡胤坐在龙椅之上,而大殿下,正站着蜀国的降君与其爱妃。

当花蕊夫人站到宋朝大殿之下的时候,她的美貌,再一次让两个人看痴了,也看呆了。他们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宋太祖已经被眼前美貌的女子迷惑得完全失了皇帝的仪态,花蕊夫人才刚刚站立殿下,宋太祖便感觉有一股香泽扑鼻而来,那香是花的香、自然的香、女人肌肤里透出来的香,令人心醉,让人神往。仔细端详,只觉得眼前的女子千娇百媚,那美貌让人难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开口称“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时,一阵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方才把太祖的灵魂唤了回来。可两道炯炯的目光,仍射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迟迟不见回复,便瞧了太祖一眼,低头敛鬟而退。这临去时的秋波一转,更是勾魂摄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马。

七天后孟昶暴疾而终,年四十七岁,史家多认为是宋太祖毒死的。孟昶的母亲听闻儿子死讯,也心灰意冷,绝食身亡。宋太祖表现出一副关爱有加的样子,为他们母子操办了丧事。办完丧事,花蕊夫人少不了要进宫谢恩。花蕊夫人着一身素衣,再一次站在宋太祖眼前时,更显得明眸皓齿,玉骨珊珊,让这个皇帝老儿心猿意马,心旌荡漾,当夜便把花蕊夫人留在宫中,命令侍宴。

这时的花蕊夫人虽然内心悲伤不已,可身不由己,只得低眉从命。饮酒间,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便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回想起在蜀地时的快乐与幸福,再想到今天山河破碎的心痛,禁不住眼含泪水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花蕊夫人《万里朝天曲》)

吟完,花蕊夫人便向宋太祖道:“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因此百官竞执长鞭,自马至地,妇人竞戴高冠,皆呼为'朝天’。及李艳娘入宫,好梳高髻,宫人皆学她以邀宠幸,也唤作'朝天髻’,哪知道却是万里崎岖,前往汴京,来见你宋主,万里朝天的谶言,却是降宋的应验,岂不可叹吗?”

宋太祖对花蕊夫人的这首忧伤怀思的诗并不满意,要求花蕊夫人再吟一首。此时的花蕊夫人,更是心生悲伤,想起蜀国的灭亡,世人都怪自己是个红颜祸水,难道蜀国的灭亡就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吗?想到此,花蕊夫人情不能自抑地吟出了这首《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这是花蕊夫人由心而生的诗句,表露了自己内心无以言表的苦衷,她想通过诗句诉说自己的心声,向世人诉说:“并非俗世所想象,误国殃民非红颜。自古从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诗写出了女人的大气,更写出了女人心里的哀婉,并且还有对命运的不甘,恨不得自己化身成男儿,披甲走向战场,可作为被锁在深宫的女人,却又怎能知道战争的残酷呢?这首诗,可以说是花蕊夫人性格的写照,体现出了一个女人虽然是冰做的肌肤,玉砌的骨头,但这骨头敲打起来,却依然铮铮作响,傲然不屈。

宋太祖赵匡胤一听这诗里的含义,被眼前这个绝色女人的话给震惊了,长久不语,连饮三杯,说道:“怪不得后宫佳丽三千,孟昶却独爱你一个。”宋太祖完全被花蕊夫人的美貌、才气与那股子傲气所征服,再望向她因为饮了几杯酒而红润的美丽脸颊,哪里还肯把她放出宫?从此,宋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了皇宫,封为贵妃,花蕊夫人再一次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宫词

花蕊夫人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骄。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花蕊夫人看宫女们学骑马时,被她们娇羞、笨拙的样子逗笑,随口就吟出了这首《宫词》,活灵活现地把宫女们学骑马的样子融入了诗行。可她却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陨落,却也在马背之上。

花蕊夫人十四岁入宫,受着孟昶的恩爱与专宠,孟昶又是一个性情中人,全力讨花蕊夫人的欢心,两人之间的夫妻恩情,不是说断就能断,说了就能了的。而宋太祖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的君王,自然就少了浪漫情怀。再加上花蕊夫人嫁给宋太祖本就不是自己所愿,她的心里时时想念孟昶,哪里还容得下别的男子?花蕊夫人本是一个才女,不仅精通诗词和音律,对字画也有一定的造诣,因为思念孟昶,她根据自己的记忆悄悄把孟昶的模样画了下来,挂在自己的寝宫中,只要宋太祖不到自己的寝宫,她便会时时拿出画来祭奠,以便了却自己思念之情。

这日花蕊夫人正在祭拜孟昶,下得早朝归来的宋太祖,突然想给花蕊夫人一个惊喜,没有派人通报,自己悄悄进到花蕊夫人的卧室。或许是花蕊夫人太过悲伤,也或许是宋太祖的脚步太轻,她竟然一点没有发觉。宋太祖望着画像上的人觉得有点熟悉,便从花蕊夫人身后问道:“这人是谁啊,怎么看来有点面熟?”花蕊夫人面对宋太祖的突然到来和提问,自然吓了一跳,急中生智说:“这是张仙人,我在向他求龙子。”

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对哥哥的爱妃花蕊夫人和哥哥的皇位早就窥视已久。他几次勾引花蕊夫人不成,在一次酒后,对花蕊夫人放出了狂言:“你和哥哥的皇位早晚有一天都要归我所有。”

此时的花蕊夫人,才知道了赵光义的真正目的,她不想再经历人生变故,赵光义的不臣之心,自己一定要想个万全的办法来告诉宋太祖,让宋太祖相信自己的话。可赵光义清醒后知道自己酒后失言,花蕊夫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臣之心,自己如果不杀了美人,怕是连江山都得不到,于是,赵光义对花蕊夫人伸出了魔爪。

在一次围猎中,赵光义对这个绝代美人下了毒手,一箭刺穿了花蕊夫人的心脏。就此,花蕊夫人如一朵从娇艳直接走向枯萎的鲜花一般,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没入尘埃,变成一粒芙蓉花的种子,回到了故土,回到芙蓉城里,绽放她曾经的嫣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艺花蹊】词牌:洞仙歌
花蕊夫人的旖旎宫声
两朝三个皇帝都想据为己有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花蕊三夫人,两个都姓徐?
孟昶与花蕊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