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子林学画短录

余迂拙,百事无能,唯嗜书画而已。不小弄翰,就教 于侯国忠先生,令习北碑,曰:"须笔笔送到。欣然受之, 恪守不易。后入兴国中学及西安美院就学期间,从师于冯友 石前谏,示以门径,屡蒙激昂,眼界为开,广采博取,人物、花鸟、山水多所涉猎,喜八大、石涛、青藤、缶翁、白 石诸家,心仪手追,而独于八大好之尤甚。以为同肝胆者矣。

文革蒙难,风急云浊,搁笔二十余年,八零年初,始回 西安美院,重操旧业,即赴敦煌临攀壁画,满壁精彩,神荡 目弦,技痒兴发,如久病者之饮药,高执悬肘,勾须发细 线,几忘寝食,寒暑,得画稿三百余幅,手渐得工稳,以为 传统之深厚,然尚不称已意。

尔后,挥大笔,理长纸,专作水墨大写意花鸟、怪石、 枯木、松竹、虫鱼,尽兴波墨,阳惨阳舒,云烟荒唐,满纸 狼籍,百怪丛生,欢者骇目,始觉胸气舒畅。乃集八年所 作,展出于西安美术家画廊,人或以为有雄奇、苍浑、郁勃 之气;或以为变化不测,入文入之奧堂,或以力怪诞,疏 野,亦莫之能辨也。

年过花甲,鬓发白半,知人生除恩怨、名利、毁赞之外别有天地,故作画之前胸襟宽快,无一事横在心中,欣然欲 作,便率尔出笔,顺势生成,板桥所谓,"胸有成竹",得 意外之乐者,良有盆也。有知已者以为渐近情微,平淡中苍 莽、雄浑、矿达之意,似非无理。苏子瞻谓"文当有归而 作",又云,凡为文,少小当令气象峠峥嵘,如龙蚊之逮不 住,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非真平淡,乃徇烂之极矣。善哉斯 言! 吾虽不能至,然心向之。

画画的人能忘却个人恩怨,则画境必高。观八大山人之 画可悟此理,八大弱冠遭国破家亡之变,逃避佛道,最后以 买画为生计。一腔不平之气无可奈何,最后下咽了 。其中 年之有画多怪奇,及至晚年则平淡天真,笔墨精妙,气象浑 涵,纯乎一片化境。 '

现在国画书法真有断代的危险。表面上轰轰烈烈,这个 "王"、那个"家"的,但只是花架子而已,没有人下苦 功。有些人早年学画看来还不错,可是越写越画:越难看,笔下 无趣,倒回去了。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 不肯在基本功上下苦功。不肯用功,这是当今书画界的通 病,所以我常劝年轻人必须看准这个空档,不要眼热而追随 时流。关起门来,下几年笨功夫。从执笔、点画、皴法、点 法等最基本的东西扎扎实实学起。任何创造都是从摸仿开始 的。书画当然不能例外。不吃透前代大家的东西,就根本谈 不上创造。

我近一二年的画和以前比,变化较大,然而同行中大多 数人未必喜欢,他们喜欢我八八年展时的画。

作画气盛外表,狂奇险怪,读之令人骇目警心不难。胸 中有所郁结,触时伤事愤然不平,必借笔墨一吐为快,我前些年作画多此心态。这是一种较浅层次的精神境界,所以叫好者多。作画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抛弃个人恩怨,物我两忘,一任自然,心气平和,安祥从容。此理古代大家常讲,但真正 能做到难。我有一些自已认为满意的画,都是在这种心境下 完成的。作画时心境能静,能空,便能横竖曲直,疏密向 背,上下往来笔笔到位。

画 应酬画在我最难受,心里老想着别人的要求,别人能 接受的程度。条条框框多了, 如何能有好的兴致,无兴致, 画如何得好。

中国画有逸神妙能四品,虽然精神品位不同,皆能传 世,因为能进入让史家品评的水准并不容易,非下真功夫穷 毕生精力不可。天分的高低差异谁也没法改变,倘若真想以 书画为毕生事业,则应态度真诚,路子正、下大功夫,即使 不能成为逸品,神品,能成为妙品能品也不枉此一生。

少时见远房叔侯国忠写魏碑,笔实而气厚,心甚喜之。 他说:"开始写字,以写此碑为好,魏碑字点当皆方,非笔笔送到不能得其神髄。”写字如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可轻挑、油滑。我心记之、至今写字仍恪守笔笔交代清楚,全身力到,一点一画不肯马虎,得益不少。无论作书作画能不 简断地下此功夫,方能在创作时用笔自如,举重若轻,横竖 倒顺皆有笔趣。当今书画界很少有人下此笨功夫,偷机取巧 之风盛行,而书画琐碎单薄,毫无浑厚华滋之意。

作画应巧拙互用,一画中拙拙数笔,忽在关键处出一二 巧笔、两相对比,顿使巧者越巧,有叫人拍案叫绝之Z妙者。这一二巧笔实乃"命笔"。八大石涛深得此中奧妙,故在其某些小品中平平趋势,而忽于常人意想不到处来它一二笔、则全画顿觉精妙绝伦、妙无深加。人言石涛画丰富、善于变 化,正是流通巧拙互用之道。八大山人画亦时有此妙,举凡 大家,没有不谙此理者。

中国画讲气韵,画有霸悍气、乍看怪吓人的, 但细看,便觉可看的东西少了。因为作画着意于一端,肯在表现气势,焉得兼有众妙! 然而平淡天真之画,若学力修养不 到一定程度,常常使人昏倦无生气、故偶尔画画使气之画提 提精神,亦未尝不可。

有好心人常劝我再办一次展览、或出本画册。这几年的 画较之以前,是有些现在看来还不错,但我总觉得还不是我 所想象的样子。还很不够。和前代大家比,深感不足,还不 是拿出来的时候,有这些纸在,我还要再染它几十年一一假 如世寿允许的话。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许与少小时家 庭境遇有关,老认为自已不行,不够。我觉得我的路尚未走 完t将来会画出什么样的画来,尚不得而知,这也许是一种 羞怯。正是这一点羞怯,使我始终对艺术保持着一种真诚纯 洁的感情。对古代近代的大师们怀着一种由衷的敬仰。正是 这一羞怯,使我不斯否定自已、永不满足。

冯老(友石)常讲"拙为上乘,巧为下乘"。但他自已 作画求完整,求好之心放不下来,对位置的经营,笔墨的运 用非常讲究。可以说讲究了一辈子。有一次作完画,我在旁 说:您现在还劳这么多神干什么?闭上眼放开去画,也不见 得就孬到哪里去。”谁知他苦笑了一下,叹了一 口气说: "我的毛病我知道,但我没办法。”我的画和冯老比较,如 果说还有这样的胆识,至于好与坏不要过多考虑,放得开便有大家气象。但光有这点是绝对不够的,你还得下苦功.,逐步完善。

学画求成心切,不是坏事,凡要做一番事业,没有紧迫 感不行。但要知此心是矿石,而不是纯金,尚须修炼提纯。一生砥砺学养,全在修炼提纯此心上。

传统绘画的奥妙全在用笔上。古代大家之画,远看气象 堂堂,近玩笔笔精妙,所以能寿世不朽。然而要用笔精妙非 得修养、功力兼善非得下几十年苦功不行。可惜当今有些画 画的人却急功近到,以为非也。

古代、近代大家用笔皆极其精妙。所以立得起。画中无 笔趣、便不堪入目。 画不精是用笔不精,用笔不精有两个方面;一是心地不 纯静;一是功夫下得不够。

心不正,则一无是处。


陈子林 1929年4月出生,陕西乾县人,1957年毕业于 西北艺术学院绘画系,从师冯友石诸先生,留校任教。1962 年离开西安美术学院,下放至眉县文化馆。1980年远回西安美术学院,竖年赴敦度临暮壁画,后在师范系教授中国花鸟画并进行创作。1990年离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子林 | 余迂拙,百事无能,唯嗜书画而已
王镛——谈书与画的关系 精辟!
孟秋花鸟画小品赏析
宋孟秋写意花鸟画作品
『艺术中国 虎年贺岁版 』​——特邀书画家卫道志
[转载]书画元气论(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