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陆娱乐圈“病态”发展,20年后,谁还愿意为“流量明星”买单?

本文为“平行娱乐空间”原创

在儿时的记忆中,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对电视剧的期待,他们藏在记忆深处,带着满腔的欢乐。若是能得到块八角的零花钱,那一定是花在买香港影星的海报或者贴画上,再有稍大笔的资金,就会买磁带,学港台歌星的歌曲。80后的记忆中一定都有这样的场景。

平行那时候沉迷于港台的各种电视剧和电影,《上海滩》、《大时代》、《霍元甲》等等一批港台电视剧的引入,也让内陆呈现出一种万人空巷的狂热。提起周润发、提起成龙、提起赵雅芝,都让人对香港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迷恋,那里住着我们的偶像,也藏着我们对美好的向往。

八十年代的香港艺人,在内陆人的心目中,永远是无可取代的,80到90年代的人心目中偶像的地位,永远有那时代港星的一席之地。四大天王、周润发、张学友、王祖贤、林青霞、张曼玉、胡慧中、张敏、关之琳、李嘉欣等等,那些我们数不清的港台明星,承载着数不清少男少女的悸动。

一个时代的终结,在2000年时,已经初见端倪。内陆在这时,已经见识到娱乐圈这个巨大的蛋糕,都想来分一杯羹,各个经纪公司开始挖掘新的明星,奋起直追。2000年之后打造的内陆明星,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一茬接一茬的开始冒出来,充斥在00后年轻人生活的角角落落。

可是,无论如何努力,这二十年间,内陆娱乐圈为何不能捧出如80年代的港台明星?无非因这几点:

精神生活日益全面化

相信很多80后最初的记忆中,是没有电视机的,到了七八岁才开始渐渐出现了黑白色电视机,有时候看到的场景甚至都是雪花。

日常最常听的就是收音机,那是唯一能够接受外来消息和声音的电器,很多动听的歌曲最初都是来自那里。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达到看电视的水准,都是用广播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温饱已经满足,这时就把目光转向了精神生活。港台一大批电视剧和电影的引入,一下让内陆的观众找到了新的精神方向,内心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全面爆发,也有了最初的“追星”的概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德华、周润发、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等等俊男靓女们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新的追求目标。开始争相看他们的新电影,听她们的新唱片,追逐他们的新穿着,他们间接引领了内陆的潮流长达数十年之久!

那时候的老百姓还没有任何其他的精神生活,除了追这些“港台明星”,再也没有其他娱乐生活,这就造就了“港台明星霸天下”的盛世。

1997年,香港回归,这无疑给香港的明星和内陆的明星一个重新展现自我的机会。很多港台明星瞄准了内陆这个大蛋糕,开始在内陆频频出现,为自己造就了无法超越的地位,即使后来有很多小鲜肉和小花旦,但是依然无法撼动港台明星最初打下的“江山”!

港台和内陆明星的出身差距大,造就不同生活体验

看港台明星演的电影,往往带着一种真实的代入感,总觉得这就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但是反观内陆很多的流量明星,不管是电视和电影中,总是会有非常明显的“出戏感”。其实这可以深究一下港台和内陆明星的出身差距。

内陆老演员李菁菁曾经说:“以前的演员接到角色之后,总是会去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现在的小演员,总是会忙着拉关系找路子,再也无法安心演戏了。”这句话也说出了内陆明星无法超越前辈的原因。

港台的多数明星都出身草根,刘德华家里就非常困难,他从小就帮妈妈卖早餐,还当过理发师,还做过养猪员;梁朝伟的父亲是个吸烟酗酒打母亲的恶棍,父母早早离异,他帮着母亲养家,尝试过各种工作;周润发也是出生在贫民窟,中学之后家里就没钱让他念书了,做过酒店侍者,当过邮差,捡过垃圾。

细数一下香港娱乐圈的大佬们,无一不是出自草根,从小受尽生活磨难,对小人物的把握都非常细致,所以才让我们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反观现在内陆的很多流量明星,都是出自豪门,演起戏来都是一种表情,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力,明显不知人间疾苦,自然无法刻画人物。这也是无法超越港台明星的原因之一。

大批明星涌入,粉丝分流严重,无法再造辉煌

直播平台、APP、网剧等各种形式的出现,也造成了明星粉丝分流严重的情况。做个主播,拍个网剧,就能收获一批粉丝,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能做“明星”。

港台明星早就的辉煌,让很多人开始眼红,都想从他们手中分一杯羹,各种经纪公司纷纷挖掘各种“有潜力的新人”,呈现一种“瞎猫碰死耗子”的状态,逮着一个算一个。

各种社交APPA软件也成为明星和粉丝交流的平台,明星的日常动态也成为粉丝关注的地方。若是这个明星和粉丝稍微有点儿互动,或者稍微自黑一下,那这种“真性情”就更会获得粉丝的好感。

今天粉小A,明天粉小B,总之,随便什么时候就可以换偶像,反正烂大街了,随便选一个就行了。“明星”越来越不像明星,粉丝越来越缺少对明星的忠诚度,分流严重,辉煌难再造。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随着国内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国外文化的引入也成为内陆电视平台的主流。韩剧、美剧、法剧等等,各个国家都见识到中国巨大的粉丝效应,纷纷来内陆分一杯羹。

不喜欢港台?没问题,可以喜欢韩国明星!

不喜欢日韩明星?没问题,可以喜欢欧美明星!

总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360种“明星”,你想要的样子,电视上全都有,随你挑随你选!

2000年初始,从演员演技到电视制作,再到后期加工,内陆的技术还远远不成熟,和其他国家的剧集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不再把眼光放在内陆明星身上,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国外,造成了本地无经可念,外地和尚好念经的情况。

颜值、团队、人脉、演技,缺一不可

想想当年的港台明星,哪一个不是颜值、演技在线?哪一个不是辛苦努力付出才有回报?但是反观现在内陆的一些明星,不是耍大牌就是接戏却不出现,全程靠抠图,这就有点儿太过分了!内陆娱乐圈呈现“病态”发展,不知20年后,谁还愿意为“流量明星”买单?

内陆老牌的一批演员中,当然也有很多很多优秀的演员,但是这些演员大多是靠几十年演戏拼出来的,和现在的“流量明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很多老牌的演员明明演技在线,却缺乏颜值、人脉、优秀团队,所以迟迟不火,只能默默的继续低调演戏。

而且现在内陆娱乐圈还呈现一种“病态”发展,只要你好看,只要你长得帅,只要你长的美,哪管你会不会演戏?哪管你人品如何?就是会有经纪团队捧着你,让你做一个“流量担当”,而且出场费动辄上千万。这让一些有演技的老戏骨,情何以堪?

影视和经纪团队在明星的职业生涯中,绝对是毋容置疑的存在。很多经纪团队,宁可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捧“流量明星”,也不愿意花时间捧一些演技在线的老演员,或许是因为这些老演员不愿意“哗众取宠”,不愿意丢失自己的“信仰”而造成的。反观流量明星,有的捏造学历,有的拍戏抠图,反正就是不好好演戏,这样的人,如何为“偶像”?

整个内陆娱乐圈,呈现出一种“病态”发展,再也无法再造八九十年代港台明星的辉煌,更加无法坚守他们的职业操守,也根本没有自己的职业信仰。一切和影视有关的东西,全部被打上了“商业广告”的标签,再也无法继续曾经的辉煌,同时也丢失了所有“粉丝”的心。

目前看,内陆娱乐圈仅仅是“病态”发展,不知十年二十年后,观众是否还愿意为这些“流量明星”和“烂片”继续买单?

—END—

原创作者:平行娱乐空间

图片来在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静炮轰流量明星,言辞激烈连毒舌的金星都看呆了!
小鲜肉为何屡屡挨骂?他们其实是整个影视行业的替罪羊!
梁家辉成龙周润发的另一面:有些男演员表面很体面,实际上却是这样
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易烊千玺为流量小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顶级低俗网红“郭老师”被封杀,恶心私生活遭曝光:病态审美,是时候终止了
鹿晗怎么就销声匿迹了呢?属于鹿晗的流量时代过去了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